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布《2025年全球结核病报告》,全面回顾了全球及各国在结核病防控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报告专题报道了中国自2021年以来,在结核感染预防性治疗领域的开拓性实践与卓越成效,并将江苏省结核病防治经验做法作为全球典范案例重点推介,充分肯定江苏在结核病防控中的创新做法和工作贡献。
面对结核感染这一阻碍终结结核病目标实现的公共卫生挑战,江苏省卫生健康委、省疾控局没有囿于传统防治路径,而是以系统性思维谋篇布局,构建了一套集“精准发现、专业管理、政策保障、数字赋能”于一体的综合干预模式,将防治关口前移,从“治已病”向“治未病”深度转型。
![]()
以科技赋能精准发现
充分利用结核感染检测新技术和高灵敏度的分子诊断技术,创新将人工智能(AI)辅助阅片系统安装在省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实现了对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的早期精准识别。通过对结核病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罹患合并症患者等高风险人群进行主动、高效感染筛查,尽早识别结核感染者并开展预防性治疗干预。同时,开发了从线上筛查登记、健康教育、服药提醒到随访管理的全流程信息化服务平台,极大地便利了预防性治疗人员,有效提升了治疗依从性。
![]()
以体系构筑专业管理
在全国率先建立医防融合、上下联动的预防性治疗服务体系,将疾控机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机融合,以确保感染筛查、诊断和预防性治疗管理的无缝衔接。目前,全省已建成市级结核感染与预防性治疗门诊14个、县级62个、社区级26个。这些门诊不仅是治疗的场所,更是对治疗对象进行全周期、标准化随访管理的坚实平台。全省已建成覆盖广泛、下沉基层的专业服务体系,省、市、县、社区四级联动的防治网络。
以政策破除可及壁垒
作为省级“十四五”结核病防治规划的核心内容,江苏着力优化医保报销政策,积极探索政府、医保、个人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筹资机制。通过设立专项经费,保障筛查试剂、胸片检查、预防性治疗药品等核心环节的费用,有效降低了治疗对象的经济负担,确保了这项公共卫生服务具有可持续性与可及性。
![]()
以协同凝聚防治合力
立足结核病防治的全民性与社会性,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公众行动”的多元防治共同体,将健康促进与社会支持深度融入“治未病”全链条,联合教育、民政、司法等多部门,针对学生、老年人等重点群体开展精准防控。通过“无结核社区建设”等举措,引导社区、家庭、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防治工作,拓宽防治资源渠道,形成良性互动格局,筑牢结核感染防控的社会防线。
从技术创新到模式构建,从政策支持到人文关怀,江苏在结核病预防性治疗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不仅系统性地降低了本地区的结核病负担,更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范式,为中国积极履行国际承诺、助力全球终结结核病流行积极提供可供借鉴的“江苏模式”。江苏将继续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持续创新和深化结核病防治工作,为早日实现“终结结核流行”目标贡献更多江苏力量。
通讯员 汪蓓蕾 吕萌萌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