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就能瘫痪整个美国!美专家要求中国,立即停止使用这个武器!
美国国会听证会上,一位军事顾问彼得·普赖语出惊人:中国若继续研发电磁脉冲武器,美国电网随时可能陷入黑暗。
这话听着挺玄乎,但明眼人都懂,美国喊“威胁”的东西,往往是自己玩得最溜的。
那么,电磁脉冲武器究竟是啥,为什么让美国如此紧张?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电磁脉冲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个专门跟电子设备作对的“软杀手”。
它不直接伤人,而是通过核爆或特殊装置,瞬间爆发出超强电磁波。
烧毁雷达、电网里的精密芯片,让现代社会瞬间“断网断电”。
有意思的是,人类发现这个“杀手锏”纯属意外。
![]()
1961年,苏联在新地岛引爆了史上最大的氢弹“沙皇炸弹”。
这枚5000万吨当量的大家伙,不光炸出了蘑菇云,还导致投弹的轰炸机跟地面失联了将近一个小时。
方圆几千公里的电子设备全部歇菜,产生的电磁波甚至绕着地球跑了三圈。
美国人也没闲着,紧随其后就做了类似的实验。
1962年夏天,他们在太平洋上空400公里处引爆了一枚核弹。
由于太空里没有空气,爆炸的能量没法形成冲击波,结果全变成了电磁辐射。
这股辐射的威力远超预期,1300公里外的夏威夷遭了殃。
路灯突然熄灭,汽车防盗器莫名其妙地狂叫,电台信号消失得无影无踪。
更惨的是,好几颗卫星直接报废了。
![]()
这两次“意外”,让美苏两国同时看到了电磁脉冲(EMP)的巨大军事价值。
原本只是核试验副产品的东西,立刻变成了美苏眼里的“硬通货”。
为了抢夺这张王牌,双方都开启了疯狂的研发模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钻研这项技术。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EMP武器如今主要分两种。
一种是核爆型,威力巨大,覆盖范围可达数千公里,但伴随着核污染和巨大的政治风险。
另一种是非核型,靠化学能或电能驱动,虽然威力较小,但胜在精准、可控,成本也更低。
现代战争更青睐后者,比如波音公司研发的CHAMP导弹,就能在低空飞行中,依次用高功率微波“烧掉”多个目标建筑内的电脑。
同时确保建筑本身毫发无损,堪称一把精准的“手术刀”。
当然,EMP并非万能。
![]()
它的杀伤范围受高度、功率、地形等多重因素影响,难以精确控制,很容易“误伤友军”。
而且现在的军用设备大多都有电磁屏蔽防护能力,很多民用设备就算受了损,重启之后也能恢复正常。
那些把它说成“末日武器”的说法,其实都是夸张炒作。
既然EMP并非末日武器,那美国为何要如此大肆渲染“中国电磁末日”呢?答案藏在钱袋子里。
彼得·普赖绝非普通的军事顾问,他曾任国会电磁脉冲威胁委员会执行主任,在相关议题上说话分量不轻。
他在听证会上描绘了一幅末日图景:中国在美东海岸400公里高空引爆一枚特制电磁脉冲弹头,产生的强电磁波能瞬间摧毁美国80%的电网。
紧接着,通信中断、交通停摆、金融系统崩溃,医院里的救命设备变成废铁,社会秩序荡然无存。
这番描述听得议员们面色凝重,仿佛灾难就在眼前。
可就在听证会引发舆论风暴后没多久,美国国防部就顺势向国会追加了上百亿美元的预算,理由是“加强电磁防护”。
![]()
但尴尬的是,根据国会早前的测算,要全面加固美国脆弱的电网,让它们具备基本的EMP防护能力,实际需要的资金只有20亿美元。
要知道,美国每年军费超过八千亿美元,眼前这笔钱,连个零头都算不上。
所谓的“EMP威胁论”,不过是美国军方伸手向国会多要钱的一个好用借口而已。
更讽刺的是,美国在指责中国的同时,却对自己“前科”闭口不谈。
早在1991年海湾战争时,美军的“战斧”导弹就亮出了EMP的獠牙。
一下子就让伊拉克的防空系统瞬间哑了火,失去了作战能力。
2003年伊拉克战争,他们又故技重施,巴格达的电网被EMP击中后应声而断,整座城市瞬间被黑暗吞噬。
这种“软杀伤”武器,美国自己早就用得轻车熟路。
现在反倒转过头来指责中国,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
当美国急着把EMP武器往实战化方向推进的时候,中国却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沉下心来,先把基础研究做牢做透。
上世纪70年代,以青岛电波研究所为代表的国内机构便启动了相关研究,长期追踪核爆炸对电离层的影响。
这些扎实的前期工作,为后来的技术突破积累了宝贵的实验数据,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化战争成为主流,中国才开始将EMP技术转向实用化军事应用。
但核心思路始终紧紧围绕“防御”二字,从来没有想过用这项技术去主动攻击别人。
2024年珠海航展,正是中国防御性国防理念的一个生动缩影。
中国公开展示的“飓风3000”高功率微波武器,其宣传的作战用途,是在10公里范围内精准拦截来袭的无人机蜂群,或是摧毁低空飞行的导弹。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金钟罩”,保护重要目标不受电子攻击。
![]()
除了这种大型防御装备,中国在EMP技术的小型化和成本控制上也取得了惊人的突破。
科研人员研制出了手榴弹大小的EMP装置,别看它体积小,威力却不容小觑,而且成本仅为美国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
这种小型EMP装置主要用于单兵防护,士兵携带在身上。
遇到敌方电子设备攻击时,就能用它进行反击或防护,大大提升了单兵在信息化战场上的生存能力。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也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2021年,中国就在联合国提出,应限制包括EMP武器在内的致命自主武器研发。
希望能提前管控这类新型武器带来的风险,避免它们给人类带来灾难。
不过,这个提议当时被美、英、俄等国反对了。
其实中国的想法很简单,手里有货,心里不慌。
![]()
我们研发这些武器不是为了找谁麻烦,而是为了别人想找麻烦的时候,咱有还手的本钱。
中国EMP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防御性理念,正好打在了美国的七寸上。
首当其冲的,便是它那脆弱不堪的基础设施。
美国的电网大多是私有化运营,各个运营公司的线路标准不一样,兼容性很差。
而且很多设备已经服役超过50年,老化问题非常严重,早就到了该更新换代的时候。
2021年德克萨斯州的极寒天气,就因电网不堪重负导致大规模停电。
数百万人陷入困境,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这样的脆弱性,美国政客并非不知,却不愿投入20亿加固,反借“中国威胁”索要百亿军费。
就是在转移国内矛盾,把民众的注意力从国内糟糕的基础设施问题上,引到所谓的“外部威胁”上,以此来掩盖自己在治理上的无能。
![]()
其次,是对技术霸权旁落的恐惧。
中国的EMP技术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惊人。
尤其在成本效率和防御应用上,已经展现出独特优势。
当美国还在用数百万美元的导弹进行攻击时,中国已经能用更低的成本打造出高效的防御系统。
这种“你打你的,我防我的”思路,以及以更小的成本办更大的事的能力,正在悄然瓦解美国维持了几十年的技术优势。
以前,美国总能凭借技术领先,在军事领域形成碾压式的优势。
可现在,中国用差异化的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技术道路。
美国擅长的是进攻型技术,中国却在防御型技术上做到了极致。
这种不同的发展方向,让美国原本的优势变得不那么明显了。
![]()
未来的竞争,焦点将不再是单纯的武器威力,而是防护能力与规则制定权。
中国坚持的防御性发展路径,以及对国际管控机制的呼吁,代表了一种更理性、更可持续的安全观。
而美国抱着冷战思维不放,一边加速研发实战,一边通过技术封锁阻挠别人。
这种霸权逻辑,终究是沙上城堡,风一吹就倒。
科技本身并无对错,全在于掌握它的人如何使用。哪条路更符合人类共同利益,时间自会给出答案。
参考文献:
1.科技眼:《美科学家:大气层中神秘电磁脉冲被解开,始作俑者来自上个世纪》2024-10-23
![]()
2.南方都市报:《“电磁脉冲技术对新能源车有颠覆性影响”》2024-09-2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