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从公开信息了解,建筑工程行业的央国企招投标反常事件,多集中在串通投标、招标流程异常逆变、举报争议等类型,涉及中建三局、中建四局、中铁建工、上海建工等多家知名央国企,具体如下:
成都近10亿住宅项目招标流程反常逆变
11月4日,成都锦江茶厂39亩设计 - 施工总承包项目发布二次招标评标结果,此前中标候选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牵头人)和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员单位)意外出局,该事件因流程反常引发业内质疑。初次招标的第一中标候选人情况如下:
第一名:(牵头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成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二名:(牵头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成员)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三名:(牵头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成员)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该项目9月完成评标并公开结果,10月突然以 “设计方案重大调整” 为由终止招标,仅4天后就启动二次招标。但公众对比两次招标文件发现,仅存在建筑面积微调、控制价下调等小改动,并无所谓的重大调整。且多家投标人提出异议和投诉后均未获实质性回应,其招标流程的合规性、终止招标理由的真实性都遭到广泛质疑。
该项目二次招标的中标候选人已无任何中建系工程局,变为了成都建工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都建工第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三家牵头的联合体。
这种中建系三家工程局集体出局、本土及其他地方国企接棒的结果,也进一步加剧了业内对此次招标流程反常的质疑。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项目二期工程的招标过程因一系列操作引起关注。
该项目由深圳市润置城市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代建单位,与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代建合同,招标代理为东莞市大业建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监督部门为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城市建设局。然而,在招标及后续复评过程中,多个环节被指存在严重违规行为,而监督部门全程未能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严重影响了招标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从项目公开信息了解,该项目于2025年10月16日召开评标会议,并于2025年10月20日完成公示。根据常规流程,公示期结束后招标结果应正式生效;然而,招标人却在2025年10月30日,即公示期结束10天后,于东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组织召开复评会议。
从项目参与单位了解,根据复评结果,原进入定标候选人的三家单位均因技术标或商务标有效性被废标,而中建三局则很有可能成为新的定标候选人之一,这一反常操作引发了各方对招标过程公正性的质疑。
复评程序突破常规,不合规且无合理依据;代建单位与中建三局存在关联关系,违背招标禁令;暗标评审违背保密原则,评审结果自相矛盾;目前该事件的违规行为已引发业内广泛质疑,其招标结果的合法性、合规性能否成立尚未有官方定论,后续该项目是否会重新梳理招标流程、相关责任方是否会被追责,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中铁建工举报中建三局等企业围标串标遭驳回
该项目为华西海圻天府新药研发总部及 GLP 产业化基地,位于成都双流区,建筑面积约 17.3 万平米,总投资近 10 亿元。该项目 2024 年 12 月发布施工招标公告,吸引了 69 家企业参与投标,中铁建工和中建三局均在其中。中铁建工参与项目筹备相关工作长达 8 个月,最终却以十名开外的综合排名落标,随后便发起了这场特殊举报。
举报内容的指向性与行业乱象:中铁建工的举报精准瞄准了行业两大典型违规行为。一方面,其指控包含中建三局在内的 61 家单位存在业绩造假,而这与项目设定的高业绩门槛密切相关。该项目要求投标人需具备近三年 8 亿元以上的公共建筑业绩,这种高门槛催生了业绩挂靠、合同虚构、篡改竣工验收材料等灰色产业链,部分企业只需支付 3%-5% 管理费就能获取符合要求的 “包装业绩”。另一方面,中铁建工指出 61 家单位报价呈现规律性下浮,偏差值低于 1%,明显违背市场竞争逻辑。这其实是业内隐蔽的 “算法围标”,相关企业会通过预先约定报价区间,甚至用专业软件计算最优下浮率,还借助篡改电子标书相关信息等方式规避监管,形成价格垄断。
“自杀式投诉” 的动机猜测:由于中铁建工排名远未达到中标梯队,即便举报成功推翻现有评标结果,自身也毫无中标可能,其行为才被贴上 “自杀式投诉” 标签。业内对其动机有多种推测:一是试图通过这种 “损人不利己” 的极端方式,揭露行业长期存在的围标串标、业绩造假乱象,倒逼监管体系改革;二是为了向业主和监管部门施压,借此在后续其他项目招投标中争取更多话语权,同时也对同行形成震慑,避免类似违规抢标情况频繁发生;三是可能与央企内部严苛的考核机制有关,不排除其通过举报转移自身项目落标的业绩压力。
监管处理结果及背后的困境:2025 年 3 月 7 日,成都市双流区住建局作出裁决,不仅驳回了中铁建工重新招标和公示所有投标方业绩的核心诉求,且核查过程还暴露了监管短板。核查时仅有 8 家企业配合提交业绩证明,其余企业拒不配合却无需承担即时后果,而配合核查的企业(含中标单位)未被查出业绩造假。住建局驳回诉求的部分原因在于,现行法规下认定串标需完整证据链,但电子化投标让证据获取难度极大,且行政机关也无权强制公示标书。不过住建局也明确会联合双流区综合执法局,对可能存在的虚假业绩等违法行为另行开展调查处理。
该事件本质是建筑行业竞争异化的缩影,央企考核压力传导、高业绩门槛倒逼造假、围标手段隐蔽化等多重因素交织,使得违规行为屡禁不止。而此次纠纷也被不少人视作推动建筑业从规模竞争转向规则竞争的重要契机。
中冶地设计咨询公司等多家央国企子公司涉嫌围标拟遭重罚
2025 年 11 月相关知情告知书公告显示,多家央国企关联公司因招投标违规被拟处以重罚。
其中,中冶地建设集团(三河)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原中国冶勘建筑规划设计院),因采购活动中涉嫌围标串标,拟被禁止三年内参与武警部队范围采购活动。
北京住总装饰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住总集团全资子公司)因投标文件中澄清函内容雷同涉嫌围标串标,拟被禁止三年内参加全军范围采购活动。
上海建工两子公司串通投标遭全军采购3年禁令
上海建工旗下全资子公司五建集团和七建集团,因存在串通投标行为,被国防大学管理保障部供应处作出处罚。
两公司自2025年4月11日起,3年内被禁止参加全军物资工程服务采购活动。同时,两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控股或管理的其他企业,以及相关授权代表,也被限制参与全军采购活动。
这两家子公司均为上海建工旗下骨干力量,具备多项高等级建筑资质,此前参与过众多大型项目招标。
厦门纵横集团围标遭全军采购禁令还被央企拉黑
厦门纵横集团建设开发公司在一项营区改造项目投标中存在围标行为,被联勤保障部队查处,自2025年10月31日起暂停其军队采购资格。
其控股65%的纵横智能还被央企拉黑,失去承接央企项目的资格。
厦门市建设局正推进行政处罚听证,按其去年约20亿元的营收估算,千分之五的罚款将达千万级。
此外,住建部还计划将该公司纳入全国建筑市场黑名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