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的到来同时,天空也掀起了一场别出心裁的热闹——从地面上升起的无数的气球和一大群各色各样的飞机,在天空中形成了极为壮观的空中花车,给人一种无与伦比的壮阔和神奇的感觉。
![]()
四天之内,中国两大航空巨头——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沈飞)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成飞)——先后将自家第六代战斗机原型机送上蓝天。
这一道出天下之绝技的“空中擂台赛”瞬间将全球的军事圈都惊为神驹:沈飞的兰姆达翼搭配全动的翼尖,更似外星的战机,而成飞的无尾三角翼的设计更是将机身的庞大如同空中的一座堡垒般的存在,网友戏称:“歼-20和FC-31的‘父子局’还没打完,六代机已经开始‘神仙打架’了!”
![]()
若把时间拨回1990年代,沈飞与成飞的竞争就已埋下伏笔,当年为追赶美国F-22,中国空军同时向两家企业下达五代机研制任务。沈飞拿出三翼面布局的“雪鸮”方案,凭借歼-8IIACT验证机的技术积累,在机动性上一骑绝尘,甚至实现90度迎角可控的极限性能。
但成飞则另辟蹊径,采用更注重隐身与超音速巡航的鸭翼布局,最终诞生的歼-20成为解放军空军主力,而“雪鸮”因隐身缺陷败北,沈飞转而深耕舰载机领域,才有了后来的歼-35。
![]()
基于六代机的落地,两家老的“再战”也悄然拉开了序幕,20多年的对立又一次让两家老的“对手”再次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借助“重剑无锋”的设计理念,成飞的这一方案就将无尾翼的设计与改良的三角翼巧的结合起来,将机身的宽敞度推到能容纳双人驾驶的极限,据说其作战半径也可突破3000公里堪称“空中指挥堡”。
如同一枚已在大气层中隐形的陨石般,它的机头平滑地与翼根相接,密密的隐身涂层又将其所带来的的雷达的反射截面急剧的缩小了起来。而沈飞这次彻底放飞自我——兰姆达翼切出凌厉折线,翼尖小翼能上下翻转25度,机头两侧甚至藏有可变几何边条,用记忆合金实现蜻蜓振翅般的自适应变形。这不啻是把经典的科幻小说《太空堡垒》的未来机甲的理念带到了我们现在的战机上,真可谓“先进的理念就是最好的现实”啊!
![]()
可见两者之间不仅仅是“斗得你死我活”的竞争局面,更深层的体现了国家的战略性互补的布局。与其它同类的战机相比,成飞六代机的机体就像一座“大战机”,其庞大的机体不仅能配备三具高效的发动机,还能为多种多样的武器舱的配备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其能将6米长的超远程的空空导弹携带上天,使其明显的侧重于了战略的打击与战场的指挥,而沈飞的这款机型则专注于了空优的作战,全动的翼尖配合矢量的喷口都将专精的高超音速的格斗,甚至对其将来的舰载改装的空间都已预留了下来,未来甚至将成为航母上的“太空的歼击机”,用战场角色比喻,成飞是运筹帷幄的“元帅”,沈飞便是冲锋陷阵的“先锋大将”。
![]()
这场“宫斗”背后,是中国航空工业独有的“竞争性原型机”模式。相较于美国的波音与洛马等私企的不亦所长的内耗,我们的沈飞与成飞却同属一个航空工业的集团,竞相发展的更像一场“兄弟的赛跑”。
西飞率先应用的脉动生产线技术,很快共享给成飞沈飞;歼-20的DSI进气道经验,也被沈飞优化后用于六代机的腹部进气道设计。可谓“技术的共享之下更大的竞争”使得我国的研发效率也大大倍增,如美国的F/A-XX计划尚处于图纸的阶段,而我国的两款原型机却已先后完成了首飞。
![]()
从更高的层面上看,沈飞与成飞的这场博弈早就已从简单的“谁当老大”的权力之争走向了更深的对立的政治格局的博弈。借助西南的“成德绵”航空集群的有力支撑,成飞的复合材料与航电系统的研制便一路高歌猛进;而沈飞则凭借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厚的底蕴,在结构的设计和动力的集成上都稳扎稳打地一路走来。
![]()
二者如同航空工业的“左右脑”,共同推动中国从“追赶者”向“规则制定者”蜕变,此时美国还在为六代机的预算扯皮之时,中国的“双子星”计划却已悄然地将自己划出了一片新的天空的疆界,似乎也在与“六代机”一争高下。
或许就将未来空战的全部剧本写到了这两家企业的技术路线中去。成飞的“全域感知”与沈飞的“全速域机动”,或将组合成一套无人能破的空中战法。而这场看似内卷的“宫斗”,最终赢家永远是中国的蓝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