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滁州网)
转自:滁州网
“这次在凤阳参加学术论坛,不仅能与中新韩顶尖高校学者深度交流东亚语言文学研究,还能沉浸式体验‘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文化底蕴,真切感受到凤阳对人才的重视与诚意。”日前,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王璐瑶在论坛闭幕时,激动地分享了参会心得。
为深入贯彻“人才安徽行”部署,11月7日,“跨越东亚: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生国际学术交流会”暨吉林大学第十八届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分论坛,在凤阳县圆满落幕。这场高端盛会,以“东亚视野下的中国语言文学研究”为核心,吸引了来自中国、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30余所知名高校6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凤阳,为“凤鸣朝阳”人才品牌注入新活力。
以“文”为媒,搭建人才交流平台
“没想到在凤阳能接触这么多东亚文学研究的同行。分组互评与圆桌讨论,激发创作灵感,我还与同组伙伴约定后续合作。这种跨校、跨国的机会弥足珍贵!”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廖光发兴奋地说。
据了解,论坛打破地域与学科界限,设立“语言学+文字学”、文艺学与文化学、东亚视野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等5个平行研讨组,征集学术论文55篇,涵盖汉韩语言对比、东亚文学互鉴、古籍文献整理等前沿领域。
韩国高丽大学头脑韩国(BK)21中日研究团专家团队专程赴会。赵冬梅教授的《东亚视域下小说〈金瓶梅〉的电影改编》、朱埈永教授的《以凤阳文化为基础的跨东亚知识文化交流研究》等主旨报告,开拓了东亚文化研究新视角。
以“情”留才,彰显人才服务温度
“从交通到入住,全程都有会务组的贴心指引,就连未来三天的天气和温度都提前告知,凤阳的服务真细致。”马来西亚大学博士生吴乐心刚刚抵达凤阳,便收到会务组发放的“温馨提示卡”。清晰标注的交通路线、天气状况和联络方式,让她瞬间感受到“家的温暖”。
作为“凤鸣朝阳”人才品牌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次论坛充分整合安徽小岗干部学院、凤阳文化研究中心等本土资源,不仅提供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还精心策划凤阳文艺汇演、小岗专题宣讲、文化考察等特色活动。
“这种‘学术+文化’设计,让我们在专业交流中深入领略凤阳的历史底蕴与改革精神,收获满满。”韩国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刘小溪,参加文化考察后感慨道。
此外,论坛还建立“分组对接”服务机制,每个研讨组都配备专属会务人员,24小时在线响应,及时解决参会人才的饮食、交通等需求。
以“业”兴才,激活文化人才势能
“论坛的评奖方式公平公正,小组互评和专家评审相结合,我的论文能获奖,离不开专家和同行的指导。更重要的是,我和高丽大学林序润博士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计划共同开展东亚科幻文学对比研究,这为我的学术研究方向开辟了新路径。”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王凯纯手持获奖证书,对未来研究充满期待。
记者从凤阳县了解到,本次论坛不仅是一场学术盛会,更是“凤鸣朝阳”人才品牌“以才引才、以才育才”的生动实践。“凤鸣朝阳”是凤阳县重点打造的人才品牌,始终坚持“以文聚才、以才兴文”,通过举办高端论坛、共建产学研基地、出台人才政策等举措,吸引大批文化领域人才来凤阳创新创业。
“凤阳真是个好地方。过来之后才发现,凤阳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底蕴深厚。尤其这两年,政府为了吸引人才,筑巢引凤做了大量工作。我相信,凤阳的明天会更好。”吉林大学学者彭国忠道出众多参会人才的心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