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很帅的狐狸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怎么从上市公司的财报里读懂宏观经济的变化。
昨天(11月13日),几家中概互联网指数的成分股(腾讯/京东等)都发了财报。
似乎是市场对于他们的财报有比较好的预期,叠加阿里盘中放出要推出类ChatGPT应用「千问」的利好,昨天指数涨得挺好的,像是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直接涨了1.1%(就是昨晚美联储官员放鹰今天又往下砸了砸)。
顺带一提,11月下旬还会有阿里和美团等平台企业的财报在等着,到时也得关注下。
你可能会说:「我又没投资这些公司,关我什么事?」
恰恰相反,即使你没买过一股腾讯或阿里,它们的财报也值得格外关注。
毕竟平台企业有下面这两个特征——
第一,它们覆盖了经济的方方面面。
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哪样离得开平台企业?
它们的触角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的每个毛细血管。
第二,用户基数覆盖了大部分国人。
根据QuestMobile的统计,截至2025年8月,腾讯阿里的月活跃用户超12亿,抖音百度11亿+,蚂蚁美团9亿+。
这意味着平台企业们的增速,主要不来自于渗透率的提高(毕竟该用的都在用了),而是直接反映整体经济活动的变化。
![]()
今天我会以腾讯为例,看看都透露了哪些信号。
顺带也看看还有哪些平台企业的那些信号值得留意。
![]()
Part 1腾讯财报透露了哪些信号
我很快刷了下腾讯财报和电话会纪要,有几个有意思的发现——
信号1:企业信心开始反弹
先看最直观的一个数据——广告收入增速超预期。
腾讯三季度的营销服务收入(也就是广告业务)同比增长21%。
这个增速不仅超过了市场预期,而且财报里特别提到:「所有主要行业类别的广告支出在本季度均有所增加。」
广告支出可是最直接反映企业对未来信心的——
企业愿意花钱打广告,说明他们对销售前景有信心,对市场需求有预期。
反过来,如果企业预期不好或是现金流紧张,第一个被砍的预算通常就是市场费用。
![]()
更有意思的是,腾讯在财报里提到,商业服务收入的增长反映了AI相关云服务的增长。
这说明企业不仅在花钱投广告,还在主动拥抱AI技术来提升效率。
这背后透露出两层信息——
① 企业的流动性在改善——花更钱投广告了。
② 企业愿意投入新技术——说明不是简单地「活下去」,而是在布局未来。
信号2:居民消费正在恢复
再看另一个关键数据——支付业务的表现。
腾讯三季度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0%,其中金融科技服务收入的主要驱动力是「商业支付活动收入增加」。
财报里有个细节特别值得注意:「商业支付量增速快于二季度,其中线上支付量强劲增长,线下支付量趋势改善,尤其是零售和交通类别」。
![]()
另外,腾讯的消费信贷服务收入也在增长。
虽然财报没有披露具体的逾期率数据(可以刷刷银行们的财报),但从「消费信贷服务收入增加」这个表述来看,说明居民的借贷意愿提高了(敢借钱消费了)。
这也是消费复苏的积极信号。
信号3:AI需求还是很旺盛
最后一个可能容易被忽略的信号——资本开支(CapEx)大幅下降。
腾讯三季度资本开支为130亿元,同比下降24%。
![]()
腾讯总裁刘炽平在电话会上提到,资本开支的下降「这并非反映我们AI策略的改变,也不是对未来令牌消耗预期的改变。这确实是AI芯片供应情况的变化。」
「云业务增长的一个制约因素是AI芯片的可用性,当AI芯片实际上供应短缺时,我们会优先满足内部使用,而不是向外租赁。换句话说,如果没有AI芯片供应限制,我们的云收入本应增长得更快。」
简而言之,毕竟英伟达的GPU目前都买不到了,所以腾讯放弃了跟阿里抢AI云服务的生意,优先把算力给自己用了。
看来AI的需求还能撑一阵子。
不过有意思的是,买不到芯片说不定也不是坏事。
毕竟前阵子微软CEO提到说,目前存在「囤了很多芯片却因为缺电而闲置」的情况。
![]()
![]()
Part 2还有哪些信号可以参考
除了腾讯,其他平台企业的财报里也藏着不少宏观经济的「风向标」。
举几个例子——
消费方面,拼多多的增速,是个很好的「消费降级温度计」。
如果拼多多GMV增速远超阿里京东,说明消费者对价格越来越敏感,倾向于选择更便宜的平台。
美团的骑手数量或滴滴的司机数量,能反映灵活就业的吸纳能力。
经济下行时,很多人会选择送外卖来补贴收入,骑手数量会激增。
![]()
投资方面,可以看看企业怎么花钱——广告、招聘、物流都是很直接的数据。
另外我还有个有意思的案例——
有个哥们做的是T恤定制(T社)。
跟他聊天我会问他哪些行业最近订制衣服比较多。
订制的T恤要么用来做活动要么用来发员工,所以一般都是刚融完钱有预算的企业会找上他们。
我还跟他开玩笑说,等你做大做强了,完全可以整一个不同行业的「T社指数」,基金经理肯定抢着买。
这里我整理了个表——
![]()
不过我们在使用上述指标时,也要留意——
![]()
Part 3单一指标不能说明一切
世界是个复杂模型,单一指标只能作为参考,它往往对应着多个变量。
比如说腾讯的游戏收入增速指标。
增速高,可能直接反映了玩家群体的消费力提升,但也可能是另一个逻辑——
游戏领域的投资人Josh Chapman说过一句话:「困境之时,往往可以出现伟大的游戏。」
![]()
背后的逻辑跟「口红效应」类似——
游戏和电影是典型的「花的钱不多、但可以带来很多快乐的产品」。
经济不好时,人们反而会增加这类「低成本高回报」的娱乐消费,来缓解焦虑和压力。
![]()
类似的「反直觉」例子还有奢侈品公司(比如LVMH)的收入增速。
虽然经济下行会让中产失去购买力,但如果美联储等央行为了刺激经济大肆印钞放水,持有股票资产的富裕阶层财富会水涨船高,也会增加对奢侈品的消费。
类似的逻辑还有房价。
房价上涨,拥有房子的人可能会觉得自己财富涨了,增加消费(财富效应)。
但还没有房子的人可能会攒更多钱来付首付,从而降低消费(挤出效应)。
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仅凭单一逻辑来推导,容易导致所谓的。
![]()
Anyway~平台企业的财务数据仍然是需要持续关注的,他们的业绩本身也可以直接反映宏观经济的好坏。
直接投资指数的话,也可以直接关注追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比如文首提到的513010。
稍微提一嘴,最近该ETF的管理人易方达做了个ETF优选榜。
用估值/景气度/拥挤度等指标(这些我在里都提到过),选了一堆热门ETF,其中也包括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
感兴趣的可以点下面的小程序卡片瞄一眼,也可以点点小程序右上角订阅榜单持续追踪。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今天的精华部分已经做成第二部分的表格了,就没有额外的一张图总结了。
![]()
「Greed is good.」
「很帅的投资客」的所有内容皆仅以传递知识与金融教育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一切请以最新文章为准。
游戏与经济:《》
滑坡谬误:《》
✍ 图文/@狐狸君raphael,曾供职于麦肯锡金融机构组,也在 Google 和 VC 打过杂。华尔街见闻、36氪、新浪财经、南方周末、Linkedin等媒体专栏作者,著有畅销书《风口上的猪》《无现金时代》。
参考资料/
《2024年中国网络招聘行业研究报告|界面新闻 · JMedia》《美团336万骑手数量规模背后:平台经济与灵活就业的协同发展》《TENCENT ANNOUNCES 2025 THIRD QUARTER RESULTS》《腾讯Q3净利润同比增长19%,AI云推动企业服务收入双位数增长,加大元宝推广投入 | 财报见闻》《对标ChatGPT!阿里“通义千问”全面转向,进军C端市场》《腾讯电话会:2025年全年实际资本支出将低于指引,GPU储备足够内部使用,微信最终将推出一个AI智能体》《哔哩哔哩Q3营收同比增5%至76.9亿,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233%| 财报见闻》《京东Q3电话会:公司外卖已进入理性扩张期,计划三年打造万亿级智能生态》《京东Q3营收同比增15%,调整后EBITDA下降83%,新业务收入增长逾两倍,营销开支增110% | 财报见闻》《JD.com Announces Third Quarter 2025 Results》《淘宝京东美团APP月度重合用户达3.88亿!》《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指数-中证指数有限公司》
P.S. 如果想随时找回上面的小程序页面,直接微信里搜「易方达ETF」就OK。易方达最近上了个微信专区,里头会不定期更新热门ETF,点下方的卡片就能直达,感兴趣的可以点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