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的唐山地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大灾难。7月28日凌晨3点42分,里氏7.8级的大震直接把唐山这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给毁了,24万多人没了命,16万多人重伤。
那时候很多人还在睡梦中,根本来不及反应。震后余震不断,滦县又发生7.1级,宁河后来还有6.9级,灾区范围大,影响深远。
整个震区包括北京天津在内,有感面积达217万平方公里,14个省区都感觉到晃动。
![]()
早十年,1966年3月8日凌晨,邢台地区就来过6.8级震,死了8000多人。
那次震后,国家开始重视地震监测,地质部组建考察队,在尧山建了第一个地应力观测站,专门记录地下变化。
专家们分析地质构造运动,发现河间、唐山这些地方风险高,就推广建观测点。到1971年,这些站点已经遍布全国,为后来唐山监测打下基础。
![]()
唐山震前,异常信号不少。调查显示,唐山周边48个县搜集到地下水异常868例,动物异常2093例。最明显的鱼反应,占100%。
从7月下旬起,唐山市场鱼卖得特别多,价格便宜,因为河鱼自己往岸边凑,缸里的鱼老跳出来撞壁。
抚宁县从7月25日开始,黄鼠狼成群从田里往村子跑,持续三天,数量是平时的好几倍。7月27日,老鼠也大规模出窝,带小鼠往外逃,方向统一西北。
![]()
专业监测里,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是关键点。马希融在那工作一年多,负责唐山市第一个形变电阻率观测点。设备埋电极测电压电流比,每天早晚两次记录。
1976年5月28日,他发现北偏西20度测道值下降5%,北偏东69度也下滑。这异常持续,他复查线路,没故障,又对比历史数据,确认不对劲。
6月中旬,数据下降到15%,他还留意地下水和动物变化,联系昌黎后土桥站,曲线相似。
![]()
为求稳妥,马希融没急着上报,他先算下降速率,观察周边矿井干扰。7月6日,他正式发书面预报给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开滦矿务局地震办,说短期强震可能。
唐山地区群测点有85个骨干点,大多发现异常,至少十几个点上报短期预报。
7月16日,乐亭红卫中学小组报地磁变化和动物不安。北京市地震队7月26日派15人来唐山查数据,传上级意见,但消息没传开。
![]()
马希融的预报引起注意。7月14日上午,两专家来现场查设备线路,但他们判断为地下干扰,不认为是短期风险。马希融拿数据对比,他们说大震前必有小震,全球无例外。
昌黎站曲线一致,他们说那站否认异常,还拒绝马家沟数据。之后,马希融自己继续监测。
7月26日,他发现数据下降20%,27日超25%。他对比海城7.3级震前数据,那次幅度小,这次大,预测震级更高。
7月27日下午6点,马希融拨开滦矿务局地震办电话,报告电阻率剧变,地壳介质从微裂转大裂,比海城大,随时发生地震。这时候距离地震仅9小时。震后,开滦煤矿因早查抗震,伤亡小。
青龙县距唐山115公里,避过了大灾。7月17日,汪成民在京津地震座谈说唐山周边几天可能发生5级以上。王青春是青龙科委主管,,21日他回县上报。
结合本地异常,县委从24日晚决定发预报,25日起800多干部通知47万人,用广播教避险知识。28日震来,大家按指导避难,房屋塌18万间,无人死。这事后来叫青龙奇迹。
![]()
唐山震后,调查显示预警其实多,但没全用上。国家地震局曾有7月22日至8月5日京津唐可能5级预报,但青龙县委书记冉广岐直接部署电话会议防震。
震区抢救难,电话线断,县委派50多干部查灾,9点修通线,开电话会部署。中央震后半天成立指挥部,急电全国救援。
一个月内,河北1号小区开工,建20万平米房。十年后,1986年6月,唐山复建完成,23万户迁新居。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