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问
理,总会越辩越明
![]()
【如此豪爽,也许以后只存在影视镜头了/来自网络】
吾球商业地理:
五粮液业绩爆雷,揭开白酒行业繁荣背后的隐痛。从川皖产区的天赋对决,到渠道库存的暗流涌动;从政务消费的退场,到年轻一代的背离。白酒,这杯曾映照经济晴雨、承载人情世故的液体,正经历着价值回归的阵痛。当老窖池遇见新消费,当老酒客面对新世代,白酒江湖的变局才刚刚开始。
采写/周为筠+王千马
主编/王千马
图片/网络
编制/大腰精+牛儿响叮当+咿呀丫
白酒行业集体爆雷了,五粮液三季报石破天惊,单季营收腰斩、利润狂泻六成五,冰冷的数字惊呆了市场。
白酒是经济晴雨表,作为高端白酒龙头五粮液的业绩波动从来不是孤例,而是消费生态、市场信心与行业周期交织的缩影,这个行业隐喻昭示着通缩的魅影。
![]()
【来自“微酒图说”日前整理的数据/来自网络】
最近“吾球商业地理”特约观察员周为筠跟着诸多上市公司董事长一起调研六安、走进迎驾贡酒,这家上市公司在今年白酒集体下滑中属于中位数。
安徽一直是中低档白酒的密集产地,仅次于贵州、四川和苏北,有东不入皖,西不入川之说,外地白酒很难打入安徽市场。
江淮大地单单白酒上市公司就有古井贡酒、口子窖、金种子、迎驾贡酒。几乎每个地市都有自己白酒,皖酒、高炉、明光绿液、宣酒、文王贡酒等,以前在安徽高速上开车几乎要眼醉,因为全是各种白酒广告,可见白酒对地方经济贡献之大。
当然,这两年文都桐城,也有一款好酒跻身战场——那就是以“让三尺”为品牌名的“桐城老酒”。这家前身为1955年成立的桐城县国营酒厂的酒企,坚守纯粮固态酿造工艺,其自主研发的白酒,也和文都桐城一样,芝麻开花节节高,为芝麻香型。
![]()
【这份不完全的列表中,身为人口大省及饮酒大省的山东,在酒业上有点拿不出手/来自网络】
那么,安徽和四川为什么都产酒?甚至“西不入川,东不入皖”?其实也很简单,它们都是天、地、人三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四川是“老天爷赏饭吃”的极致,而安徽是“老祖宗传手艺”的典范。
前者有着独一无二的自然禀赋,在地理上,处于长江上游,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常年温差小,湿度高。我不是太喜欢这种环境,觉得人都快霉掉了,但酿酒所需的微生物(如曲霉、酵母菌)很喜欢,超适合它们的生长、富集和繁衍。而且,也适合酒的发酵。更重要的是,像五粮液所在的宜宾、泸州老窖所在的泸州,大多取用长江及其支流(如岷江、赤水河)的水。这些水源富含多种矿物质,硬度适中,是酿酒的绝佳用水。即使是舍得,也位于涪江流域。再加上四川盆地特有的紫色土,富含磷、铁、镍、钴等多种矿物质,既能种植出优质的高粱、小麦等酿酒原料,也适合建造酿酒窖池。
千年老窖万年糟。说起来,拥有众多拥有数百年连续使用历史的,有着经过数百年的驯化和富集之微生物群落的“活文物”老窖池,才是川酒脱颖而出的独门密码。
如果说四川是被上天眷顾的“中国酒窖”,而川酒则是天赋异禀的“自然派”,奠定了其作为高端白酒、尤其是顶级浓香型白酒的霸主地位。那么,安徽就是凭技艺闯天下的“酿酒军团”。和四川比起来,安徽的自然条件虽也好,地处中国南北交界处,气候兼具南北特征,但还是没那么好,最起码该冷的时候,有西伯利亚寒流,该热的时候,艳阳高照,所以不像四川那么潮。这也导致窖池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比起四川有所差异。但从来都是人杰地灵,出了无数名人的安徽,因地制宜调整工艺,进而在工艺上有所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江淮派浓香”(也称“淡雅浓香”)。与川酒的浓郁奔放相比,皖酒更讲究 “绵柔、淡雅、纯净、爽净” 。但正如“让三尺”,安徽推行多香型,不仅浓香,在兼香型(如口子窖)等领域也做到了极致,展现了其强大的工艺适应和创新能力。
还有,安徽和四川一样受长江的眷顾,又有淮河穿境而过,所以水土不错,又得交通便利。像古井贡所在的亳州,口子窖所在的淮北,都在淮河流域。这也为白酒的原料获取、产品运输和市场辐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其能便捷地覆盖华东、华北等巨大消费市场。
但让人对皖酒充满了忌惮的,一是“地狱模式”的内卷。安徽几乎每个地市都有强势的酒厂,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这种“狼群”内部的血腥搏杀,倒逼着安徽酒企必须极其注重渠道深耕、市场营销和成本控制。
二是强大的地推能力。最早由口子窖于1998年左右首创的“盘中盘”模式(该模式遵循资源分配2/8原理,通过包销包量、一店一策等方式垄断餐饮终端渠道,重点针对婚宴、寿宴等宴席消费场景进行消费者拦截)曾风靡全国,它们用强大的执行力和地推能力,在自己的地盘上筑起了极高的渠道壁垒,让外地酒难以切入。这就是“东不入皖”的由来——不是因为喝不惯,而是因为打不过本地的渠道和品牌忠诚度。
![]()
【近日,在杭州东站所摄/摄自王千马】
![]()
【近日,在芜湖站所摄/摄自王千马】
![]()
【近日,在安庆站所摄/摄自王千马】
可以这样说,皖酒更像是一个凭借精湛技艺和区位优势崛起的“实力派”。其核心优势在于 “贴近市场的区位、差异化的绵柔口感、以及极其强悍的渠道控制能力” ,使其成为中档白酒市场无可争议的王者。但相比具有绝对实力、定义了白酒的品质天花板,主打一个“贵”和“强”的川酒,皖酒赢在了“稳”和“巧”,进而掌握了中档白酒市场的生存法则。
就像茅台是贵州全村人的希望,白酒对皖北也尤为重要。迎驾贡酒连续28年是六安的纳税大户,光去年缴税30多亿。
只是,和这个故事有些相反的是,今年5月,当周为筠赶往遵义仁怀,看到大大小小千家酒厂,但是大量减产停工,把基酒当“白菜”甩卖,没品牌、没渠道、没故事的酒厂,现在连给贴牌商当苦力的资格都没有.....
显然,白酒们敌人已在悄悄出现,前几年是掼蛋让酒量下降——饭前不掼蛋,等于白吃饭。而忙着饭后掼蛋,也让宴会压缩了喝酒的时间。加上现在是各地政府禁酒令,连茅台股东大会喝的是果汁。没了金融炒作,又没了消费支撑,茅子的价格都挺不住。
白酒行业上一次集体危机是十几年前,那时高端白酒被要求全面退出公务宴请,那一轮的打击对白酒也是巨大的,相形之下多年前塑化剂风波其实只是小插曲。
然而,高端白酒不但很快满血复活,而且这么多年业绩屡创新高。在茅台带领下成为资本市场奇迹,一度股市常年是“吃药喝酒”行情。
当年老登投资人曾引以为傲地说:每年A股都会有一个特别牛的板块,抓住一次再适当加点杠杆就能自由。比如今年的白酒,去年的白酒,前年的白酒,大前年的白酒......
白酒崛起是搭乘房地产和消费升级的快车,经济高速增长中有着巨量的商务繁荣需求,而高端白酒则是各类商务场合的润滑剂,其中茅台一度成为身份的象征。
然而,这几年经济下行,消费降级叠加最严禁酒令,白酒行业看似繁荣的“量价齐升”,实则埋下渠道压货、终端动销疲软的隐患。被挤出公务市场后的白酒,个人需求也面临极大滑坡,都说现在年轻人都不喝了,只有我们这些老登还在消费。
至于年轻人都不喝,很简单——他们连恋爱都懒得谈,哪还有耐心在酒桌上陪领导猜拳行令?这代年轻人活得通透,他们宁愿在奶茶店排队,也不愿在酒局上陪笑;他们熟知威士忌的产区,却分不清浓香酱香的区别。白酒承载的那套人情世故、权力规则,在他们看来既沉重又过时。更何况,精酿啤酒、低度果酒、无醇饮料给了他们太多选择,何必非要忍受高度白酒的辛辣和宿醉的折磨?
![]()
【晚饭时的芜湖。年轻人的饭桌上,都没有酒了/摄自王千马】
像房地产业一样,白酒业同样面对产能过剩、内卷、消费降级等困境,除此之外还有需求不足、高库存和价格倒挂,使得各家上市公司业绩整体承压。当茅台镇的基酒都开始论斤贱卖,当电商平台上的名酒价格比经销商拿货价还低,这个行业是真的到了刮骨疗毒的时候。酒厂们一边在直播间里赔本赚吆喝,一边还要维持高端形象,这场面着实有些魔幻。
估计高端白酒在本轮出清后业务会恢复,但很难再现新一轮长期业绩大上台阶的辉煌,存量市场里竞争将大大加剧。
以后,就靠我们这帮老酒民,可养不活这么多高高在上的高端品牌了。"薄利多销"很可能成为未来十年的新常态。
![]()
【迎驾贡酒“迎驾”/摄自王千马】
在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咱们投资的目光,或许真该多瞅瞅迎驾贡酒这类踏实、不贵的中低端白酒品牌了。
毕竟,老百姓的日常消费,才是经得起风雨的压舱石。
附件
![]()
《“制造”新东莞》
入选:
广东省作家协会东莞“中国作家第一村”创作工程
东莞文学艺术院重点签约创作项目
百道好书榜
探照灯好书榜
春风月榜
已由广东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当当、京东均有售
![]()
《潮起潮涌》
已由红旗出版社出版发行,
当当、京东均有售
![]()
《城市战争:
国运、时代及世界三重奏下的中国区域沉浮》
入选:
“新华荐书”2023年度十大好书
中国出版集团2023年度优秀主题出版物
及2024年度全民阅读书单
第五届“全民阅读·书店之选”人文社科类
十佳图书候选作品
- THE END -
吾球商业地理
见城市生长和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