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食品安全:莫让“零容忍”沦为事后表演
文/叶雨秋
9月15日,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供应部分学校午餐的虾仁炒蛋出现问题,这一事件如同一记重锤,狠狠敲响了校园食品安全的警钟。上海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以“零容忍”的态度展开调查,吊销公司证照、逮捕相关责任人,看似雷厉风行,可背后暴露出的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漏洞与积弊,却让人如鲠在喉,难以释怀。
![]()
屡遭投诉仍中标:监管失守的荒诞剧
新华社的质问振聋发聩:为何绿捷公司屡遭投诉却还能屡屡中标?这绝非偶然,而是监管失守的必然结果。校园餐饮市场本应是监管的重中之重,关乎无数孩子的健康成长。然而,绿捷公司却能在投诉声中一路“过关斩将”,这背后反映出的是招标流程的形同虚设。从招标信息的发布到投标企业的资质审核,再到评标环节的公正性,每一个步骤都可能存在漏洞。或许是有关部门在审核企业资质时,只是走走过场,没有深入调查企业的过往经营记录和投诉情况;或许是在评标过程中,受到某些利益因素的干扰,让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得以中标。这种监管的失职,不仅是对孩子们健康的不负责,更是对法律和公众信任的践踏。
更令人愤怒的是,多年来绿捷公司的问题并非无人知晓。一次次的投诉就像一面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监管部门的失职。如果职能部门能够及时介入,对投诉进行认真调查和处理,对绿捷公司进行严格的监管和处罚,或许这场悲剧就可以避免。然而,现实却是职能部门的不作为,让绿捷公司得以在校园餐饮市场肆意妄为,继续危害孩子们的健康。这不禁让人怀疑,职能部门是真的履职不力,还是背后存在着不可告人的利益勾结?
事后“零容忍”: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事件发生后,上海市委、市政府迅速组建调查组和工作专班,每日指挥调度,全面依法调查,对绿捷公司及相关人员进行了严厉的处罚。这种“零容忍”的态度固然值得肯定,但这种事后补救的做法却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校园食品安全关系到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我们不能总是在出了事之后才“零容忍、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而应该在事前就做好预防工作,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相关部门在事前的监管中究竟在干什么?是疏于职守,还是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视而不见?如果能够在日常监管中加强对校园餐饮企业的检查和监督,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那么类似绿捷公司这样的事件就不会发生。然而,现实却是监管部门在事前的监管中存在诸多漏洞和不足,导致校园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这种事后“零容忍”的做法,无疑是在用孩子们的健康为监管部门的失职买单,是对公众的极大不负责。
学习他国经验: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在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我们不妨借鉴日本的先进经验。在日本,校长、教师和食堂厨师及管理人员与学生同食一锅饭、一锅菜。这种做法不仅体现了对校园食品安全的重视,更能够形成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校长和教师与学生同食,能够及时了解饭菜的质量和口味,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反馈和处理;食堂厨师和管理人员与学生同食,能够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们更加用心地做好每一顿饭。这种同食制度,能够让校园餐饮的每一个环节都处于监督之下,从而有效地保障校园食品安全。
我们也可以建立类似的监督机制,让学校的管理人员、教师与学生们共同就餐,同时引入家长监督、社会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此外,还应该加强对校园餐饮企业的日常监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一旦出现问题能够迅速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筑牢校园食品安全的防线,让孩子们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校园食品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未来。我们不能让“零容忍”沦为事后表演,而应该从事前监管做起,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借鉴他国先进经验,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类似绿捷公司这样的事件再次发生,让孩子们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