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发行美元计价的主权债券,利率水平与美国国债几乎持平,但市场反响却呈现出天壤之别,认购热度远超美国数十倍。
2
国际市场甚至开始调侃:莫非美国发行的才是“仿制品”?
3
2025年11月5日,中国财政部在国际金融中心香港面向全球投资者成功推出总额为40亿美元的主权债。此次发债立即引发全球资本高度关注,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热议焦点。
4
原定融资目标为40亿美元,最终接获订单总额高达1182亿美元,超额认购接近30倍,创下中国历次美元主权债券发行中的最高纪录。
5
这一数字不仅刷新自身历史峰值,也在新兴市场国家主权债发行中极为罕见。
6
其中,5年期品种尤为抢手,投资者下单量达到发行额的33倍,显示出强劲的需求韧性。
![]()
7
反观美国同期国债的发行情况,则显得相对冷清。
8
尽管美国作为传统储备货币国,长期被视为全球资本的安全归宿,但近期新发国债的认购倍数仅维持在2.5至2.7之间,不足中国十分之一。
![]()
9
这种悬殊对比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10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此次发行的美元债券在收益率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11
3年期票面利率为3.646%,与同期限美债完全一致;而5年期虽略高,但也仅高出0.02个百分点,差异微乎其微。
12
在收益几乎对等的前提下,国际资本仍蜂拥而至,争相配置中国资产。
![]()
13
这充分说明,驱动资金流向的已不再是单纯的利息回报,而是更深层次的信任机制——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财政稳健性和经济前景的认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4
要理解这一现象,必须深入比较两国当前的宏观经济与财政健康状况。
![]()
15
截至2025年,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量已突破38万亿美元大关,人均负债超过11万美元。
16
仅2024财年支付的国债利息便超过1.1万亿美元,首次超过国防预算支出,成为财政最大单项开支。
17
与此同时,两党围绕财政拨款争执不断,曾因预算僵局导致联邦机构停摆长达四十多天,暴露出国会治理效率低下和政策连续性缺失的问题。
![]()
18
再看中国,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图景。
19
作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顺差国,中国拥有逾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财政赤字率长期控制在国际警戒线以内,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
20
面对全球经济波动,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可持续增长潜力。
![]()
21
将资金投向一个债务持续膨胀、政治极化严重、治理体系频现裂痕的国家,还是选择一个财政审慎、经济基本面坚实、社会运行有序的大国?国际资本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明确答案。
22
然而,另一个问题随之浮现:既然中国本身持有大量美元储备,为何还要主动发行美元债务?
23
这一举动显然不单纯出于融资需求,其背后蕴含着深远的战略考量。
![]()
24
长期以来,美国凭借美元霸权地位,始终占据全球资本“避风港”的核心角色。
25
每当地缘冲突升级或区域动荡发生,国际流动性便会迅速回流美国国债市场,形成“危机→避险→资金涌入美债”的循环模式。
26
美国亦善于利用其金融影响力,通过外交、情报乃至军事手段制造紧张局势,引导资本被动流入本国市场。
![]()
27
如今这一格局正悄然松动。随着美联储进入降息通道,美元资产吸引力减弱,全球资本开始寻求新的安全落脚点。
28
在此背景下,中国美元主权债券获得空前追捧,实质上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
29
中国有能力、也有条件成为全球资本的新锚地。
![]()
30
更重要的是,本次发债行动暗含三大战略布局,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31
第一重布局,在于破解美国主导的“债务陷阱式”金融收割机制。
32
美国常通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平台,向资源丰富但财政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提供附带严苛条件的贷款。
![]()
33
这些条款往往要求借款国以矿产、能源等战略资产作抵押,并限定资金用途,使其陷入结构性依赖。
34
一旦债务违约,美国便可借机低价接管关键基础设施或自然资源,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35
若中国手中掌握充足的美元流动性,即可适时介入,协助相关国家偿还到期债务,打破西方设定的偿债链条。
![]()
36
此举不仅能挽救濒危经济体,更能瓦解美国精心构建的金融控制网络。
37
第二重布局,是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38
那些接受中国援助的国家,在未来偿还资金时,不再局限于使用美元结算,可以选择人民币或其他本币互换方式完成支付。
39
这种灵活安排无形中扩大了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场景,增强其在全球清算体系中的渗透力。
40
相比强行推广,这种方式更加温和自然,规避了外部反弹风险,也更容易被各国接受。
![]()
41
第三重布局,则在于加速美元回流美国本土,间接施压其内部经济平衡。
42
当越来越多国家减少美元在贸易结算和储备中的占比,原本散落在海外的离岸美元将逐步回流至美国国内市场。
43
而此时的美国,正处于量化宽松延续、基础货币持续扩张的阶段,国内流动性已然充裕。
![]()
44
内外两股美元洪流交汇,将进一步推升通胀压力,加剧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可能诱发新一轮资产泡沫或金融震荡。
45
这三步策略彼此呼应,步步为营,皆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展开,符合国际金融规则,无可指摘,却又精准打击美元体系软肋。
46
中国并未挑战现有秩序,而是运用美国自己创造的金融工具,在既定规则框架内重塑权力分布。
47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光明正大地推动国际金融体系走向多元共治。
![]()
48
表面来看,这只是一次常规的主权融资操作,规模仅为40亿美元。
49
但从战略维度审视,其意义远远超越单一交易本身。
50
这是中国金融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现,也是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关键落子。
![]()
51
过去外界提及中国,多聚焦于“制造业大国”、“出口引擎”等实体经济标签。
52
而此次债券热销表明,中国在高端金融领域同样具备卓越运作能力与战略智慧。
53
30倍的认购倍数不仅是冰冷的数据,更是国际资本市场投下的信任票。
![]()
54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并未采取对抗姿态,而是坚持稳中求进、务实推进。
55
通过市场化机制,用专业金融语言,在国际通行规则下实现战略目标。
56
这种方式合法合规,且成效显著,赢得广泛尊重。
![]()
57
此次债券发行的成功,预示着全球金融权力结构正在经历深刻重构。
58
单极主导的美元时代正逐渐退潮,一个更加多元、更具包容性的新型国际金融秩序正在孕育成型。
59
在这场历史性转变中,中国并非颠覆者,也不是挑衅者,而是制度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与积极贡献者。
![]()
60
中国正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稳定的全球金融生态。
61
重新审视这次看似普通的债券发行,你是否还能将其简单定义为一次融资行为?
62
当中国能够在国际资本舞台上娴熟运用金融工具,从容应对复杂博弈,谁又能说中国缺乏顶尖的金融战略家?
![]()
63
结语
64
这场40亿美元的主权债发行,表面上看是一次标准的海外融资,实则是一场高水平的金融亮剑。30倍的认购热潮,不仅刷新历史记录,更颠覆了传统认知。中国能借助美元这一国际通用货币工具,巧妙服务于国家战略布局,足以证明其已从规则的学习者蜕变为体系的重要塑造者。
![]()
65
参考文献:1.中国经营报-2025-11-06——《财政部在香港成功发行40亿美元主权债券》2.央广网-2025-11-08——《财政部在香港成功发行美元主权债券 认购倍数创新高》
![]()
66
![]()
6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