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人,念念不忘的,怕是莫过于“克己复礼”了!
在儒家眼里,礼,是御民之术:
“夫礼者,君之柄也”!
也是上位者的牧民之道:
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远近、亲疏等,设立等级制度,为人分三六九等,为人定上下、高低、尊卑、贵贱!
儒家一直标榜的,就是“礼治天下”!
可对儒家来说:
礼,首先是一种形式!
但也往往,最终只能沦为,一种形式!
不是形式主义,就是教条主义,或者是本本主义!
礼,确实能解决一些问题!
不过呢,儒家认为:
礼,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结果,这成了礼的最大问题!
礼,能脱实向虚,也能脱虚向实!
脱实向虚,即成繁文缛节、虚文浮礼之类的形式主义!
但这样的形式主义,也会害死人的!
“君子死,冠不免”!
如此的浮名虚名,让子路之死,死的憋屈之至,窝囊之极!
而脱虚向实,才是儒家的最爱!
礼尚往来!
来而不往非礼也
这样的礼,可是切切实实的,是看的见、摸的着的礼!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固然是不错!
这“礼多人不怪”,岂不是更好、更妙?
“投之以桃”,可“报之以李”!
“拿人钱财”,当“替人消灾”!
这样的往来互动,是何等的正大光明啊!
收礼不办事,那才是真正的罪大恶极!
因此,在儒家人那里,贪污受贿,贪赃枉法,就不是什么多大的事!
“不义之财,人人可取”!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至于何谓“不义”与“有道”?
在儒家人看来,还不是由我等有识之士说了算?
更何况,儒家人信奉的是“亲亲为大”,“亲亲相隐”,互相包庇、相互勾结,才是人之常情,世之常态也!
大吃独食,是为人所不齿的!
种种大礼、重礼,要人人雨露均沾才是!
难怪封建王朝的大刑伺候,动不动,就要夷全族,诛九族,灭十族!
套用现代人的时髦语,都是既得利益者:
“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在儒家人所标榜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之中,那些个“礼”可不单单是什么面子上的尊敬之意、礼贤下士式的虚名浮礼,而是骨子里,实实在在的孔方兄的大驾光临!
想靠红口白牙,空手套白狼,来获得儒家人的忠心耿耿,想都别想!
当然,道貌岸然的儒家人,留给这个世界的,自是少不了各种各样的高光伟正之礼!
子独见南子,此等旖旎之事,为后世之儒,不但留下了“吾未见好色如好德者也”的千古喟叹,
也身体力行的为徒子徒孙们,树立了“道不行,可枕头风吹之”的香艳之礼!
嘲笑弟子樊迟为“小人也”,讥讽宰予为“朽木不可雕也”!
展现的,是老夫子提携后进的师德之礼!
与冉求分道扬镳,反目成仇,身为人师,却煽动门人:
“小子可鸣鼓而攻之”!
给世人所看到的,是师徒决裂的分别之礼!
“唯小人与女子难养矣”!
所彰显的,是儒家人的特有的性别歧视之礼!
“老而不死是为贼”!
所奉献的,是儒家几千年来,特立独行的敬老之礼!
在儒家人的嘴里,他们的礼,是随时可以虚实切换的!
虚礼,是面子上的功夫,虽有所讲究!
但也是“无可无不可”的!
无所谓“大”,也无所谓“重”!
唯独只怕那沉甸甸的实礼,不够大,也不够重!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重礼之下,必为国士”!
最初的礼,就是用贵重的物品,来取悦神明!
那可是用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来开道的!
因此,用束修之礼,来孝敬师长,体验“有教无类”的美妙,也就不足为怪了!
礼到了,则以人文化成天下!
岂不是,人间一大妙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