平时逛街看到的地铁、公园、学校,很多都是城投公司牵头建的。但现在有个硬规矩:2027年6月底前,所有城投都要退出政府融资平台,不再替政府借钱搞建设了。这不是说城投要消失,而是要彻底"变身"——从"政府的钱袋子"变成自己赚钱、自己还债的市场化公司。今天用大白话把政策说透,不管是关心家乡建设,还是担心债务风险的,都能看明白。
![]()
首先得明确:城投"出清"不是倒闭,要满足3个硬条件才能退。第一,隐性债务必须清零,而且得有政府书面确认,重点清2018年前那些靠财政还款的"老债";第二,彻底剥离政府融资职能,以后不能再以政府名义借钱,和政府信用彻底切开;第三,得有三分之二以上金融债权人同意,要是经营性债务也还清了,就不用走这一步。这三条是红线,少一条都不能退出。
最受关注的62万亿债务怎么化解?国家早有安排,主要是4条路。最常用的是专项债置换,把城投的高息短期债,换成政府的低息长期债,比如重庆巴南区就拿到40多亿置换债,专门用来清隐债;家底厚的地方会用财政资金直接还;还有资产划转,把城投的优质资产装进新公司,老平台注销;同一地区的多家城投也会合并,减少平台数量,集中力量还债。简单说,债务不会凭空消失,但会用更稳妥的方式慢慢化解,不搞"一甩了之"。
退出后城投怎么活?各地已经有不少成功案例。绍兴柯桥建设集团靠公告转型,拿到债权人同意后,专心做城市运营;浙江湖州吴兴城投把资产装进新设的产业集团,转型做产业投资;还有的城投转型后运营停车场、污水处理厂,靠稳定收费赚钱,也有布局新能源、乡村振兴的,靠产业盈利。而且转型前要过"335体检":城建类资产、政府性收入、财政补贴占比都要达标,不达标就先注入砂石、商铺这些能赚钱的资产补正。
现在进度怎么样了?2025-2026年是转型高峰期,全国已经有超50个地区在推进隐债清零,甘肃一年就压降了94家融资平台。山东在搞三年清零计划,川渝走柔性化债路,安徽靠盘活资产转型,各省都在按自己的节奏推进。对普通人来说,城投转型后城市基建不会停,反而会更规范;手里有相关理财的,要关注平台是不是达标退出,尽量选转型顺利的主体。
2027年的大限越来越近,这场城投"出清"不是结束,而是行业的"重生"。以后城投不再是靠政府背书的"特殊主体",而是要靠真本事在市场上竞争。这既化解了债务风险,也能让城市建设更可持续,对地方经济和普通人来说,都是件长期利好的事。
需要我帮你整理这篇文章的核心要点对照表,方便快速抓取关键信息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