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没有痕迹,但机队早已飞过。
10月31日至11月2日,2025南昌飞行大会暨航空产业博览会在位于南昌高新区的南昌瑶湖机场举行。11月4日中午,首次前来表演的“勇士”飞行表演队启程返回俄罗斯,机队负责保障的伊尔76运输机最后一个离场,飞机起飞后大幅度摇摆机翼告别南昌,很多航空迷热泪盈眶。航空博主“蓝sir”深情地说:“感谢南昌,感谢‘勇士’!南昌飞行大会越办越精彩,下一届,我们还要来!”
![]()
2025南昌飞行大会暨航空产业博览会人气爆棚。江西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劼摄
自2019年至今,南昌已连续举办七届飞行大会,共有中航工业、中国商飞、中国航发等363家次航空企业、研发机构及院校齐聚南昌,累计吸引约130万人次到场观看,中国航空展览形成“南看珠海,北看长春,中看南昌”的大趋势。
“本次大会共有23个项目联动签约,涵盖航空、低空经济、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总投资额167亿元。”11月11日,南昌高新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南昌飞行大会不仅是展示南昌航空产业实力的重要窗口,更是促进航空产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
据了解,本届飞行大会现场观众达20.35万人次。配套的企业展聚焦“低空无界,赣向未来”主题,中航工业、中国商飞等68家企业、科研机构以及院校参展,静态展示了CJ2000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彩虹-4/9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YH-1000无人物流机等100余件展品,涵盖通航飞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整机,无人机及其动力系统、复合材料、结构件等领域,全方位呈现我省航空经济发展新成果。
高端航空产品一飞冲天
在本次飞行大会上,由中国商飞一架C909、两架C919组成的编队震撼通场,这是国内航展上首次三机协同飞行——它们的每一次升空与降落,都在续写“南昌助力大飞机”的动人故事。
大飞机是国之重器,寄托了几代航空人的光荣与梦想。作为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初教5”的诞生地,南昌有幸参与了中国在产(在研)的从支线飞机到干线大飞机“全型号”产业链。
5月27日,一架全新的C909飞机在中国商飞公司江西生产试飞中心正式交付南方航空湖北分公司。当天14时,记者目送这架机身编号为B658Z的飞机从瑶湖机场起飞,前往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截至2025年,商飞(江西)累计在昌交付的C909飞机,占全国交付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采访中,记者发现了一个“隐藏小心思”——商飞(江西)位于南昌高新区航空城商飞大道919号,小小的门牌号码,还有门墙上“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的标语,折射出南昌航空产业对C919飞机的执着追求。而作为C919前机身、中后机身唯一供应商,洪都商飞采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使钛合金整体框架减重15%。
2023年10月27日,在2023年中国航空产业大会暨南昌飞行大会上,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C929“官宣”,它去掉了原本代表与俄罗斯合作的字母“R”,象征C929进入了自主研发阶段。2024年6月29日,南昌高新区C929复材机身段集成化生产项目正式开工。截至记者发稿时,施工进展顺利,预计于2026年底完成建设,达产后将进一步巩固江西在先进商用飞机大型零部件生产领域的地位,提升航空产业整体技术能力水平,促进南昌成为国际一流航空先进复合材料零部件研制生产基地。
航展与发展携手伴飞
2019年11月2日至3日,首届南昌飞行大会在南昌瑶湖机场盛大开幕,这场飞行盛宴不仅迎来了南昌产三代教练机(初教6、K8、L15)的首次异型编队飞行,更汇聚了4支世界级特技飞行表演队的精彩首秀。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南昌飞行大会的崭新起点,也预示着国产航空装备的重大突破与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
“当时第一次办这么大的航空展,有突破也有不足,比如对人流估计不足,造成交通拥堵,外面进不来,里面出不去。”南昌航空城管委会副主任邱垚告诉记者,“但这么大的关注度和人流量,更坚定了我们‘会展搭台,产业唱戏’的构想,江西航空产业的发展,需要这个舞台。”
一届难,届届难。办一届航展很不容易,从合规批文到企业邀请,从场馆设计到产业论坛,从飞行表演到空域安全,甚至交通动线,都需要顶层设计,严抠细节,精准执行,南昌高新区管委会为此付出了极大的耐心和精力,努力把“南昌飞行大会”的品牌越擦越亮,和南昌航空产业携手伴飞、同步成长,做到了一届成,届届成。
回望历届盛会,在蓝天上都留下美好记忆:2019南昌飞行大会特邀13架特技飞机和4支世界顶级特技飞行表演队参加,总参展飞机数量超百架;在2020南昌飞行大会上,C919国产大型客机的首次全球航展动态展示无疑成为最大亮点;2021南昌飞行大会首次与中国航空产业大会联合举办,不仅迎来了AG600“鲲龙”的惊艳亮相与投水展示,更在飞行器展出水平上迈出了新的步伐;2022南昌飞行大会在南昌和景德镇两地同步拉开帷幕,见证了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的首次地方飞行亮相;2023中国航空产业大会暨南昌飞行大会前夕,中外多支飞行表演队在蓝天白云下飞越滕王阁,用多彩烟带献礼英雄城;2024年,国内外110家企业踊跃参与,40余架公务机、通航飞机集中展示……
11月7日,细雨迷蒙。记者置身于南昌高新区的南昌航空城核心区,升起无人机,只见近旁的航空产业区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不远处的试飞区辽阔无比,远方的瑶湖波光粼粼……一座现代化的航空产业城已从蓝图落到现实。
南昌航空城总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按功能划分为六大功能区,包括航空产业区、机场试飞区、整机综合配套区、航空特色小镇、滨湖生态区。其中,试飞区的瑶湖机场,主跑道长度3600米,是国内跑道最长的通用机场,也是江西省首个4D级A类通用机场。
“南昌高新区集聚了航空工业洪都和商飞(江西)2家整机制造央企、2家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45家配套企业、6家科研机构,拥有全国首个省局共建的民航适航审定中心,已初步形成覆盖设计、试验试飞、审定、制造、交付等环节的产业体系。”邱垚介绍,“截至目前,南昌航空城已落户项目86个,总投资约768亿元,是国内面积最大的航空产业集聚区。”
航空产业链加速构建
筚路蓝缕,不舍昼夜。经过多年发展,南昌航空产业涵盖整机研制、发动机、零部件加工、新材料、试验试飞、通航运营等多个环节,集研发、制造、运营于一体的航空产业链正加速构建,并已成为我国国产民机、教练机科研生产基地,大飞机部件研制生产的重要基地。
2023年12月,《南昌市航空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出台,提出南昌将打造航空制造、民航运输、航空服务、临空经济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努力将南昌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高端航空产品研发、制造中心,中部地区重要的航空运输枢纽,国产民机产业承接和维修基地及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南昌航空产业的“落子”清晰坚定,产业链加速延链成群。
从产业集群成熟度看,南昌是全省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区。在全省118个省级产业集群中,南昌都市圈占44个,占比达37.3%。同时,南昌深度融入全省重点产业链布局,在航空产业领域,积极对接长三角大飞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本地航空制造企业与长三角产业链上下游协同。
航空产业链也是南昌市“8810”行动计划明确的八大重点产业链之一。据南昌市商务局介绍,南昌市目前共有航空制造及相关企业108家,2024年航空产业实现营业总收入918.3亿元;聚集了中航工业、中国航发、中国商飞三大央企,形成以央企龙头为引领,本土企业为支撑,覆盖制造、科研、配套、运营等领域的航空产业体系。
天空中航迹会消散,但大地早已镌刻高质量发展的轨迹。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志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