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工网)
11月11日,记者从“我家住在长江边”之“沿着长江看交通”媒体行获悉,今年前10月,三峡升船机客运量达53.1万人次,同比增长13.36%;三峡通航大模型已在三大重点监管场景投入应用,推动安全监管迈入智能化新阶段……如今,从高效运转的“船舶电梯”到精准预警的“智慧大脑”,再到温暖人心的船员驿站,三峡通航正以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双轮驱动,构建起安全、畅通、绿色的现代化航运体系,为长江黄金水道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三峡升船机客运量创新高
站在三峡升船机巨大的承船厢旁,乘坐“长江三峡5”游轮的张先生仰头惊叹:“真没想到船舶也能坐‘电梯’,这么庞大的家伙几分钟就提升了上百米,太震撼了!”这一场景,每天都在这个被称为“船舶电梯”的超级工程中上演。
作为黄金水道上的咽喉工程,三峡升船机如一座巍然矗立的“船舶电梯”。自2016年9月试通航以来,已安全稳定运行近5万厢次,累计通过船舶超3万艘次、货物超1900万吨、客运量突破200万人次。今年1月~10月,升船机客运53.1万人次,同比增长13.36%,创下历史新高。
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一套科学完备的运维管理体系的支撑。升船机管理处处长金锋介绍:“我们始终将安全作为基石,将效率作为导向。通过优化运行流程,船舶过坝时间缩短至最快40分钟以内。”这一效率提升,不仅为长江旅游注入新活力,也为沿江物流体系畅通提供了坚实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进一步提升了运行体验。智能技术已全面融入设备运维各环节,全方位安全保障措施贯穿过闸全过程。与此同时,“情暖船厢五心护航”服务实践,更让每一次过坝体验增添了人文温度。
如今,这台巨型“电梯”的持续高效运转,为长江经济带注入了强劲动能。从一艘艘货轮的平稳过坝到一批批游客的舒心出行,三峡升船机托举的不仅是往来船只,更是长江经济带的繁荣未来。
安全监管迈入智能化新阶段
在实现通航效率跨越式提升的同时,三峡通航的安全监管体系也迎来智能化转型。一场由人工智能引领的监管革命,正在长江三峡段深入推进。三峡局通过深度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成功打造出专属三峡通航的“智慧大脑”——三峡通航大模型,标志着这条黄金水道的安全监管迈入智能化新阶段。
“过去我们的监管确实面临不少挑战。”三峡通航指挥中心负责人周文武坦言,“传统的人工驻守和人力盯防耗时费力,车艇巡航既存在安全风险又难以全面覆盖,CCTV监控在雨雾等恶劣天气下效果大打折扣。”随着长江干线运量的持续增长,传统的监管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航运发展需求。
为破解这一难题,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航运监管领域的创新应用。周文武详细介绍:“我们在本地化部署‘千问’大型人工智能模型基础上,深度融合三峡枢纽河段水文气象、航道环境条件、船舶行为特征和多年积累的监管经验,通过持续训练和优化,打造出专属三峡通航的更智能和更高效的安全监管决策助手。”
目前,这个“智慧大脑”目前围绕“非标记船安全监控”“葛洲坝坝前船舶动态监控”“石牌弯道水域船舶单项控制”三个场景建设安全监管智能体,实现了三峡枢纽河段重点水域安全风险精准感知、智能分析和自动预警。“整个系统实现了水上作业的可视化管理,无人机可根据系统自主指令在10秒内迅速起飞,24小时不间断自主巡航。”现场技术人员华中强介绍。
从传统人力监管到智能精准预警,从有限时段监控到全天候自主巡航,三峡通航正以科技创新护航船舶平安畅行。这套智能监管体系的建成,不仅提升了对三峡枢纽河段的安全保障能力,更为我国内河航运的现代化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三峡样本”。
6年服务船员近60万人次
“以前待闸时,除了在船上干等,没什么地方可去。现在不一样了,这里有书看、能健身,还能收寄快递,真的像家一样。”“亚凯18”轮汪船长笑着说。这个被他称为“家”的地方,正是长江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简称综合服务区)。
自2019年4月16日正式投运以来,这个由绿色通航服务站、过闸船舶安检站、三峡水上温情驿站组成的综合服务体系,依托“长江e+”平台,构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网络,为往来船员提供通航信息咨询、待闸锚泊调度、温情便民服务、绿色通航保障等多元化服务。
这份用心换来了沉甸甸的荣誉:2022年获评长江干线水上绿色综合服务样板区,2023年被正式授予“长江船员驿站・三峡通航站”称号,今年迎来投运六周年,更成为峡江水域无人不晓的“暖心坐标”。
服务能力的持续升级,离不开坚强有力的组织引领。今年6月20日,长江上游首个跨区域、跨系统航运服务党建联盟——三峡坝上锚泊区航运服务党建联盟在综合服务区正式成立,为服务提质注入了强劲动力。综合服务区聚焦待闸船员的实际需求,免费提供图书阅览、医疗、健身、理发、交通等服务。截至今年10月底,综合服务区从开通以来累计服务船舶20万余艘次、船员近60万人次。
“这两年,明显感觉来驿站歇脚的同行越来越多了。”一位正在驿站健身的船员告诉记者,“这里的服务真正抓住了船员的需求,这个‘家’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
在暖心服务之外,绿色发展理念也在这里深深扎根。面对三峡库区30米水位差的技术难题,综合服务区联合国家电网研发4种岸电供应模式,布设岸电桩26个,打造内河岸电供应“样板工程”。截至2025年10月底,综合服务区从开通以来累计为2.6万余艘次待闸船舶提供岸电接入服务,总用电量超5000万度,减少各类气体排放3.7万吨。
从高效运转的“船舶电梯”,到全天候护航的“智慧大脑”,再到服务近60万人次的“温情港湾”……三峡通航体系共同铸就了长江黄金水道更加安全、畅通、绿色的环境,让这条经济动脉焕发出蓬勃生机。(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