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不怕药不够,就怕生活里老踩雷,尤其是早中晚这六个关键时刻。
![]()
一大早醒来,这件事千万别空着肚子做
很多糖尿病人一睁眼就习惯先量血糖,甚至有人空腹出门晨练。空腹运动对糖尿病人来说是个大忌,尤其是服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人。
清晨血糖本来就容易波动,有些人一早血糖还没稳定,空腹运动一阵子,结果身体里的糖用得太快,血糖突然“栽跟头”,就会出现出冷汗、手发抖、心慌等低血糖表现。如果身边没人,很可能昏倒没人救。
低血糖并不只是“晕一晕”这么简单,严重了还可能伤脑,甚至出人命。早晨运动前,必须先吃点东西,哪怕是一小片全麦面包或一个水煮鸡蛋,都能帮身体提前“打个底”。
![]()
中午吃饭,这两件事别犯懒
午饭是一天中最容易“吃错”的一顿。有些人上午忙得没时间吃点心,到中午饿得眼冒金星,一到饭桌就狼吞虎咽。
糖尿病人吃饭速度太快,血糖更容易飙升。
吃得快,胃里一下子多了大量食物,身体来不及慢慢吸收,血糖像泄了闸的水一样冲上去。
饭后走几步都来不及调节。很多人午饭后犯困、头晕,其实是血糖飙高的信号。
![]()
还有人午饭爱来点甜饮料,尤其是冰红茶、奶茶这类口感好的饮品。它们看上去清凉,但里面糖分非常高。
别小看一杯奶茶,里头的糖有时候能顶一碗米饭。糖尿病人喝下去,不但血糖失控,还可能让胰岛功能越来越差。
建议中午吃饭慢一点,细嚼慢咽,别吃到七八分饱就继续加菜,也不要用甜饮料代替水。喝水就喝白开水或不加糖的茶,这样才是真正“解渴不伤身”。
![]()
晚上这三件事,宁可不做也别硬撑
很多糖尿病人白天忙了一天,晚上想犒劳一下自己。
可偏偏夜里这几个习惯,最容易“毁”一整天的血糖控制。
有些人晚饭很晚吃,还特别喜欢吃碳水多的食物,比如白米饭、馄饨、炒粉。这些食物升糖特别快,晚上活动量小,吃下去的糖转不了能量,就堆在血管里,结果半夜血糖悄悄升高,早上醒来一测,吓一跳。
![]()
还有人晚饭吃完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动都不动。
饭后不走动,血糖就像堵在路上的车,越堵越多,越多越危险。哪怕只是起身整理一下厨房、在屋里走两圈,也能帮血糖“疏通一下”。
睡前最后一个“坑”是宵夜。
有人觉得晚上饿得慌,来点泡面、饼干、水果罐头。可这一口吃下去,血糖就像被按了加速器,悄悄升高,血管里的糖一夜没消耗,第二天就变成了“高血糖的早晨”。
如果真饿得慌,可以吃一点低脂酸奶或者半个苹果,但不能天天吃宵夜,更不能吃高糖高脂的东西。
![]()
血糖的“性格”,比你想的更敏感
很多人以为血糖只是受食物影响,其实情绪、睡眠、天气变化,甚至一个小小的感冒,都能让血糖上蹿下跳。
天气一冷,身体为了保暖,会释放更多去甲肾上腺素,这东西会让血糖变高。一到冬天,很多糖尿病人血糖控制就变差,其实就是身体“自动加糖”,以备不时之需。
![]()
再比如发烧感冒,身体在打仗,糖是战斗力的来源,所以血糖也会升高。有些人一感冒,血糖就失控,胰岛素再加量也压不住。
还有些人晚上老睡不好,血糖也特别难控制。长期睡不好,身体压力荷尔蒙分泌增加,这些激素就像“偷偷加糖”的小工厂,让血糖一直居高不下。
糖尿病人控制血糖,光靠药不够,还得照顾情绪、睡眠、天冷时加衣,生病时及时处理,不让身体“偷偷搞事情”。
![]()
吃药这事,拖不得,也不能随性
有些人吃药非常随意,今天吃三片,明天少一片,想着“我今天吃得少,药也少点”。
药物不是“临时演员”,不能看心情吃。
尤其是像二甲双胍这类药,它是帮助身体更好利用胰岛素,不是立刻降糖,而是每天吃、长期吃,才有效果。
一天吃三天不吃,不但血糖控制不好,还可能让身体对药物的反应变差。
![]()
还有人怕副作用,擅自减药、停药,结果血糖高了都不知道。
等到出现视力模糊、腿脚麻木,才发现已经是并发症找上门了。
吃药要像给闹钟上发条一样定时定量,不能靠“感觉”,也不能靠“经验”。每次吃药都要配合饮食和运动,才不会让药效过头或不够。
![]()
血糖不是“看着不疼”就没事
很多人说,糖尿病没啥感觉,不痛不痒,也不难受。可真正的危险,往往就是藏在这种“没感觉”里。
血糖高的时候,身体里多余的糖就像“糖水泡脚”一样,泡着眼睛、泡着肾、泡着神经。时间久了,眼底出血、肾功能下降、脚趾发黑,这些后果都是一点一点累出来的。
![]()
有些人脚上起水泡没在意,结果发展成糖尿病足,严重的甚至要截肢。还有人视力越来越模糊,去医院一查,已经是糖网病变晚期。
糖尿病不疼不痒,但它悄悄损坏身体的速度,远比想象中快。
控制血糖,就像每天给身体“打扫卫生”,不让糖堆积,不让伤害慢慢变成悲剧。
![]()
血糖表背后的秘密
别小看手里那个小小的血糖仪,它不是“测个意思”,而是身体最直接的“告密者”。
每天固定时间测一测,比如早起、饭后两小时、睡前,可以看出一天中的血糖变化。血糖像钟表一样,一天24小时都在走,如果只测早上,等于只看了一秒钟的指针。
有些人饭后血糖特别高,但空腹血糖还正常。一查才知道自己是餐后高血糖型糖尿病,这种情况更容易被忽视,更容易出并发症。
建议记录血糖数据,用个小本子写下来,或者用手机拍照保存。这样看医生时能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医生也能根据情况调整药量,而不是“拍脑袋”开药。
![]()
糖尿病人的饭桌,不能随便
糖尿病人吃饭不是不能吃好,而是要吃得“聪明”。多吃苦瓜、洋葱、西兰花这类帮助控糖的蔬菜,主食可以换成糙米饭、玉米面粥,少吃白米饭和油条。
水果也不是不能吃,但要挑时间和种类。比如苹果、蓝莓升糖慢,适合餐后吃一点;而香蕉、榴莲、葡萄糖分高,吃一小块血糖就飙上去了。
吃东西要有节制,不是说不能吃,只是得挑着吃、少量吃、搭配吃。就像走路一样,方向对了,哪怕走得慢,也能到终点。
![]()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杨文英,朱大龙,王志刚,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2]齐琳,王建华.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2)[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2,38(6):487-499. [3]李光伟,陈丽.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与管理新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23,40(3):221-22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