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改了名字,就催着员工重签劳动合同,还口头说“之前的工龄不算数了”?遇到这种事,打工人千万别慌着签字,更别被公司唬住!90%的人都容易陷入这个误区,觉得公司换了名头,之前的工作年限就一笔勾销,其实这都是误解。《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条例早就把“工龄计算”的规矩定得明明白白,今天用大白话讲透,帮你守住合法权益!
先跟大家说句实在的:公司单纯更名,就像一个人改了名字,身份证号没变、主体没变,你和公司的劳动关系、之前的工作年限,绝不会因为“换个名字”就作废!很多公司之所以这么说,就是赌员工不懂法,想通过“清零工龄”少算经济补偿、年假天数等福利。毕竟工龄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实际权益,也关系到公司的用工成本,但咱们打工人的合法权益,有法律兜底,绝不能让公司随便忽悠!
![]()
一、3种情况,工龄绝对不能清零!有明确法律依据
1. 单纯公司更名:工龄自动延续,一分都不会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简单说,你在“XX科技有限公司”干了4年,公司更名为“XX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重签合同后,这4年工龄照样连续计算!后续休年假(依据工龄确定休假天数)、解除劳动合同时算经济补偿金(按工龄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都必须把这4年算进去,公司没有任何权利单方面“清零”工龄。
2. 公司合并/分立:工龄合并计算,不会断档
若公司不是单纯更名,而是发生合并、分立,让你跟新成立的公司重签合同,工龄也照样连续!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条规定:“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比如你在A公司干了3年,A公司与B公司合并成立C公司,你被安排到C公司工作并重签合同,那么在A公司的3年工龄会和C公司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不会中间断档,后续享受福利、维权都按连续工龄算。
3. 新合同未写清工龄:法律默认延续,证据留存是关键
就算重签的新合同里没明确写“延续之前的工龄”,也不用怕!法律默认这种情况工龄是连续的,只要你能提供有效证据证明自己一直在这家公司工作——比如工资流水、社保缴纳记录、原劳动合同、工作证、考勤记录等,就算公司耍赖,申请劳动仲裁时也能依法胜诉,证据越完整,维权越有底气。
二、重签合同必盯2点,白纸黑字才放心(避免后续扯皮)
虽然法律有明确规定,但“口说无凭”,重签合同时一定要盯紧以下2点,给自己留好书面保障:
1. 必须明确“工龄延续”条款
直接在新合同中添加一句:“乙方(员工)在原XX公司(更名前名称)自X年X月X日至X年X月X日的工作年限,延续至本合同,合并计算为在甲方(更名后公司)的工作年限。” 写清楚起止时间和延续方式,就算公司后续想耍赖,也有白纸黑字的依据,无法抵赖。
2. 原有待遇不能降低
重签合同时,工资标准、社保缴纳基数、年假天数、奖金福利等,只能维持不变或提高,绝对不能降低!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变更名称后重签合同,不得损害劳动者的原有合法权益。若公司要求降低待遇,你可以直接拒绝签字,并要求公司按原合同标准执行,这是你的合法权利,无需妥协。
三、公司耍无赖?这2步依法维权,准管用!
若公司明确提出“更名后工龄清零”,或重签合同后不承认之前的工龄,别忍气吞声,按以下步骤依法维权:
1. 全面留存证据,别遗漏关键材料
立即收集并整理这些证据:原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社保缴纳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公司更名公告(官网截图、书面通知等)、与HR或管理层的沟通记录(微信聊天、录音、邮件等)。这些都是证明你工龄和劳动关系的核心材料,千万不能丢失。
2. 先协商,再仲裁,依法维权不盲目
第一步:先与公司HR或管理层沟通,明确拿出《劳动合同法》及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告知对方“工龄不能清零”,要求修改合同条款、承认连续工龄;
第二步:若协商不成,直接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提交整理好的证据材料,仲裁委将依法核查并支持你的合法诉求(劳动仲裁是免费的,无需担心成本)。
其实,公司更名重签合同,本质上只是“主体名称变更”,并未改变劳动关系的核心,你的劳动权益受《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严格保护,不会因为一次更名就受损。咱们打工人赚钱不容易,工龄关系到实实在在的福利和权益,一定要懂法、留好证据,别被公司的不合理要求忽悠!
那么问题来了,你有没有遇到过公司更名重签合同的情况?公司有没有提出过“工龄清零”的要求?最后是怎么处理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帮更多人避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