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齐鲁晚报报道,来自河南郑州的家长李女士反映,两年前儿子因身材较同龄人矮小,到医院检查,被医生误诊为“矮小症”,注射生长激素半年后确诊I型糖尿病。李女士提供的司法鉴定书显示,患儿“矮小症”诊断错误,医院对患儿的诊疗行为存在过错,过错与患儿的损害后果存在一定因果关系,过错为次要原因。当地卫健委称,相关事宜已转交涉事医院处理。院方称正走司法程序,会按法院判决承担相应责任。
![]()
齐鲁晚报微博截图
那么,矮小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01
身高这事
不光大人愁,小孩子更愁
儿童矮小症目前已经成为继肥胖、早熟之后又一个危害儿童健康的大敌。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平均每100个孩子里,有3个患矮小症,所有矮小人口中,3至15岁需要治疗的患儿约有700万!

来源:抖音
对于孩子的身高问题,有的家长过于大意,导致了《12岁丹东男娃娃,身高140厘米》这样遗憾事件的发生,有的家长则走入增高误区,给孩子盲目使用增高剂、营养品,最终耽误了孩子长个儿这件大事。
怎样才能让孩子远离矮小症,身高不掉队呢?
先解答一个很多家长想问的问题:矮小的孩子能通过治疗赶上同龄人吗?
只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矮小症患儿完全可以达到正常人的身高。
一般来说,10岁前是干预和治疗的黄金期。
![]()
举个例子:球王梅西少年时患有矮小症,10岁时身高只有125cm,但他从13岁开始接受专业的身高干预治疗,17岁就长到了170cm,最终没让身高耽误他的球王之路。
02
孩子个矮可能是“晚长”?
不少家长看到孩子比同龄人矮,都会安慰自己“孩子只是晚长”。但“晚长”在医学上有严格的定义,它的学名叫“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指的是孩子青春期启动时间比同龄人晚,生长突增也跟着延后。不过,真正符合“晚长”标准的孩子少之又少,发生率仅为2.0%~2.5%。
通常情况下,“晚长”的孩子往往有家族遗传特征。比如,妈妈15岁才月经初潮,爸爸到了高中才突然长高,孩子有可能出现类似的晚发育情况。而且,即便孩子确实是“晚长”,最终身高大多也只能达到父母遗传靶身高的下限。
所以,家长们千万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当发现孩子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孩子身高曲线的第3百分位,或者生长速度明显变慢时,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比如,孩子每年身高增长不足5厘米,家长就要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排查是否存在疾病因素导致的生长迟缓。要知道,无论早长晚长,成年身高的75%都是在青春期前完成的。
![]()
03
导致矮小症的因素有哪些?
1、爹妈遗传的
身高70-80%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发布过一项亚洲人身高预测公式:
![]()
但以上公式只是粗略预测一个遗传身高,如果孩子从营养、睡眠、体育锻炼等各方面都被照顾好,孩子的身高也可以超过遗传身高。
![]()
还有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
母亲的身高对孩子有影响是正常的,但并没有科学研究证明母亲有显著高于父亲影响孩子身高的基因力量。
后代是父母基因的重组过程,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都重要。应该说对孩子的身高爸爸、妈妈的影响各占一半。
2、得了某些疾病
内分泌疾病、骨骼疾病、染色体疾病等都会导致儿童身高出现问题。
内分泌疾病引发的矮小症占临床矮小症患者的50%以上,其中常见的有:
● 生长激素缺乏
● 甲状腺功能低下
3、在子宫内没发育好
宫内发育迟缓患儿约10%-15%儿童没有出现充分的出生后追赶生长,儿童期矮身材,一半以上成年后身材矮小。
![]()
4、营养过多了
这是指给孩子摄入过量的食物。
过度食补可能会造成孩子营养过剩,导致儿童肥胖或诱发孩子性早熟,透支孩子未来的长高空间,让孩子的骨骺线提前闭合,停止或延缓生长,所以要提倡均衡饮食。
![]()
5、情绪不好
生活环境也会影响孩子的身高,比如长久压抑,会导致生长激素的分泌减少。因情绪引起的矮小症在国外叫“情感遮断性身材过矮症”,国内也叫心因性矮小症。
![]()
04
爸妈怎样才能及早发现
孩子得了矮小症?
1、标准数据法
矮小症是指孩子的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平均身高的两个标准差,或处于正常儿童生长曲线的第3百分位以下,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
去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正式实行。
想知道咱家娃的身高究竟啥水平?简单,查一下呗。
![]()
![]()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
男生女生有区别哦(左右滑动查看)
具体可以这么查:
① 根据孩子的性别,选择对应的图表;
② 在第一列找到孩子的年龄,向右比照,找到接近的平均身高值;
③ 沿着身高列向上,找到孩子身高所处的百分位数值。
找到了百分位数值,该怎么看呢?
很简单,表中P50(图中红框)那一列,就是同年龄、同性别孩子的平均身高值。
孩子身高的百分比数值越高,说明个头越冒尖。
反之,数值越低,说明个头越垫底。
![]()
数据来源:丁香妈妈
举个例子:家有女宝,5岁,身高115cm。
对照表格一看,这身高在113.6cm ~116.1cm 之间,对应的百分位数值为P75 ~ P90 。
这意味着,咱家小棉袄的身高,比75%~90%的同龄女宝都高,评价指标可是“中上”哦,是不是很棒!
有的家长可能会急:身高百分位,是不是在P50以上才正常?
淡定淡定!
只要在P3~P97之间,并且生长速率也正常,那就没啥大问题。
但是,要是孩子身高一直都在“矮小”(<P3)那一栏,那就别耽搁,赶紧带去正规医院内分泌科看看。
当然,要是孩子早早就鹤立鸡群(>P97),也别光顾着高兴。
一直比同龄孩子个头高6~7厘米以上的孩子,往往骨龄偏大,有早发育的风险,生长周期短,骨骺提前闭合就不长个了。
![]()
7岁以后的孩子,怎么查?
参考国家卫健委发布的《7-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等级评价》(2018版)。男生女生各有标准哦~
![]()
男生版
![]()
女生版
根据这个标准,孩子的身高发育分为5个等级:
● 下:身高 <—2SD
● 中下:—2SD ≤ 身高 < —1SD
● 中:—1SD ≤ 身高 ≤ +1SD
● 中上:+1SD < 身高 ≤ +2SD
● 上:身高 > +2SD
(注:SD为标准差)
同样的道理,表中的“中位数”,表示同年龄同性别人群的平均身高值。
身高在-2SD和+2SD这个区间内,都是正常的。
按照这个标准,“拳王”邹市明的二公子,11岁男孩136.6cm,位于-1到-2SD之间,还未达到矮小标准,一般还要结合骨龄、生长速度及生长激素激发实验结果,综合评估是否需要生长激素治疗。
2、监测孩子的生长速度
孩子的身高发育,有两个高峰期:
婴幼儿期
出生后到1岁左右,生长速度最快,能增长约25cm。1~3岁虽然速度慢了点,但仍处于发育高峰期,每年也能长8~12cm。
3岁以后就逐渐“减速”了,到青春期之前,每年大概能长5~7cm。

青春期
正常情况下,男孩从青春期到骨骺线完全闭合,可长高约28~30cm,而女孩能增高20~25cm。
平时,家长们可得多操点心,定期给孩子量量身高。
如果孩子每年长不够这个数,可别大意,得去看医生咯:
● 3岁前:每年 < 7cm
● 3岁~青春期前:每年 < 5cm
● 青春期:每年 < 6cm
3、骨龄测试法
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
测骨龄是准确判断一个孩子身高发育状况的依据。骨龄检查通常要拍摄人左手手腕部的X光片,医生通过观察X光片来确定骨龄,推测身高潜力。
![]()
如果骨龄小于生活年龄1岁以上,提示有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可能;骨龄大于生活年龄1岁以上的孩子可能早熟,往往其成年的最终身高反而受损。
因此骨龄异常需要尽早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必要时进行医学干预和药物治疗。
05
孩子得了矮小症该咋治?
目前中国儿童矮身材治疗的方法之中,生长激素对绝大部分矮小症均有较确切的疗效,是世界上唯一被批准用于矮身材治疗安全有效的药物。
一听到激素,家长就很反感:
认为“激素”长期使用,也许会对孩子身体造成危害。

这其实是一个常见的误区。
老百姓通常所说的“激素”一般指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会引起中心性肥胖、生长迟缓等副作用。
但生长激素是大脑垂体前叶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蛋白质,是一种肽类激素,生长激素主要促进骨骼生长,让孩子长高。只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长激素进行治疗,是安全的。

来源:抖音
但需要注意:正常人不能随便打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会直接参与身体代谢,升血糖、加速脂肪分解,减少脂肪沉积、促进蛋白质合成;间接作用是通过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让细胞增殖增生,让细胞不凋亡,滥用生长激素最大的副作用就是有可能促进肿瘤生长,加重代谢综合征进程。
所以临床上生长激素治疗有其严格的适应症,患儿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长激素治疗。
06
日常生活中这样做
可以帮孩子增高!
家长要想孩子身高正常发育,不妨从营养、睡眠、运动这些方面下工夫。
1、补充足够的营养
饮食上保证荤素搭配,让孩子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和必须的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
2、得早睡,睡得够
人脑中下丘脑-垂体组织会分泌促进发育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呈现间断的脉冲式分泌,睡后1小时分泌达最高峰,分泌量是1天总量的一半以上,所以建议孩子最好晚上10点前进入深睡眠。

3、运动也分能做和不能做
有氧运动加速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理论上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
一些跳绳、摸高、跳远等弹跳运动,或者篮球、羽毛球、足球和游泳等全身运动都有不错的效果。

同时,应注意不要运动过量,尽量避免举重、杠铃、铅球、铁饼等肌肉负重类的运动。
本文综合自武汉协和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深圳卫健委、健康报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