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题讲第三遍了!怎么还不明白?”话音刚落,就见孩子攥着铅笔的手开始发抖,眼眶瞬间红了。
![]()
不少家长都有过这样的“失控时刻”——前一秒还想着“耐心辅导”,后一秒就被怒火冲昏头,吼完又看着孩子委屈的模样暗自后悔:“明明不想这样的。”
如今越来越多90后家长开始琢磨:辅导作业非得“鸡飞狗跳”吗?答案是“不”。一种叫“积极暂停”的家庭情绪管理法正在家长圈流行,核心很简单:感觉火气要上来时,主动喊停,用10分钟亲子运动换个节奏,既给家长降温,也给孩子松绑。
别把“积极暂停”当成冷暴力式的“罚站”,它藏着亲子互动的小智慧。
![]()
不是吼完“你自己反省去”,而是蹲下来和孩子说:“妈妈现在有点着急,咱们先玩10分钟跳绳,回来再一起打败这道难题好不好?”孩子通常不会拒绝这种“意外福利”,而家长也能借着这个间隙平复情绪。
亲子运动是“积极暂停”的最佳搭档,尤其是简单易操作的项目。
![]()
就说跳绳,不用复杂装备,家门口就能玩。可以比谁跳得更稳,也能玩“双人同步跳”,配合着节奏喊口号,笑声一出来,刚才因作业积累的紧张感瞬间消散。有家长发现,每次暂停后再回头讲题,孩子思路反而更清晰了——情绪顺了,学习效率自然高。
这10分钟的价值远不止“降温”。
![]()
从心理学角度讲,家长稳定的情绪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而共同运动能释放双方的压力激素。对孩子来说,这是难得的“课间活动”,能缓解久坐写作业的疲劳;对家长而言,这是避免“情绪内耗”的小技巧,不用再为吼娃后的愧疚感纠结。
90后家长的育儿观里,早就没有“家长必须绝对权威”的执念,更在意“和孩子平等相处”。“积极暂停”正好契合这种理念:不强迫孩子“立刻认错”,也不硬撑着“假装耐心”,而是用一种更灵活的方式处理情绪。毕竟比起一道题的对错,孩子学会“情绪来了怎么办”,才是更重要的成长课。
![]()
除了跳绳,深蹲比赛、踢毽子、甚至是简单的“家庭障碍跑”都能当暂停时的选择。关键不是运动多专业,而是通过肢体互动重建亲密感。有家长分享,坚持“积极暂停”后,孩子居然会主动提醒:“妈妈,你眉头皱起来了,我们去跳个绳吧?”这种双向的情绪感知,正是亲子关系升温的信号。
其实家长和孩子的相处,就像调整收音机频道,偶尔会出现杂音,“积极暂停”就是那个温柔的“调台键”。
![]()
不用追求永远不发火的“完美家长”,但可以学会在怒火冒头时踩下刹车。10分钟亲子运动,换一场不后悔的沟通,这样的“共赢”,才是家庭里最珍贵的默契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