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石普宁 每经编辑:刘艳美
11月9日,全球《英雄联盟》爱好者的目光向成都“看齐”。
当晚,在散发着青春荷尔蒙气息的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英雄联盟S15全球总决赛现场,新的世界电竞传奇在此诞生——传奇选手Faker在夺得职业生涯第六座冠军奖杯的同时,也完成了前无古人的三连冠。
而就在此前一天,千里之外的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来自成都的AG超玩会战队,再度捧起王者荣耀KPL年度总决赛的桂冠,续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
电竞的魅力,正在于这种对极限的不断超越和对荣耀的极致渴望。而在短短24小时内,两段电竞传奇的缔造,其背后都有着同一个交汇点——成都。
一座城市,既能成为世界级传奇的见证地,又能成为本土传奇的策源地。这背后,正如AG电竞集团董事长乐可登所言:
“过去5年,成都的电竞发展得越来越好,已经成为这座城市年轻人新的‘共同语言’。”
而正是这种“共同语言”,为我们理解成都如何将流量“筑基”转化为价值“掘金”,提供了一条关键线索。
一场全城“召唤师峡谷派对”
大型电竞赛事的“溢出效应”——其影响力从赛场内延伸至城市文化、旅游等多个维度,已成为全球趋势。
在成都,早在S15总决赛开赛前,一场全城范围的“召唤师峡谷派对”就已全面启动。
作为城市商业与潮流地标的春熙路-太古里商圈,成为承接这股“溢出效应”的范本: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地标建筑IFS,一个以《英雄联盟》中角色“提莫”的熊猫主题皮肤打卡点,巧妙地将游戏IP与其标志性大熊猫雕塑结合,成为了全球玩家打卡留念之处;
银石广场上,一条“联盟传奇大道”铺陈开来,展示着S赛的荣耀时刻和顶尖战队的记忆,引来众多粉丝排队合影,话题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发酵;
不远处的户外裸眼3D大屏,则被改造成巨型冠军奖杯,定时上演的游戏“远古巨龙”降临仪式,让虚拟世界的震撼真实地投射在城市夜空……
这种热度从市中心,一直蔓延到赛场周边。早在比赛开始前,东安湖体育公园官方商店外就排起长龙,来自加拿大的Amy在这里等待近两个小时,才买到心仪的限定周边。
而在与主场馆一湖之隔的书香广场,一场名为“2025蓉城电竞·东安湖城市派对”的活动,成为粉丝们的“第二主场”。
![]()
图片来源:东安湖国际旅游度假区
赛事举办期间的经济效应直观反映在数据中:
赛事期间,东安湖体育公园所在的龙泉驿区酒店预订率同比增长50%;赛场毗邻的东安天街,演唱会及赛事期间,商场客流较平时增长超45%,餐饮业绩上涨超30%。“因演艺经济带来的直接营业额提升每月在250万元以上。”该商场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
放眼全国,将赛事与文旅结合已是通行做法,核心都是将“文化认同”转化为可持续的“消费动能”,成都自然也不例外。
以此次赛事为例,除了将游戏中角色的皮肤和地标线下结合,线上还有以熊猫、火锅、蜀绣为灵感为游戏角色设计的主题皮肤——它将成都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数字化的方式翻译给全球玩家,激发他们对实体文化的好奇心。
可以想象,当一位海外玩家在游戏中使用这款皮肤时,一场从虚拟到现实的“种草”便已悄然完成。
一杯咖啡的时间串联产业链
作为融合文化、科技和体育元素的电竞产业,其发展对一座城市的产业生态也有复合型的要求,需要一定周期的产业沉淀。
放眼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将电竞作为数字经济的突破口,上海的“全球电竞之都”着眼于国际资源,深圳的“国际电竞之都”强调科技赋能。而成都提出的“电竞文化之都”,选择了另一条路径——深耕内容与文化。
这条路径的核心关键词之一是“成都造”。成都AG超玩会在鸟巢的再度加冕,不仅是一支战队的胜利,更是“成都造”IP的全国性亮相。其所竞技的游戏《王者荣耀》,核心正是诞生于成都腾讯天美工作室。
![]()
图片来源:腾讯电竞
另一方面,成都也证明了其嫁接全球顶级资源的能力。
仅以英雄联盟为例,除了S15总决赛,此前的MSI(英雄联盟季中冠军赛)等顶级赛事也曾落地于此。这种“本土原创”与“全球引入”并行的能力,共同指向了其强大的“内容策源”实力。
这种能力的背后,是成都数字文创的基底。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成都数字文创核心产业营收达2121亿元,同比增长7.3%;近3年文创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约12.6%,2024年占GDP比重提升至11.91%,已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柱产业之一。
诞生了爆款IP《哪吒》的产业集群——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便是一个典型例证。园区内聚集了可可豆动画等60余家企业以及6500余位文创从业人员,用“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串联起产业链的上下游。
![]()
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从城市近期的行动中,亦可观察到其对这片土壤的持续“施肥”。
今年金秋时节,成都启动“国际数字文创季”,不仅集中展示了王者荣耀等28个本土热门IP,还配套举办《王者荣耀》10周年庆典等一系列面向大众的活动,打造融合科技、文创和旅游产业的数字文创嘉年华。
同时,在产业层面,“国际数字文创季”举办了2025成都国际数字文创生态伙伴大会等重磅活动,促成“成都国际数字文创产业联盟”的成立。
这些举措释放出一个清晰信号:成都正试图通过搭建平台、聚合生态的方式,系统性为其数字文创产业注入持续动能。
通过举办“国际数字文创季”这样的标志性活动,城市不仅向外界展示了自身产业成果和IP储备,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个高密度的“连接场”——让资本、技术、创意和人才在此交汇碰撞。
一群年轻人的活力创造
一个年轻的产业,必然由年轻的人来驱动,也必将吸引更多年轻的人。
电竞及其背后的文创产业,本质是“创造力经济”,核心“生产资料”是年轻人的大脑。以80后、90后乃至00后为主体的从业者,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也是文化消费的主力军。
在此背景下,一座城市能否在文创赛道上持续“掘金”,关键在于它能否形成对年轻人具有持久吸引力的“引力场”。
“午休间隙,我和同事可以溜达到公园里散步,园区里还有猫狗自由‘串门’……在这里,你会很容易松弛下来。”作为一家扎根成都的潮玩企业IP品牌部负责人,Yuki的描述,点出了成都作为“创意温床”的某种特质。
这种在紧凑工作与松弛生活间寻得的平衡,在Danna身上得到了进一步印证。曾在超一线城市打拼多年的她,入职了成都地标项目——东郊记忆的运营方。于Danna而言,这里不仅让她找到了能“无缝衔接”的职业前景,更让她找回了曾一度失去的“六点后时光”。
她所工作的东郊记忆,由老旧工业厂房改造而成,如今已是集音乐、艺术、戏剧于一体的潮流青年打卡胜地,其本身就是成都城市活力与创造力的一个缩影。这种青春气息直观地反映在数据中: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期间,东郊记忆总客流超80万人次,其中中青年游客占比超过80%。
![]()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谢陶 摄(资料图片)
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成都的文创产业圈中上演。这种特质,也正是成都作为全国首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并愈发凸显其“00后最喜爱的城市”形象的底层逻辑。
换句话说,这里所提供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能让创造力持续生长的生活方式和城市氛围。
这片土地上,每天都在上演着全球文化与创意的交汇,从S15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电竞爱好者,到如Yuki和Danna一般从五湖四海汇聚于此的文创产业创业者和从业者,他们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的活力。
归根结底,成都的文创故事,本质上是人的故事。
一个真正对年轻人友好的城市,会用实际行动去理解和支持他们的梦想,为他们提供试错的空间和成长的阶梯。而这些被吸引、被成就的年轻人,也正以他们的创造力,持续为这座城市“掘金”,共同书写着人与城互融共生的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