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一年就满60岁,我每天都在盼着退休却又忍不住焦虑——从1991年18岁进工厂当学徒,到现在在市属国企干了33年零9个月,社保系统最终认定工龄33.75年,职工养老保险一天没断缴过。前阵子登录社保APP查询,个人账户储存额显示80672元,刚好8万出头。2025年5月就要正式告别职场,身边老同事、亲戚都追着问“能领多少养老金”,我自己也反复琢磨:操劳大半辈子,这笔钱到底够不够我和老伴养老?为了算清这笔“糊涂账”,我跑了三趟市社保局,翻遍了《社会保险法》和2025年退休计发政策,还找了四位不同情况的退休老友取经,今天就以第一人称,把计算过程、实际金额、影响因素和生活规划全拆透,和我情况相近的朋友可以直接对照估算。
先跟大家说清我的基础情况,方便不同地区、不同参保类型的人参考。我是东部地区一座四线城市的职工,所在城市2024年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是6580元(这个数据是社保局官网公示的,2025年退休统一按上一年度社平工资核算,绝对准确)。1991年参加工作时,我国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还没全面铺开,直到1997年才正式实施个人缴费,所以1991年至1996年这6年属于“视同缴费年限”,会额外计算过渡性养老金,这是我们老一辈参保人的专属福利。我的平均缴费指数是0.92,前25年工资基数低,单位一直按当地最低标准缴费,近几年晋升技术岗后工资上涨,缴费基数才提上来,所以缴费指数没到1.0的平均水平。
很多人退休后都觉得养老金计算是“玄学”,其实核心就三部分,公式是社保局养老保险科工作人员当面给我确认的,全国统一标准,大家可以直接套用:
-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国家统一规定:60岁退休139个月,55岁170个月,50岁195个月)
-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各地不同,我所在城市是1.3%)
![]()
现在咱们一步步算,先算最简单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我的个人账户储存额80672元,60岁退休计发月数139个月,计算下来就是80672÷139≈580.37元/月。这部分金额是固定的,只要个人账户余额和退休年龄确定,就不会有变动,是养老金里的“保底项”。
接下来是基础养老金,这是养老金的核心,也是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关键。计算过程稍复杂,咱们慢慢拆:首先算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即社平工资×平均缴费指数,6580×0.92=6053.6元;再算社平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6580+6053.6)÷2=6316.8元;最后乘以缴费年限和1%,6316.8×33.75×1%≈2131.92元/月。这里要划重点:基础养老金高低,全看退休地社平工资、缴费年限和缴费指数——社平工资越高、缴费年限越长、缴费指数越高,领得就越多。
最后是过渡性养老金,专门弥补早期没有个人账户的缺口。计算方式是6580×0.92×6×1.3%,先算6580×0.92=6053.6元,再乘以视同缴费年限6年得36321.6元,最后乘以过渡系数1.3%,结果是472.18元/月。
把三部分加起来,我每月的养老金就是2131.92+580.37+472.18≈3184.47元,四舍五入后实际到账3184元。这个金额和社保局工作人员提前核算的完全一致,没有任何隐形扣除,大家可以放心用这个方法估算。
可能有人会问:“同样33年工龄,为啥别人养老金比你高?”这里要拆两个关键影响因素。一是缴费基数,如果我从一开始就按1.0缴费指数缴纳,基础养老金能达到2131.92÷0.92≈2317.3元,每月多领185元;要是按1.5缴费指数,基础养老金能冲到3475.95元,差距直接拉开。二是退休地,如果我在一线城市退休,比如深圳2024年社平工资是13730元,同样条件下基础养老金能达到(13730+13730×0.92)÷2×33.75×1%≈4480元,加上个人账户和过渡性养老金,每月能领5532元,这就是“退休选对城市,养老金差一半”的原因。
![]()
算出具体金额后,最实际的问题来了:每月3184元,在东部四线城市真的够花吗?我和老伴做了详细预算,结合日常开销给大家参考:
首先是固定支出,这部分雷打不动。我们住的是2010年单位福利房,无房贷,每月物业费80元,水电费(含燃气、宽带)约190元,交通费主要是买菜、逛公园,偶尔坐公交,每月40元,固定支出合计310元。
然后是饮食开销,这是最大的支出项。我和老伴饮食清淡,每天买菜、买肉、买水果大概60元,每月1800元;偶尔在家做顿大餐或去家常菜馆改善伙食,每月预留200元,饮食合计2000元。这里有个省钱技巧:小区早市蔬菜比超市便宜25%,超市晚市肉类、熟食会打折,我们经常趁打折囤货,每月能省150元左右。
医疗保健支出,退休后绝不能省。我们俩都有职工医保,门诊报销比例72%,住院报销86%以上,且都缴满25年能终身享受。平时买降压药、感冒药等常备药,每月160元;每年两人体检共1300元,平摊到每月108元;预留100元应对突发小病痛,医疗合计368元。提醒大家:退休后一定要缴大病保险,每年仅50元,能报销大额医疗费用,相当于多一层保障。
休闲娱乐和人情往来,退休后总得有乐趣。我喜欢和老伙计下棋、钓鱼,几乎零成本,偶尔买饵料每月30元;老伴爱跳广场舞、参加社区手工课,也不花钱。每年短途旅游两次,每次1600元,平摊到每月267元;人情往来每年约2000元,平摊到每月167元,这部分合计464元。
其他杂项支出,比如买衣服、修家电、给孙子买零食玩具,每月预留300元,足够应对突发情况。上个月家里空调坏了维修花了260元,就从这里支出,没影响其他计划。
![]()
把所有开销加起来:310(固定)+2000(饮食)+368(医疗)+464(休闲人情)+300(杂项)=3442元。每月养老金3184元,看似缺口258元,但其实有不少压缩空间——比如减少旅游次数,一年一次就能省267元,再在饮食上稍微节俭,每月轻松结余100多元。而且养老金每年都会上涨,近几年涨幅3%-4%,2026年我的养老金大概能涨到3280元,2027年能到3380元左右,完全能覆盖开销。
为了更有参考性,我采访了四位退休老友,分享他们的真实情况:
- 邻居王大叔,工龄35年,个人账户9.2万元,平均缴费指数1.0,每月养老金3560元,老两口生活节俭,每月开销2900元,每月能攒600多元;
- 老同事老张,工龄30年,个人账户7.5万元,无视同缴费年限,每月养老金2750元,退休后在小区物业做保安,每月额外收入1800元,生活宽裕;
- 老家亲戚老李,在县城退休,工龄33年,个人账户6.9万元,每月养老金2980元,县城消费低,每月开销2300元,结余全存起来给孙子攒学费;
- 前领导老陈,工龄38年,个人账户12万元,平均缴费指数1.3,每月养老金4820元,无家庭负担,经常全国旅游,生活滋润。
从这些案例能看出,养老金够不够花,关键看三点:养老金金额、居住城市消费水平、家庭负担。在三四线城市或县城,只要没有房贷、大额医疗支出,每月3000-4000元完全能保障舒适生活;一线城市或有额外负担的,可通过兼职、盘活闲置资产补充收入。
这里分享几个“让养老金更够用”的实用技巧,都是我和老友们总结的经验:
1. 充分利用职工医保和社区福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报销比例比大医院高10%-15%,小病痛优先去社区;很多社区有免费体检、健康讲座,还有免费健身器材,别浪费这些福利;
2. 理性消费不冲动:退休后收入固定,买东西先列清单,非必需品冷静3天再决定,我老伴就靠这招每月省不少冤枉钱;
3. 培养低成本爱好:下棋、钓鱼、广场舞、养花种草,既能丰富生活,又能结交朋友,还不用花钱;
4. 盘活闲置资产:家里有多余房产可出租,有收藏的字画、邮票可适当变现,我一个老战友把闲置车库出租,每月多赚800元。
很多人担心养老金会贬值、能不能按时发放,这点大家完全放心。我国养老金已实现“19连涨”,每年会根据物价和经济情况调整,足以抵御通胀;而且养老保险基金有财政补贴、全国统筹等多重保障,按时足额发放是国家给退休人员的“定心丸”。
回顾33.75年的工作生涯,从刚上班时每月几十元工资,到现在每月3184元养老金,心里满是感慨。养老金的多少,都是年轻时一点点攒出来的,缴费年限越长、缴费基数越高,退休后领得越多。提醒还在工作的朋友,一定要重视养老保险,别断缴、漏缴,这是对自己晚年负责。
当然,我的情况只是一个缩影,不同地区、缴费基数、工龄的人,养老金金额会有差异。如果你也快退休了,不妨用我分享的公式估算一下,做到心中有数。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每月3184元的养老金够花吗?如果是你,退休后会怎么规划开销?你身边的退休朋友每月能领多少养老金?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更多人能参考借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