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踏入地震应急领域至今,唐姝娅已在这片充满挑战的战场上坚守了二十个春秋。二十年来,她始终扎根地震应急指挥、信息服务与科研攻关最前沿,以精湛的专业技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守护着四川省地震应急指挥中枢的安全运转,在一次又一次急难险重任务中扛起责任、冲锋在前,成为新时代地震工作者的杰出代表。
她,是应急指挥的 “坚强支柱”:以忠诚筑牢生命防线
四川省地震应急指挥中心,是震后抗震救灾的 “神经中枢”,这里的技术系统能否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千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唐姝娅深知这份责任的重量,二十年来始终将保障系统 “生命线” 畅通作为核心使命,累计参与 40余次地震应急响应,无论是常规事件处置,还是巨灾应对,她永远是后方技术要塞里最坚定的 “守护者”。
![]()
2022年四川泸定6.8级强震发生后,应急指挥大厅瞬间进入高强度运转状态。唐姝娅临危不乱,指尖在设备上飞速操作,仅用数分钟便完成视频会议系统调试、数据链路联通,确保中国地震局、省委省政府与灾区前线的指令实时传递。她牵头负责音视频系统全流程保障,从设备检查到信号测试,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核对,最终实现 “零差错、高稳定” 运行,为领导科学决策、高效调度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这样的场景,在她的工作中早已成为常态 —— 多年来,她用一次次精准操作、一场场完美保障,为抗震救灾有序推进筑起了 “坚强支柱”。
她,是技术创新的 “开拓先锋”:以钻研推动行业进步
“不仅要守好现有系统,更要让技术跟上时代步伐。” 这是唐姝娅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做好日常运维的同时,她始终以长远眼光布局技术发展,既是系统 “守护者”,更是创新 “建设者”。
![]()
作为骨干成员,她深度参与 “十四五” 地震应急规划、四川巨灾防范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从技术框架设计到实施方案制定,每一份报告都凝聚着她对工作的思考;作为项目负责人,她牵头推进指挥中心技术系统升级改造与智能化运维平台建设,带领团队反复测试优化,将系统响应速度提升30%,可靠性与业务连续性显著增强,为实现 “零故障、零中断” 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研领域,她同样硕果累累。先后参与5项国家级、厅局级科研项目,发表5篇学术论文,拿下20余项软件著作权,还参与编写《2022年四川典型地震应急响应与信息服务》等重要论著,用理论成果反哺实践,为地震应急技术创新搭建起 “理论 - 实践” 双向桥梁。
她,是“党和人民的守夜人”:以奉献诠释使命担当
四川省地震应急指挥中心是跨部门联合响应的 “枢纽”,7×24小时全天候值班是工作常态。唐姝娅深知,“守夜”就是守责任、守平安,二十年来始终恪守职责,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奉献”二字。
深夜的指挥中心,常常能看到她的身影:或是排查设备隐患,或是调试会议系统,或是为值班人员讲解技术要点。多年来,她组织保障各类视频会议及重大活动超千次,每一次都做到“细致入微、万无一失”。在全国地震系统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运维质量评估中,她负责的业务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先后斩获一等奖3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个人还荣获四川省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 2次,还获评省级“五好家庭”,用荣誉证明了“责任在肩、使命必达”的担当。
二十载风雨兼程,唐姝娅用脚步丈量责任,用技术守护平安,用奉献践行 “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誓言。她是地震应急一线的“平凡英雄”,更是无数地震工作者的缩影——以初心守阵地,以创新谋发展,以奉献护民生,在守护一方平安的道路上,她的脚步从未停歇。
防震减灾融媒体工作室 出品
来源: 融媒体驻四川局通讯站 卢婷 罗松 胥津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