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原德国分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1952年民主德国建立了驻营人民警察(KVP),随着联邦德国建立联邦国防军后,民主德国建立了国家人民军(Nationale Volksarmee),包括陆海空三军,早期建立的边境警察(和二战德国警察一样,都用绿色兵种色)在1962划归国防部管辖,改名为边防军(Grenztruppen)成为第四大军种。
1949年后民主德国军队使用了苏式的军服,后来建立国家人民军后,开始使用德式军服,所以从照片看起来民主德国军服和二战德国差别就是去掉了纳粹鹰徽。国家人民军的军衔标志在保留德国传统风格,融合苏联的军衔体系。
士兵
列兵 (Soldat):领章样式和二战中的领章相同,为双权杖标志,中间三条为兵种色。肩章为白板,肩章边缘有一圈兵种色滚边。
![]()
![]()
![]()
豁免兵(Gefreiter):肩章底部有一条白色横向条纹。
![]()
资深豁免兵(Stabsgefreiter):肩章底部有两条白色横向条纹。
![]()
军士
下士(Unteroffizier):衣领前边和下边缘有各有一条代表军士的白色饰边。肩章除了底部增加了一圈白色饰边,肩章白板无条纹。
![]()
![]()
![]()
中士(Unterfeldwebel):肩章底部增加了白色饰边。民主德国肩章还有一种专门穿在野战服上的低识别度的野战肩章,其中白色饰边变为卡其色。
![]()
![]()
![]()
上士(Feldwebel):肩章上缀一颗军衔星。
![]()
![]()
军士长(Oberfeldwebel):肩章上缀两颗军衔星。
![]()
![]()
资深军士长(Stabsfeldwebel):肩章上缀三颗军衔星。
![]()
连级军士长(Hauptfeldwebel):这是一个连队的职务,由军士长和准尉担任,主要负责行政后勤工作。担任连级军士长的军士长和准尉会在袖口上增加一圈白色饰边。
![]()
![]()
准尉学员(Fänrichschüer):承诺服役十五年的士兵和军士可以报名成为准尉学员,并进入军事学院 (OHS) 或军事技术学校进行为期两年的准尉培训课程。准尉的肩章是军士肩章样式,下面的白色条纹代表学级,一条代表一年,两条代表两年,还有一个代表准尉的F标志。
![]()
候补军官学员(Offiziersschäer):候补军官学员需要进入军事学院进行四年的军官培训课程,个别兵种比如军医则需要在军事医学院进行六年课程。
从左到右:步兵学员入学,炮兵学员一年,空军学员二年,佩戴在野战服的学员三年,海军学员四年。
![]()
下图是军医学院六年
![]()
![]()
准尉
1973年,增加了准尉这个军衔,通常为技术军官。1979年10月1日,增加了上级准尉,资深准尉和资深上级准尉三个级别。成为准尉一般需要承诺二十年,后来减少到十五年。准尉是一个特殊的军衔,代表了技术士官和军官(准尉有军官的权利)的融合。准尉也可以担任连级士官长这一职务。
1973年准尉左袖还有一个代表服役时间的臂章,一颗星代表十年,两星代表十五年,三星代表二十年,1979年增加了其他级别军衔后,统一使用无星星臂章。
![]()
准尉的肩章和少尉肩章类似,有四组丝线呈U形,但内外丝线的样式不一样
准尉(Fänrich ):一颗军衔星
上级准尉(Oberfänrich ):两颗军衔星
资深准尉(Stabsfänrich ):三颗军衔星
资深上级准尉(Stabsoberfänrich ):四颗军衔星
![]()
![]()
![]()
尉官
少尉(Unterleutnant):Unterleutnant是一个新增的军衔,增加这个军衔授予那些长期服役的志愿兵。一般要求他们服役最少三到四年,并且在军官学校完成一年的培训课程并通过课程晋升为少尉。毕业后的少尉一般被任命为排长。在某些情况下,特别突出的资深士官长和准尉也可以晋升为少尉。肩章为四组丝线呈U形,缀一颗军衔星。
![]()
![]()
![]()
中尉(Leutnant ):肩章缀两颗军衔星
![]()
![]()
上尉(Oberleutnant):肩章缀三颗军衔星
![]()
![]()
大尉(Hauptmann):肩章缀四颗军衔星
![]()
![]()
![]()
![]()
备注:二战中Leutnant,Oberleutnant,Hauptmann分别为少尉(零星),中尉(一星)和上尉(二星)。不过民主德国建立了四级尉官,而且军衔星的排列明显是参考苏联了,所以把原来的翻译为了中尉,上尉和大尉。
![]()
校官
少校(Major):肩章和二战相同,两组丝线缠绕成麻花状,缀一颗军衔星。
![]()
![]()
中校(Oberstleutnant):肩章缀两颗军衔星
![]()
![]()
上校(Oberst):肩章缀三颗军衔星
![]()
![]()
将官
少将(Generalmajor):领章为红底金线刺绣的两片矢车菊,边防军为绿底,空军为蓝底。野战服上的领章为灰底金色矢车菊。
早期的金线刺绣版。这种斜边的领章用于常服
![]()
后期的仿刺绣金属冲压版
![]()
这种直边领章用于双排扣大衣
![]()
野战服上的领章
![]()
肩章为三根金银金丝线缠绕成麻花状,缀一颗军衔星,这个军衔星和之前军官的不一样,之前都是四边形的,将官的是五边形的。
![]()
![]()
中将(Generalleutnant):肩章缀两颗军衔星
![]()
![]()
上将(Generaloberst):肩章缀三颗军衔星
![]()
![]()
大将(Armeegeneral):肩章缀四颗军衔星
![]()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元帅(Marschall der Deutschen Demokratischen Republik)
1982年3月25日,民主德国国务委员会颁布法令设立了元帅军衔,因为战时才晋升元帅这个传统,所以实际并没有晋升过元帅。设立元帅原因有一点是由于华约战时指挥权的变更。在战争期间,民主德国元帅可以指挥一个集团军,集团军包括了民主德国所有武装力量,其中包含边防军和国家安全局部队。在此之前民主德国所有武装力量都归苏联军事指挥部直接控制。当时的国防部长海因茨·霍夫曼被认为是晋升元帅的主要人选。1989 年11月,代理国防部长西奥多·霍夫曼海军上将取消了这一军衔。
当时元帅军衔肩章设立了很多版本,最终确定了样式为肩章上缀一颗大的镀金军衔星,军衔星中间有一颗红宝石,当时一共制作了六对元帅肩章。同时也仿照苏联元帅设计了佩戴在领口的元帅星,但没有实际生产出来。
元帅肩章尺寸比将官的大,长118毫米,宽48毫米
![]()
元帅肩章确定之前一共生产了四种原型:金元帅杖+银军衔星;金元帅杖+金军衔星;银元帅杖+金军衔星;国徽+金军衔星
![]()
金元帅杖+银军衔星
![]()
金元帅杖+金军衔星
![]()
银元帅杖+金军衔星
![]()
国徽+金军衔星
![]()
三个元帅星方案
![]()
补充:以下是几个兵种全套军衔图
将官
![]()
装甲兵
![]()
![]()
炮兵
![]()
![]()
边防兵
![]()
![]()
通信兵
![]()
![]()
医疗兵
![]()
![]()
军乐
![]()
![]()
![]()
野战服
![]()
![]()
![]()
全文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