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
南太行的风今年比往年更硬一点。这个八天长假,大家都在晒合家欢的照片,我的私信却被一条消息戳到心里:河南商丘29岁男子饶光辉,独自徒步南太行,进山当晚失联,至今还没回来。
他的资料我反复看了几遍。1996年生人,永城人,爱旅游,常一个人上山走走。那天是10月7日,他穿着一件薄西装,自驾到新乡辉县,把车停在山脚一家农庄门口,就这么进山了。全程只有一瓶水,没有任何专业装备。
中午,他在山里遇到了几位游客,问了路,大家还一起进了黄龙洞逛了一圈。路口分开前,那几位一直劝他别再往上冲,说雨后路滑,不好走。他没听,还是执拗地往上走。这是目前公开信息里,能被多人互证的最后一段相对清晰的轨迹。
到了晚上八点,农庄老板接到了他的电话。这通电话也是目前已知的最后联络:“我迷路了,手机快没电了!看到亮光,准备循光下山。”第二天清晨,车还在原地没动。农庄老板心里一紧,报警。
救援队进山的消息,很快在当地朋友圈里转起来。热成像、无人机都上了,地面队伍一组组分片区拉网。南太行这片他走的是未开发路线,植被密、坡陡、断崖多,不是景区那种修好步道的路径。热成像在夜里是好用的,但山里温差大、被树冠遮挡,也会出现空窗。
![]()
时间往后推。救援持续半个月,仍没有确切发现。官方公开的更详细搜索坐标、比对结果,暂无相关信息。失联到第16天,当地还在持续找人,范围也在不断调整。目前,他仍处于失联状态,有待官方确认下一步通报。
这事里最揪心的是家人。父亲跟着救援队进山,披着军绿色雨披,背包里是水和速食面,脚下全是湿滑的落叶。有人拍到他在山口抬头望,那个眼神我不敢多看。家里除了嫁出去的姐姐,就他一个男孩。他跟家里说打算30岁结婚,爸妈盼着那一天,日子都在往好里想。
但山里的天气不等人。近半个月,河南气温断崖式下落,山里更冷,有些高处已经飘雪。他只穿薄西装,没有食物,没有御寒衣物。这几句写出来,心里堵得慌。救援队说,未开发区域的夜里风冷得像刀子,野外求生对装备的要求不是“可有可无”。
网上议论也很多,有心疼,有焦虑,有提醒,也有争执。有人说“一个人上山,太轻敌了”,也有人说“别在现在这个节点指责,当务之急是把人找回来”。我赞同后面这句。安全复盘可以做,但不该在家人最难的时候变成口诛笔伐。
我看到一条留言,挺戳心:“山里那点亮光,到底是不是路?”这句没有定论。电话里确实提到“看到亮光,准备循光下山”,其余情况暂无相关信息。救援专家也常提醒,山里光源可能是村落,也可能是反光或远处车辆,不建议把“循光”当成唯一指引。
![]()
写到这儿,我还是想把话说直白一点。命,比任何挑战更重要。独自徒步没问题,但请你把风险当回事。尤其是未开发路线,尤其是雨后,尤其是秋冬交替。给大家列个简短清单,别嫌啰嗦:
![]()
这不是“吓唬人”,这是“保命”。
这件事也让我多想了几层。一个人到底能把自己的冒险边界,拉到哪里?社会公共资源在救援时该怎样更有效地投入?平台上的“野路攻略”,该不该被更严厉地标注风险?这些问题,不会今天就有答案,但值得被密密麻麻地讨论。
我也想对家属说一句,外界在关心。很多普通人用最朴素的方式在帮忙:转发路线图、对照地形、把自己熟悉的地方标注出来。这都是真心。如果你在南太行、辉县附近,有看到过相关线索,请联系当地警方或救援队,不要私自进山搜寻。
写到这里,心里只有一个愿望:愿他平安,愿他回家。
你怎么看独自徒步这件事?南太行这样的未开发区域,该不该开放更详细的风险提示?评论区聊聊吧。如果你有专业的登山经验,也欢迎把“必备清单”补充出来,给更多人上一堂实用的安全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