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亿!小米再次毫无悬念地拿下了国产手机销量的王座,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
然而,创始人雷军微博下那条简单的‘谢谢大家支持’,收获的却不只是鲜花与掌声。一边是实打实的销售数据,一边是网络上挥之不去的质疑声浪。为啥小米手机卖得这么好,还是有一大波人不买账?
![]()
![]()
在手机总销量榜上,苹果第一,小米位列第二,并稳居国产手机品牌销量第一。
Redmi K80成为销量最高的国产手机单品;小米17 Pro Max在6000元以上的超高端市场表现突出,获得该价位段国产手机销量与销售额双料冠军。
![]()
然而在九派新闻发布的视频里,我看到这则捷报新闻点赞只有三千评论量却高达1.8万,底下却有不少的质疑声。
有网友评论:不懂就问,双十一期间是从去年11.12到今年11.11吗?
![]()
也有网友评论:到底是谁在买小米手机,出来举个手。底下网友回复:反正我身边用小米产品的几乎没有。
![]()
还有网友评论:看吧! 谈销量就是身边没一个用小米的, 谈故障就是我身边有个朋友我身边有个人也是这个故障 。
![]()
还有网友调侃到:290亿不会是产品的名字吧!
![]()
网友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这时不禁要问为什么小米赢了销量,还是有人“看不上”小米?”
争议从何而来?这还得回顾小米的发展历史
时间回到2011年。当时的手机市场,还是国际大牌的天下,一台配置稍好的智能机动辄四五千。雷军和小米,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挑战者,手里最硬的牌就是 “极致性价比” 。
但这里有个致命的矛盾:性价比越高,意味着单机利润越薄。 对于一个初创公司,资金链是生命线。如果一开始就备货几百万台,巨大的成本足以将公司压垮。
就在这时,一个看似“天才”的商业模式在雷军的脑海中成型了:“轻资产、快周转、按需生产”。
![]()
具体怎么玩呢?
1.高调发布,引爆声量:小米的发布会开得如同科技界的春晚,雷军亲自站台,用极具诱惑力的价格和顶级的配置,把用户的期待值拉到最满。“为发烧而生”的口号,让无数科技爱好者心潮澎湃。
![]()
2.预约抢购,制造稀缺:它不直接开卖,而是必须先“预约”,获得“抢购”资格。到了指定的周二中午12点,百万甚至千万人同时涌入官网,服务器瞬间承压。
3.瞬间售罄,话题爆炸:几乎每一次,都是“秒罄”。页面上鲜红的“售罄”二字,和无数用户刷新到手酸的 frustration,共同制造了巨大的社会话题。“你抢到小米手机了吗?”成了街头巷尾的热议。
![]()
先用一波抢购,精准地测试出市场最真实的需求量,然后再拿着这个订单数去向上游供应链订货。这极大地降低了库存风险和资金占用。外界嘲讽这是“期货手机”(因为等你真正拿到手机,可能已经是几个月后,当初的顶级配置也不那么顶了)。
成也“饥饿”,困也“饥饿”
当“饥饿营销”从短期战术变成长期手段时,反噬开始了。
- 反噬一:用户信任的消耗。一次又一次的抢购失败,消耗了用户的热情与耐心。期待变成了愤怒,网络上充满了“耍猴”的指责(雷军甚至被部分网友戏称为“雷猴王”)。这种负面情绪,深深地烙印在了品牌的早期记忆里。
- 反噬二:为竞争对手输送弹药。小米的成功,教育了整个市场。华为、魅族、OPPO、vivo等厂商迅速崛起,它们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当消费者在小米那里受挫后,很自然地流向了“有货”的竞争对手。
- 反噬三:固化了“低端品牌”的标签。长期依靠抢购来维持热度,让大众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小米手机之所以难买,是因为它利润太低,只能靠走量生存。这为小米日后冲击高端市场,埋下了一颗巨大的地雷。
虽然小米靠着的饥饿营销,帮助他在强敌环伺的战场上杀出了一条血路,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但也让部分早期用户形成了固定看法,给他打上“饥饿营销”和“低端”的标签。
结语:
小米的成功,尤其是在高端市场的突破,是所有国产手机品牌向上突围的一个缩影。对小米而言,接下来的挑战或许已不再是赢得市场,而是如何赢得所有人发自内心的尊重。这恰恰是所有国产高端品牌共同面临的课题。
“看完这篇文章,你怎么看小米‘叫座不叫好’的现象?你觉得国产手机要如何才能彻底赢得市场与口碑的双重胜利?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真知灼见!”
#国产手机高端之路该何去何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