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猪油是战略物资?一位退伍老兵告诉我:90%的人不知道,猪油是“战时黄金”,千斤黄金也换不来一斤猪油。
每当家里灶台飘出一阵猪油香,我总忍不住想起老一辈人的一句话:没猪油,饭都不香。
可你要是只把猪油当调味品,那可真是小看它了,前阵子见到一位退伍老兵,聊起当年野外拉练和抗寒御冻的事,他语气认真地说,猪油就是“战时黄金”。
他还打趣:“真要是到了最难的关口,千斤金子都换不来一斤猪油!”这话,听着像夸张,其实背后有门道。
普通人总觉得,猪油嘛,不就是炒菜拌饭,吃多了还不健康?可要真是遇上难熬的冬天、艰苦的环境,命都要靠它来保,想想看,北方冬天,大雪封山,粮油紧缺,别说暖气了,能有点热乎饭就谢天谢地。
这时候,猪油的高热量就成了救命稻草,老兵告诉我,那个时候,光靠一点点植物油,根本扛不住饥寒交迫。
只有猪油,能在最短时间内给身体补充能量,帮人抵御严寒,你别以为只有吃下去才算用得上猪油,真到了野外,哪怕是冻伤了,拿点猪油抹一抹,都能缓解不少痛苦。
那些年,谁家要是有一罐猪油,走亲戚都能挺直腰杆,邻里见了都高看一眼。
再说到储存,猪油也实在争气,只要密封得当,放上好几年都不怕坏,家里做农活,野外打仗,粮食有时候会长虫、发霉,猪油却能稳稳当当陪着过年。
老兵还说过,猪油在野外不只是拿来吃,机器卡壳、枪械卡顿、门轴生锈,用点猪油一抹,立马灵光。
甚至受伤了临时找不到药,也能用猪油暂时封住伤口,防止感染,你说这样一看,猪油哪还只是厨房里的宝贝?简直是全能选手,怪不得他总笑着说,猪油是“能多活几天的底气”。
不过现在大家对猪油的印象,说实话,变味了,超市一排排的植物油,包装得光鲜亮丽,方便又省事,猪油呢,还得自己熬,麻烦不说,宣传还都说“饱和脂肪多,吃了对心脏不好”。
于是,很多人家里,猪油慢慢就淡出了视野,可要是问问那些经历过苦日子的老人,或者退伍军人,没人会小看猪油的地位。
他们知道,真碰上了天灾人祸,有时候救命的不是金条,是藏在锅底的那点猪油。
再想想,过去老百姓过年杀年猪,最高兴的就是分猪油,那种白白净净、晶莹剔透的猪油,切上一块,拌进热饭里,香得让人连锅底都不舍得放过。
小时候家里穷,哪有多少油水?母亲总是把猪油收起来,留给最冷的几天用,那不是抠门,是生活的智慧,现在回头看,猪油的价值,其实远比饭桌上的一口香要深刻。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反问,既然猪油这么好,为什么现在都说它不健康?其实这里面有误会。
猪油的确饱和脂肪酸多,吃多了对身体不好没错,可问题从来不是猪油本身,而是怎么吃,健康专家早就提醒,关键是适量和均衡,什么油都不能贪多。
过去吃猪油,那是因为没得选,如今植物油品种多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搭配,可如果把猪油一棍子打死,说它没用,那就太片面了。
老兵回忆起以前的日子,讲的最多的还是那句“关键时刻看猪油”,有一年冬天,部队物资紧张,粮食不够分,大家饿得瘦了一圈。
偏偏天气又冷,野外训练,冻得手脚都红肿,正是班长从家里带来的一小罐猪油,炒了点野菜,兄弟们分着吃,才总算扛过了最难的几天。
那个味道,他说一辈子都忘不了,不光是嘴里的香,更是心里的踏实。你看,一罐猪油,救的可能不止一条命。
还有一次,他说枪卡壳了,急得满头大汗,最后用猪油一抹,枪膛顺滑,又能继续用,那时候,别说什么先进润滑油,能有点猪油就是宝。
再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土办法”,光靠理论和教科书,真遇上难题就得干瞪眼,老一辈留下来的生活经验,真不是随口胡扯,而是用血汗换来的智慧。
现在有些年轻人觉得,猪油不过是一种过时的食材,甚至有些嫌弃它的气味,但你放眼全世界,哪个国家真遇上极端灾害、战争,最先紧缺的,永远不是黄金,是能吃能用的油脂。
物资匮乏的时候,一块猪油能救命,金条砸在桌上也只能看,老兵的话里,没有大道理,只有实打实的生活体会,他说,谁家能留住一罐猪油,哪怕遇上再大的事,心里都不慌。
猪油从昔日餐桌上的香饽饽,到如今被冷落在角落,变化的是时代,不变的是它的本事。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