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所谓吃火箭炮的命,却操弹道导弹的心!从弹道中程导弹到洲际弹道导弹。其造价一直都是居高不下,导致装备数量从来都很难急剧扩大。比如以苏联时代可谓空前绝后的穷兵黩武。苏联各军种,也从来没有装备过超过1200发的洲际导弹;而中程弹道导弹,装备的数量极限也只有1500发就是天花板。到了今天的俄乌战争,俄方发射的短程弹道导弹,更是稀稀拉拉,快4年下来也没有超过400发,等于平均4天才向基辅或者其他的大城市发射1枚伊斯坎德尔。这样的火力密度,跟过家家差不多。而中东的某国,号称装备了四五千发的中程弹道导弹。但是在对中东小霸集中开火的那2周,最高的发射频率,也没有超过每天80枚。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到第3周,大概率会彻底打光所有库存而暴露其真实的中导实力。
![]()
那么为何传统的弹道导弹的总装备量与火力密度,不但中等军事强国上不去,就算是苏联这种世界级军事怪兽也无法完全满足常规作战要求呢?这很大程度上在于标准的弹道导弹,基本都是惯性导航为主,洲际导弹则是惯导加星光制导。虽然当代已经普及了卫星导航,还有激光陀螺、微电子导航等全新且廉价的制导模式。但是从中导到洲际导弹,仅仅作为参考与补充,从来没有指望机械惯导加星光制导之外的现代导航瞄准模式。说白了,对核大国来说,从来都是默认世界大战开始的第一天,所有天基卫星系统,无论导航还是卫星通讯,都会被彻底摧毁。在强电子干扰状态下,激光陀螺与微电子制导也会大部分失效。此时就彻底回归机械惯导加星光制导还能不受任何干扰的完成远距离打击任务。
![]()
而机械惯性导航仪需要大师级艺人手工制造,平均年产量极低。这也是在当代的先进推进剂与芳纶外壳都不再是核心限制因素之时,除神秘大国之外,其他大国与中等军事强国,弹道导弹的总产量与总储备量仍然普遍上不去的根本原因。正因为如此,各种重型制导火箭炮,最近10年来发展极快,从早期的射程80到150公里,进一步发展到突破全球裁军条约的300公里;射程最远的重型火箭炮,到目前基本是500到750公里的。其弹头重量与打击精度,同步超越了同代的中短程弹道导弹。甚至可以从300公里之外,准确命中一个1米级的圆圈。而且重型火箭炮也不需要垂直树立在固定的发射坐标点之上;平均发射效率也比同等威力的短程弹道导弹高得多。那么重型火箭炮能不能彻底代替短程弹道导弹,
![]()
尤其最终开发出射程2000到3000公里的超远程重型精确制导火箭炮呢?事实是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装备的重型火箭炮的最大射程,仍然不超过800公里。虽然打击精度非常惊人,但都是建立在有卫星制导军码加持的大前提下。如果大国的卫星制导系统在开战后被迅速相互摧毁,那么所有制导火箭炮的打击精度都会瞬间下降1到2个数量级。靠残余的微电子制导,射程在800公里之内的重型火箭炮弹头,假设用来轰击对手的大城市,仍然大致靠谱。打不到市中心,也能打到其郊区拉上几个倒霉蛋垫背。但是如果射程再扩大的2000公里,而且完全没有卫星制导修正,就可能瞬间偏离目标几十公里之外,基本失去了实战价值。这也是暂时没有如此大射程的重型火箭炮代替价格昂贵的传统中导的根本原因。
![]()
不过凡事就怕认真,据说神秘大国射程在2500到3500公里之间的超级火箭炮已经在测试之中,采用全新的综合制导模式,不用卫星制导也能实现同射程弹道导弹的打击精度,一旦测试成功,必然大规模装备,真是可喜可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