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银行卖房潮”,要卖多少房?
先说结论:结合当前公开的平台挂牌数据和业内预测,金融机构已经累计向楼市投放抵债房已超过十万标的。
且业内预计到 2025 年底还将新增超 10 万标的,整体规模将达二十余万标的级别。
其中每个标的内含一套房或若干套房不等。
![]()
农信社是此次抵债房挂牌的“重灾区”,其标的数量远超其他类型金融机构。仅四川农信;广东农信;辽宁还有贵州、吉林、福建几家农信系统的标的相加,就超过6万个标的。
不过要注意,银行挂牌数据的统计单位为 “房产标的”,其中包含批量打包的房源,即一个标的内有几套甚至几百套房源。
像兰州农商行单个标的中,就有天水市 471 套商业用房这样的批量房源,这些都会让实际抵债房套数远超标的数量。
但也要说明的是,这一波银行挂牌投向市场的“标的房源”中,并非全是住宅。
商铺、写字楼、车位、这些资产,往往是开发商眼中的难以变现“硬骨头”,也是容易高估值套贷款的“利器”,所以这些非住宅资产是多年来银行押物的主流,也在当前挂牌标的中占到绝大部分比例。
所以在这一波看似汹涌的银行卖房行动中,住宅比例整体估算仅仅在20%-30%左右。
为什么银行要制造“抛售潮”?
因为“化债”行动已经进入深水区,随着各地真实债务体量陆续浮出水面后,如何尽快化债回款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而各类债务中,作为风险最低、押物最理想的房地产类资产,必然首当其冲。
银行加速处置抵债房产(所谓的“抛售潮”)与各地政府的化债举措之间并非独立的两个事件,而是当前中国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这盘大棋中的两个紧密相连的落子。
打个比方,整个经济体系像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地方政府债务是身体循环系统中的“淤塞”,而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是消化系统的“积食”。
地方政府化债就像是疏通血管,通过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等方式,把淤塞的地方通开。
银行的“抛售潮”就像是加速排便,把肠胃里积压的、无法吸收的食物(不良资产)尽快排出去,减轻身体负担,让肠胃能重新正常运作(发放新贷款)。两者同时进行,身体才能更快地恢复活力
![]()
银行的“抛售潮”与地方政府的“化债举措”高度关联。它们共同服务于“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这一顶层战略目标。
再解释的直白一点就是:要银行把肚子里的积食都排出去,才好继续借钱给地方国资企业。而城商行和农信社这样的金融机构,因为地方国资在其中占较大的股权比例,因此它们抛售资产也是化债的一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