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在直播中回应《江山为聘》的欠薪问题,一句“整个行业都在看笑话”,把气氛炸得通红。
不得不说,还得是于正,“敢讲”、“会惹事”。
欠薪风波还没解决,群众的怒火还没熄,他还来添一把油。
这一次,火势更大,烧到演员、烧到资方,也烧回他自己头上。
![]()
01
欠薪的事拖了半个月。
从上象娱乐资金链断裂,到剧组停摆,再到群演举着横幅讨薪,这些画面一张张飘在网上。
公共舆论已经压得所有人喘不过气。
直播当天,于正终于开口。
开口就带火药味,说粉丝“胡乱造风”,说有人“拱火”,说“影响太恶劣”。
![]()
他在直播中说:“整个行业都在看笑话,他们的哥哥以后能不能接到戏还另说。”
这话明摆着在指向陈哲远。
因为整件事里,最“躺枪”的就是这个男主。
但陈哲远没发一条动态,没抱怨一句。
拍戏受伤、被马摔、带伤拍打戏,大家都看在眼里。
至于番位,他从没公开争过。
于是矛盾开始错位。
欠薪的问题本来是资方的责任,却突然变成了演员粉丝惹事的锅。
越来越多人质疑:真正的责任人到底是谁?
热搜上不断有人晒出资料,上象娱乐涉及十几项债务案件,资金断掉并非偶然。工作人员更直接:
“拖欠工资和演员有什么关系?扣演员头上太荒唐。”
演员沉默,剧组停摆,最底层的人拿不到钱。
这时候还甩锅粉丝,气氛瞬间更紧。
![]()
02
《江山为聘》从筹备那天起,就暗潮不断。
番位问题埋下第一颗雷。
平台看中陈哲远的数据——扛剧能力强,收视能打。
于正坚持吴谨言名字必须排前,还谈了多轮。
最后妥协成“平番,但吴谨言在前”。
看似和解,可心结早埋下了。
后面宣传时,于正多次影射陈哲远“不够火”“配角比主角抢镜”。
每次带着点软刺,扎得很明显。
于是到了欠薪这件事上,很多人觉得旧账被翻了出来。
直播那天,于正点名粉丝造谣,又扯到演员未来工作会受影响。
这种说法让业内哗然:
制片人没有权力封杀演员,这是法律明确的界线。
更何况,陈哲远的资源根本没受影响。
待播剧四部,合作平台都是主流大厂,海外播放量惊人,上星率也高。
剧组里的工作人员还公开夸他敬业,连群演都说他打戏不用替身。
于是才有行业人士看不下去,直接发声:
“找他拍戏的项目多得排不过来,没人会因为欠薪怪演员。”
一句话,让这场混乱的因果关系彻底翻转。
![]()
03
不过欠薪只是表皮。
真正的矛盾,在更深处。
这种冲突在娱乐圈一点不新鲜。
一边是传统制片人。
习惯掌控选角,掌控剪辑,掌控宣传方向,希望整部剧围着自己的创作理念转。
另一边是平台。
看中数据、看中潜力、看中扛剧能力。
平台说:“这个有数据。”
制片人说:“我要这个角色设定。”
两边把演员夹在中间。
动不动就番位战争,动不动就暗流交锋。
演员永远是最被动的那一个。
《江山为聘》就是这个缩影。
资方押陈哲远,于正押吴谨言,戏拍到一半,结果资金链出了问题。
没人能预料,可矛盾一爆,旧账全翻。
更让行业火大的是——
于正这次的操作,被认为又是他的“炒作三板斧”。
先造热点,再挑冲突,最后接上新剧宣传。
他的几部新剧正好要启动宣传。
所以此次言论,不出意外地被行业当成是“借势营销”。
有品牌方私下就说:
“他这种不受控的言论,我们合作要再三考虑。”
演员那边更直接,甚至有人说:“签他的戏,要先评估风险。”
![]()
04
风波越滚越大,观众、行业、媒体的讨论反而更清晰了。
欠薪,是资方的问题;甩锅,是管理层的问题;引战,是发言者的问题。
演员不该被拖下水,更不该被拿来当靶子。
陈哲远的未来没有因此受阻。
反而因为这次事件,他沉稳的态度获得业内好评。
平台依旧把他当重点演员培养。
2026年的新古装,已经开始接触他了。
这就是行业给出的最直接回应:专业的人,不会被一句气话毁掉前程。
而这场风波,也敲醒了大家。
影视圈要走向规范,就得回到契约精神。
欠薪就该追责,合同就该执行,资金链就该透明。
谁火谁不火不重要。
谁吵谁不吵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不能让演员、群演、灯光、美术这些最辛苦的人被牵连。
每一次停摆,都意味着他们吃不上饭。
每一次甩锅,都意味着行业再次倒退。
![]()
好演员不靠番位,烂管理也别赖别人。
戏要拍得好,嘴得稳,账得清,心得正。
这是这件事给行业留下的最好提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