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70后姐姐的碎碎念,退休后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在“既耕亦已种”中,过着既简单、又松弛的慢节奏生活。
![]()
前几天和一位好久不见的妹妹聊天,这个妹妹也是做人力资源的,我们是同仁,记得应该是五六年前在潍坊的一个面试项目上认识的。
她也是一个文青,同类果然是相吸的,彼此很容易闻到味道,话题也很多,妹妹喜欢写诗,也喜欢读历史传记和古诗词。
看来妹妹也关注了我的公众号,说喜欢我这样的退休状态,觉得生活可以这么美好。
我说,已经退休快三年了,我是73年1月的。现在回想刚退休的那些日子,真的没想到,退休生活也可以这样过。
当时,只觉得,从单位退休后,就是无业游民了,没有社会价值了。想再找个工作吧,又不合适,折腾调整了半年多,终于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妹妹说,自己再有一年多也退休了,退休后要去旅游,到处转转,并鼓励我继续写下去。
我说,刚退休那会儿,打死我也不敢想象,我会公开写作,而且能把这件事坚持下去,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絮絮叨叨。
现在的我,确实是如我经常写过的那样,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重新养育一遍。
世界很大,人生如旷野。
我一边跟着先生到梧桐院子的百草园种菜,一边闲来读书,掌控自己人生的感觉很好。
![]()
![]()
![]()
前天下午抽空去梧桐院子的小菜园,也没有具体任务,就在田埂上仰着头看飞机,飞机穿过云层,一会露出来,一会没进去,它们都飞到遥墙机场。
同仁妹妹说,看你写看飞机,就觉得住得离她不远。我说,唐冶附近,她说,王舍人附近,看来妹妹也经常看飞机。
一来缓解颈椎压力,二来是好奇心驱使,三是享受当下,享受一切,随时随地都可以进入心流。
梧桐院子的菜邻姐妹会说,这山坡上有啥了,荒草泥路,天天都一样,但是,在文青眼里,那就是气象万千。
这也是文青的特点,就是喜欢观察,啥啥都可以是素材。
在干活人先生眼里,啥啥都是材料,是可以种菜的材料。
先生跟我说,你跟我到那边砍小树枝去吧!梧桐院子的山坡上,到处是灌木丛,有荆条,有构树,还有些不知名的,先生想砍来给菜畦搭拱棚。
我说,你自己去呗,这么近。
先生说,你跟我一起去吧!那边有个坟头。
我说,坟头怕啥?先生说,会有鬼从坟头站起来。
我也是笑了,光天化日之下,一向大大咧咧的先生,居然怕鬼。
而且是一本正经的怕。
先生说,小时候听鬼故事听多了,一直怕坟头。
就这样,去砍树枝的时候,我走在前面,回来的时候,让我走在后面。
这样,若是有鬼出来,会先找到我。
我大摇大摆,我才不怕呢!狐假虎威。
当然,鬼一次都没出来,也不知道是谁镇住的。
![]()
当然,我更喜欢“时还读我书”,婆婆出院了,我不用每天奔波医院了,可以在家安静的护理婆婆。
![]()
![]()
![]()
按照医院姐妹的嘱咐,早上吃的小米粥+青菜叶+1勺蛋白粉+猪板油+盐;中午吃的肉糜,排骨肉+肉汤+青菜叶;而且婆婆在护理床上偶尔能自己翻身。
今天早上读到悠闲的蜗牛的公众号文章《别让你的“孝顺”,把父母“养”成失能老人》,老人能自主做的事情,就让她尽量自己做,用进废退的道理,我们都懂的。
我跟婆婆说,你自己想翻身,就尽量自己翻。我就在房间,你有什么事就跟我说;想吃什么,我就给你做。
婆婆很安静,尽量不麻烦我。我就可以做家务、把家里打扫干净,然后读书写作。
我最喜欢的还是背诵陶渊明经典诗,跟着群里的进度,已经背到第四遍了。
从磕磕绊绊,到逐渐背熟,到理解诗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本周背诵的是陶渊明的《饮酒》其十: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我特别喜欢”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这一句,曾经青壮年的我们,也赌上身家性命,全力打拼,希望有朝一日荣华富贵;没成想,人到中年,少许便有馀。
就像我,生活极简、社交极简,吃穿用度都不多,每天跑步跳绳锻炼身体,读书写作颐养身心,也过得松弛又洒脱。
想起今天看到赏梅雪的公众号文章里的写到的:
这个时节不该叫初冬,当然也不该叫深秋。它应该叫垂落。树叶在落,飞霜在落,空气也是往下凝固的。一切都在垂落。
人到中年后,也到了这个阶段,也该把所有高高的想法都放下了,安然做好自己就行。
写得太好了,美美与共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