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贵州铜仁德江机场顺利完成投产飞行校验。
![]()
从这句话开始说吧,别看短短一句话,背后是真刀真枪的验收过程。负责校飞的是中国民用航空飞行校验中心的机组,他们把机场从头到尾跑了一遍流程:无线电通信、导航系统、助航灯光、跑道标识,哪样都不放过。那天的场面不大,不像电影里热闹,但节奏很紧——几架校飞飞机按计划起降,机组逐项核对清单,地面技术人员在旁边一项项确认,最后把数据汇成报告,给出合格结论。项目指挥部当场解释:校飞是新机场通航前必须过的关,没有它,后面的试飞和行业验收启动不了。打个比方,校飞就是把机场能不能安全运行的“体检单”做出来。
要说这一步走到今天,并非一朝一夕。德江机场从设计就定了目标:年旅客吞吐55万人次、货邮1350吨,工程占地大约3238亩。为了达到这些指标,施工和监理在跑道、滑行道、航站楼、通信导航设备安装、助航灯光布设上做了大量细活。设备安装完毕后,先有地面调试,再有系统联调,最后才轮到机上去“确认验收”。具体到某个环节,通信设备不仅要实验室过关,现场安装后还得保证信号能覆盖整个跑道;助航灯光要在不同能见度下调试;跑道标识、目视助航图、消防救援配置都得按民航标准逐项确认,记录要完整、可追溯。
![]()
这整个链条里,参与单位不少:项目指挥部、民航校验中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备厂家,都要各司其职再交叉复核。校飞当天,机组按清单逐条核验,地面团队同步检测,现场一旦发现问题就立刻处理;这些步骤都有技术文档、数据曲线、照片录像作为证据,最后汇成技术报告上交行业主管部门。指挥部说,数据符合要求,设备运行稳定,没遇到必须返工的重大故障,这才有资格进入下一步。
说说为什么在这地方建机场。铜仁位于黔东北,过去对外交通以公路为主,航空一向是空白。地方把完善交通作为优先事,机场既是补短板,也是提高开放度的工具。官方提到,德江机场建成后主要服务铜仁市西五县:石阡、印江、思南、德江、沿河,还覆盖遵义市东三县:凤冈、务川、正安,覆盖人口超过500万。机场要融入黔中经济圈、成渝双城经济圈和武陵山协作区,通俗点说,就是方便人走动、货物流通,把周边和更大市场拉得近一点。
![]()
从地方影响看,通航会改变很多日常。现在这些县市出行常常得坐长途汽车,时间长、换乘多。航线一开通,商务出差、旅游、紧急医疗转运都会方便很多。对政府来说,机场是招商的“名片”,有了机场,外来企业来访对接更顺手。有人说机场是城市的“加速器”,不夸张——交通一通,事情办起来省时多了。
接下来的程序也很明确:设备达标后,下一步是竣工验收、行业试飞和正式行业验收。再通过这些关,就能按计划开展航线招引和开通准备。项目方提到,快的话年底能进入通航阶段,但这句话里有前提——手续、运营团队、航线合作都得跟上。短时间里相关部门会按流程推进,技术报告和数据表会陆续提交,行业主管部门会逐项核对。
个人看着这个工程从选址、动工到今天校飞合格,心里挺有数。看似“通过校飞”这么一句话,背后是许多人反复核验、调整细节的成果。对当地老百姓,这意味出行模式会有真实变化;对工程和监管团队来说,接下去的工作是把剩下的程序走稳走实,确保一旦开航,能长久、安全地服务大家。
那天结束时,参与人员还在现场收尾,技术资料在整理,后续的行政流程也在排期。接下来几周到几个月,相关环节会一个个走完。只希望每一步都按规矩来,让这个机场真正成为能用的交通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