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上回咱聊到晏婴凭着矮个子的身板、高智商的脑子,在齐国三朝站稳脚跟,用“借物劝谏”“赎贤纳士”的招儿,把糊涂国君往正道上引。
可就在晏婴忙着打理朝堂内政的时候,齐国的边境却乱成了一锅粥,西边的晋国打过来,占了阿、鄄两座城;北边的燕国也趁火打劫,渡过黄河抢地盘。
齐军打一次输一次,士兵跑的跑、逃的逃,齐景公急得满嘴起泡,对着大臣们喊:“谁能把外敌赶跑,我给他加官进爵,赏一百亩地!”
可喊了半天,愣是没人敢应。
这时候,晏婴站出来说:“我推荐个人,保证能打胜仗!”
这人就是司马穰苴,一个没啥名气的田氏庶孙,搁以前就是个“小兵”级别。
今儿咱就唠唠,这不起眼的小兵,咋逆袭成将军,还敢杀国君宠臣的?
先补个历史常识:春秋时期的“将军”不是随便当的,要么是公族子弟,要么是立过赫赫战功的老将,像司马穰苴这样的“庶孙”(就是爷爷的小妾生的儿子的儿子),在等级森严的齐国,连朝堂大门都难进。
当时齐国的军权,基本被鲍氏、高氏、国氏这三家大族攥着,外人想插脚比登天还难。
晏婴推荐他,纯属“冒险”,赌的就是司马穰苴的军事才干。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里说,晏婴夸他“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意思是能靠德行让大家信服,能靠威严震慑敌人,这评价在当时可是顶天了。
齐景公实在没人可用,就召见司马穰苴。
俩人一聊军事,齐景公眼睛都亮了。
司马穰苴讲起排兵布阵、攻守策略,头头是道,比那些老将强多了。
![]()
当场就拍板:“任命你为将军,带兵抗击燕、晋联军!”
没想到司马穰苴“扑通”一跪:“大王,我出身低贱,您一下子把我提拔到大夫之上,士兵们不会服我,百姓也不会信我,人微言轻,没法带兵。您能不能派一个您宠信、全国都敬重的大臣当监军?”
齐景公一听,觉得有道理,就派了庄贾,这可是齐景公的“大红人”,天天陪着喝酒玩乐,在朝堂上也是牛气哄哄,谁都不放在眼里。
司马穰苴跟庄贾约定:“明天中午,咱们在军门会合,商量出兵的事。”
庄贾撇着嘴答应了,心里却没当回事,不就是当个监军吗?迟到一会儿咋了,将军还敢跟我叫板?
第二天一早,司马穰苴就带兵到了军门,立起测日影的“木表”,摆好计时的“滴漏”,就等着庄贾。
太阳一点点升高,军门里的士兵都站得整整齐齐,庄贾却还在家跟亲戚朋友喝酒饯行。
有人提醒他:“跟将军约了中午,别迟到了。”
庄贾端着酒杯说:“急啥?我是监军,他是将军,还能把我吃了?”
中午一到,木表的影子直指正南方,滴漏里的水也空了,庄贾还没来。
司马穰苴脸一沉,下令:“推倒木表,倒掉滴漏里的水!” 然后走进军营,开始整顿部队,宣布军规军纪:什么时候集合,什么时候开拔,逃跑怎么罚,杀敌怎么赏,一条条说得明明白白。
等这一切做完,天已经黑了,庄贾才醉醺醺地赶来,嘴里还哼着小曲。
司马穰苴问:“为啥迟到?”
庄贾打了个酒嗝,满不在乎地说:“亲戚朋友给我饯行,喝多了,耽误了点时间。”
司马穰苴脸色铁青:“将军受命之日,就该忘了家;到了军营,宣布号令后,就该忘了亲人;擂鼓进军,军情紧急时,就该忘了自己的命!现在敌军都打到家门口了,举国上下都慌了,士兵们在战场上风餐露宿,大王愁得睡不着、吃不下,老百姓的命都攥在咱们手里,你还有心思喝酒饯行?”
转头就喊:“军正何在?”
军正就是管军法的官,赶紧跑过来:“在!”
司马穰苴问:“约定时间迟到,军法怎么判?”
军正答:“当斩!”
庄贾吓得酒立马醒了,魂都飞了,赶紧派人骑马去给齐景公报信,求大王救他。
可没等使者回来,司马穰苴就下令:“拉下去,斩首示众!”
![]()
大刀一举,庄贾的脑袋就落了地,士兵们吓得大气都不敢出,这新将军是来真的!
没过一会儿,齐景公的使者拿着符节,驾着马车冲进军营,大喊:“大王有令,赦免庄贾!” 。
司马穰苴拦住他,冷冷地说:“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
又问军正:“驾着马车闯军营,军法怎么判?” 。
军正答:“当斩!” 。
使者吓得浑身发抖,差点从车上掉下来。
司马穰苴说:“国君的使者不能杀。” 就下令把使者的随从杀了,还砍了马车左边的马,作为惩罚,然后让使者回去复命。
这一下,全军上下都服了,这将军不仅敢杀国君宠臣,连国君的命令都敢顶,军法面前人人平等,跟着他打仗,肯定不会受欺负。
这里得说句实话,司马穰苴杀庄贾,不只是为了立威,更是为了打破“贵族特权”。
当时齐国军队里,贵族子弟迟到、逃兵是常事,没人敢管,军队战斗力差就差在这。
杀庄贾,就是要告诉所有人:在军营里,只有军法,没有贵族。
这事儿《左传》里没详细写,但《史记》《晏子春秋》都有记载,大概率是真事,不是野史瞎编的。
整顿完军纪,司马穰苴带兵出发了。
![]()
一路上,他跟士兵们同吃同住——士兵住简陋的营帐,他也不搞特殊;士兵吃粗粮,他也不吃细米;士兵喝冷水,他也不喝热水。
还天天去军营里问寒问暖,看到受伤的士兵,亲自给他们上药;看到生病的,就把自己的药品送过去;把将军的粮食拿出来,分给疲惫体弱的士兵。
有个士兵脚上长了疮,化脓了,司马穰苴居然跪下给他吸脓,那士兵感动得哭着说:“将军对我这么好,我就算战死沙场也值了!”
三天后,司马穰苴开始整顿训练,连生病的士兵都主动要求参加,一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跟敌人打仗。
这消息传到晋国军营,晋军将领一听,吓了一跳:“齐国换了个将军,治军这么严,士兵又这么卖命,咱们打不过,赶紧撤吧!” 就带着军队偷偷撤走了。
燕国军队听说晋军撤了,也慌了,连夜渡过黄河往北跑。
司马穰苴下令:“追击!” 齐军士兵跟打了鸡血似的,一路追过去,不仅收复了被占的城池,还抢回了燕国抢走的粮食和财物。
班师回朝的时候,司马穰苴没直接进城,而是下令全军解除战备,放松约束,重申军纪,然后才带着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进临淄。
齐景公早就带着大臣们在城外接候了,看到军队军容整齐、士气高昂,还收复了失地,高兴得亲自上前拉住司马穰苴的手:“将军辛苦了!”
当场任命他为大司马,这可是齐国掌管军事的最高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
![]()
从此,大家都叫他“司马穰苴”,他的名字反而没人叫了。
田氏家族也因为他,在齐国的地位越来越高,成了能跟鲍氏、高氏、国氏抗衡的大族。
这里有个野史爆料:有人说司马穰苴这么能干,其实是田氏家族的“棋子”,田氏想夺取齐国政权,就故意培养司马穰苴,让他掌握军权,打击其他大族。
但正史里不是这么说的,《史记》里说司马穰苴是“为国尽忠”,他治军是为了齐国,不是为了田氏。
其实客观来看,司马穰苴的崛起,确实让田氏受益,但他本人应该是个纯粹的军事家,不然也不会被齐景公信任,也不会赢得士兵的爱戴。
可树大招风,司马穰苴当了大司马,鲍氏、高氏、国氏这三家大族就坐不住了,军权被一个外人攥着,还让田氏捡了便宜,这哪儿行?
他们就天天在齐景公面前说司马穰苴的坏话:“司马穰苴兵权太大,士兵们只认他,不认大王,再这么下去,他会谋反的!”
“田氏现在越来越嚣张,都是因为司马穰苴,大王可得小心啊!” 一次两次齐景公不信,说得多了,心里就犯嘀咕了,春秋战国时期,将军谋反的事太多了,他也怕司马穰苴哪天反了。
没过多久,齐景公就找了个借口,把司马穰苴的大司马官职罢了,让他回老家待着。
司马穰苴心里委屈啊,自己一心为国,打退了外敌,整顿了军队,最后却落得个“谋反”的嫌疑。
他越想越气,越气越病,没多久就病倒了,在床上躺了几个月,就去世了。
士兵们听说他死了,都哭了,好多跟他一起打仗的士兵,还跑到他的坟前守孝,跟守自己父母的坟一样。
司马穰苴虽然死了,但他留下了一部兵书:《司马法》。
不过这里要科普个常识:现在我们看到的《司马法》,不是司马穰苴一个人写的。
根据《史记》记载,司马穰苴确实写过兵法,但后来散佚了。
到了齐威王的时候,齐威王很喜欢兵法,就让大臣们把周代司马的用兵之法,跟司马穰苴的兵法合编在一起,取名《司马法》,所以现在的《司马法》共五篇,既有古代传下来的军事思想,也有司马穰苴的治军经验,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兵书之一。
《司马法》里有个很重要的思想:“以仁为本,以义治之”。
意思是打仗要以仁爱为根本,以道义为准则,为了安定百姓而杀人,为了爱护民众而攻打敌国,为了制止战争而作战,这才是正义的战争。
还说“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意思是国家再大,老喜欢打仗也会灭亡;天下再太平,忘了备战也会有危险。
这些思想放到现在都不过时,可见司马穰苴的军事眼光有多超前。
《司马法》里还记载了很多实用的治军、作战方法。
比如打仗之前要反复谋划,制定周密的计划;军队驻扎时要放好兵甲,行进时要整齐行列,作战时要齐进齐退;人少就防守,人多就进攻;还要观察地形,背靠风和高处,右边依托高地,左边利用险峻地形。
这些方法都是司马穰苴在抗击燕、晋联军时用过的,实战效果特别好,后来很多军事家都学这些方法,比如战国时期的孙膑、吴起,都受过《司马法》的影响。
咱总结一下子司马穰苴:他出身低贱,却凭着真本事逆袭成将军;敢杀国君宠臣立威,却对士兵关爱有加;打退了强敌,却被奸臣陷害,含冤而死。
他的一生,就像一场“过山车”,从谷底冲到顶峰,又从顶峰摔下来。
但他留下的不只是一部《司马法》,还有“军法面前人人平等”“以仁治军”的理念,这些理念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军事发展。
![]()
司马迁在《史记》里说,他写《司马穰苴列传》,就是因为佩服司马穰苴的军事才干和高尚品德,觉得这样的人值得被后人记住。
司马穰苴死后,齐国的军权又回到了鲍氏、高氏、国氏手里,军队战斗力又降了下来,被邻国欺负了不少次。
可没过几十年,齐国又出了个更厉害的军事家,他隐居在吴国,写了一部兵书,被吴王重用,带着吴军打败了强大的楚国,差点把楚国给灭了。
这人就是孙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兵圣”,他写的《孙子兵法》,比《司马法》更有名,影响也更大。
孙武到底是怎么隐居吴国的?他写的《孙子兵法》里,到底有哪些厉害的招数?
咱下次再唠。
参考资料:
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左传》,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
李国章,赵昌平:《二十五史简明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尹小林校注:《二十六史:完本精校大全集》,微信读书,202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