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外行,或者初学者,一听见草书2字,随即便想到,奔肆狂野、放荡不羁等词语,比如张旭、怀素早年作品,以及现代“网络大师”的字迹,的确呈现这一风格,笔势激昂,冲击力强烈。
![]()
不少人看后,被其震撼,认为这是最精彩的草书,实际上,孙过庭《书谱》曾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又言:“通会之际,人书具老”。
![]()
最高妙的书法境界,并非个性,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恬淡,正如“二王”书法,字字醇和儒雅、从容不迫,质感和意韵十分高级,远比“张怀”、米芾的纵逸,更耐得住品析,哪怕历时千年,仍长盛不衰。
![]()
可惜古往今来,达到这一境界的人,寥寥无几,尤其是草书,很多人不懂控制,极易写的狂野不羁,回归平和、恬静的书家,更是少之又少,幸好明朝一位“六指奇才”——祝允明做到了。
![]()
史料记载,祝允明长相奇特,天生有6指,故自号“枝山”,他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外祖父均是进士,擅写书法,受其熏陶,他自幼临帖,3岁能写大字。
与文征明一样,其仕途颇为坎坷,19岁考中秀才,但是此后5次乡试,才得以中举,7次会试不中,最终放弃,以举人身份选官,并专心研究书法。
![]()
其实这些磨练,使其心境沉淀,不追求浮华,回归魏晋的冲和之风,比如欣赏公元,即1621年时,写的《草书前后赤壁赋》,已达草书“最高境界”,字字不激不励,风规自远。
![]()
此作把行书、草书结合,线条圆转畅意、醇和沉静,把情绪转化筋骨之下,字体之间少见笔丝连接,大多独立分布,但气脉并不凝滞,相反前后笔势相接,所带来的畅达感,更显自然生动,极具书卷气、高级感,绝妙至极。
![]()
不夸张的说法,这幅《前后赤壁赋》水平之高,足以胜过一些唐代大师,展现魏晋纯正的魏晋之风,非常值得我们临摹,从中参悟古法,掌握最高级的艺术之美,然而真迹流落海外,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图书馆。
![]()
而今,我们对祝允明《草书前后赤壁赋》,进行1:1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与原作毫无二致,此品乃是手工经折装,装裱精细,便于翻折、临摹和查找。
![]()
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字体十分高清,市面罕见,独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更加还原、细腻,所有细节处理,全都一览无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