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在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以便更好地参与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将赋予我们持续创作的动力,带来更具深度的互动体验。
本文所有内容均基于权威信源整理,相关信息来源已在文末明确标注,确保信息真实可靠。
大家好,这里是北境瓮,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福建舰正式服役后,对中国对外经贸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2025年11月5日,福建舰在海南三亚军港庄严入列,电磁弹射系统的实战演示中,舰载战斗机平稳升空,整个过程流畅精准,宛如未来科技大片的场景再现。至此,中国海军拥有了辽宁舰、山东舰和福建舰三艘航空母舰,组成“三剑合璧”的远洋力量体系。
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宣布扩大其网络战部队编制,强化全球数字战场布局。一边是钢铁巨舰驰骋大洋,一边是无形战场暗流涌动,表面看是两条平行线,实则反映出不同国家战略重心的深层博弈——一个用舰艇守护航道,一个以代码渗透防线。
![]()
不少人或许会问:中国并不追求霸权扩张,为何要投入巨资建造多艘航母?答案其实非常清晰:商业繁荣离不开武力护航,没有军事后盾的经济活动极易沦为他人刀俎下的鱼肉。但这把“利剑”究竟该如何挥动?三艘航母真能为中国遍布全球的海外利益撑起保护伞吗?
![]()
没实力,没地方说理
中国“以武护商”的战略逻辑,并非凭空设想,而是由一次次沉痛教训铸就。过去我们作为“世界工厂”,依靠低成本制造换取国际市场准入,西方乐于接纳这种互补型合作。
但如今,中国已具备生产全球近九成工业品的能力,掌握产业链关键环节,利润分配主导权逐渐转移,随之而来的,是部分国家出于嫉妒或战略遏制目的采取的恶意行为——或强占资产,或拒不履约,若无足够反制手段,连申诉的渠道都会被封锁。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发生在2024年,英国政府援引所谓“国家安全审查机制”,通过立法程序强行接管由中国资本控股的英国钢铁集团。此举不仅单方面废除97亿元人民币债务,更直接没收了中方此前投入的120亿元建设资金。
![]()
该企业年产量达五百万吨,位居英国第二大钢铁生产商之列。中资接手后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升级,刚实现扭亏为盈即遭强制剥离,中国企业试图通过国际仲裁维权,却因英方设置重重障碍难以推进。
澳大利亚的做法更为极端。2023年,澳方以“国防安全风险”为由,单方面终止中资对达尔文港的经营权。该项目原于2015年签署长达99年的租赁协议,中方支付80亿澳元获得运营资格,并在此后多年累计追加40亿澳元用于港口设施现代化改造,履约记录良好,却被毫无征兆地撕毁合同,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这些事件共同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缺乏远程威慑能力的情况下,海外投资就如同无盾之兵,随时可能成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在非洲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武装势力公然劫掠中资矿山,中方员工人身安全都无法保障。
![]()
此时,三艘航母所构建的远洋投送与持续存在能力,正是为中国海外资产配备一道“战略保险”。凡是中国航母战斗群可抵达的海域,中企的财产安全、人员安全便多一分保障,“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也将减少外部干扰。
![]()
福建舰的“剑”有多硬?
福建舰的服役,绝非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加,而是标志着中国海军从“沿岸防卫型”向“全球护航型”的历史性跨越。这把“国之重器”的锋利程度,直接决定了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维护经济利益的底气与效能。
其搭载的全自主研制电磁弹射系统,在实际测试中展现出超越美国福特级航母的作业效率,较后者平均每45秒弹射一架战机的能力,福建舰可实现每38秒完成一次起飞操作,并在连续执行20次弹射任务后仍保持系统稳定运行。
这意味着在突发冲突或高强度对抗环境下,福建舰能够更快组织空中打击力量,迅速夺取局部制空权。尤为关键的是,该舰可搭载多达36架歼-35隐身舰载战斗机,这款机型具备优异的低可探测性与超远航程,足以应对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远洋空中威胁。
![]()
此外,福建舰满载排水量超过八万吨,最大续航里程达到一万八千海里,配合综合补给舰可实现海上连续部署超过九十天。
这一性能意味着中国航母编队有能力常态化巡航至印度洋、大西洋乃至地中海等中资企业密集区域,包括中东能源产区、非洲矿产带、欧洲重要港口节点,为当地项目提供全天候的安全支援。
截至2024年,中国企业在海外设立机构逾四万家,外派员工总数突破百万,业务遍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若无强有力的海上力量支撑,这些资产与人员的安全只能依赖他国善意,显然不可持续。
![]()
更重要的是,三艘航母形成了高效协同的战略布局:辽宁舰主要承担训练与近海防御职能,山东舰重点覆盖西太平洋方向,福建舰则具备前出至南亚、东非乃至南大西洋的能力。三者分工明确、互为补充,基本覆盖我国主要海外利益辐射区。
这样的部署并非意图挑战谁,而是建立一种清晰的战略威慑——让任何企图侵犯中国海外权益的行为都必须三思而后行:今天的中国,已经拥有跨洋投送力量、实施快速反应的能力。
![]()
![]()
杀鸡儆猴
中国推行“持剑经商”理念的本质,从来不在于鼓吹武力扩张,而在于阐明一个事实:真正的和平往往需要用实力来捍卫,武器只有在被认真对待时才具有威慑力。因此,选择恰当的时机与对象实施精准反制,才能起到“警示群敌”的效果。
例如2025年,荷兰政府以“关键技术安全”为借口,强行接管由中国资本主导的安世半导体公司。这种赤裸裸的资产掠夺行为性质恶劣,正适合作为立威典范。中方随即启动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精准打击荷兰高科技产业供应链,使其相关企业陷入原材料短缺困境,从而传递明确信号:觊觎中国资产,必将承受产业链反噬代价。
![]()
又如日本政客高市早苗屡次发表挑衅言论,若其胆敢触碰中国核心主权底线,中国可通过暂停稀土对日出口、加大东海方向联合军演强度等方式予以回应,迫使日方重新评估对抗成本,深刻认识到挑战中国红线必将付出沉重代价。
![]()
持剑是为了护商
福建舰正式加入战斗序列,三艘航母形成完整作战体系,其目标并非争霸海洋,而是为了守护千千万万中国企业的海外生存空间。为了让中欧班列与远洋货轮能在安全航道上畅通无阻,为了让每一位外派员工能在异国他乡安心工作生活。这柄“利剑”,既是抵御风险的坚固盾牌,也是震慑宵小的锐利长矛,更是重塑国际秩序的重要支点。
我们曾向往“仗剑走天涯”的豪情,如今则是“驾舰护远航”的担当。经历过英国背信弃义、澳大利亚毁约强占的切肤之痛,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强大的军事后盾,再成功的商业布局也难逃被收割的命运;没有公平透明的国际规则,再多的努力也可能化为泡影。
![]()
福建舰每一次电磁弹射的爆发力,托举的不只是先进的舰载机,更是中国维护全球利益的决心与自信,是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的坚定步伐。
这不是霸权主义的翻版,而是一个崛起大国履行责任的必然选择——用实力维系和平,用规则捍卫公正,让“持剑经商”真正成为中国走向民族复兴道路上的坚实支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