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席卷大西南,桂系张淦的第三兵团和老蒋嫡系的宋希濂第十四兵团灰飞烟灭,老蒋想让部下在丛山密林中负隅顽抗或“占山为王”的美梦彻底破灭,张淦和宋希濂也都进了战犯管理所。
宋希濂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三辑发表了一篇《解放前夕我和胡宗南策划的一个阴谋》,又在第五十辑发表了《我在西南的挣扎和被歼灭的经过》。
特赦后担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专员和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的宋希濂,在回忆文章中对老蒋在最后时刻连出昏招,拒绝宋希濂和胡宗南将最后三十万大军撤往滇缅的还愤愤不平:“蒋不仅不同意,而且最后还面有愠色,这样,我们就无法再说下去了……胡宗南在西昌时终日绕室彷徨,有时大笑,有时痛苦,常捶胸顿足,骂蒋介石‘老糊涂’。”
![]()
宋希濂心有余悸地回忆:“我常想,如果蒋介石当时同意了我和胡宗南商定的计划,我们两部至少有三十万人退到滇缅边区去,必然会被美帝利用,给予各种装备和接济,来不断地危害祖国的安全,并使边区人民饱受痛苦,那真是罪恶滔天,万死不足以蔽其辜!”
这样看来,老蒋在大西南的残余部队不是没有负隅顽抗的可能,但老蒋这个人一向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最后西瓜丢了,芝麻也没捡到,用王耀武的话来说,就是“输光了裤衩”。
王耀武也是进了战犯管理所的,我们在近乎“纪录片”的电视剧《特赦1959》中还能听到王耀武风趣且颇具内涵的妙语:“这要是在南京国防部开会,也很难碰到你们几个啊。”
廖耀湘的补刀也很有意思:“别说是国防部开会了,就是当年胜利大检阅,也没有现在功德林的将军多!”
与徐恩曾、戴笠齐名的三大特务头子之一,被俘时任第十五绥靖区中将司令官的康泽也完全绝望了:“我算是看透了,国民党的军队,是这个世界上最无能的军队!”
![]()
如果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之前,老蒋肯定会赞同康泽的评价,麦克阿瑟被打得满头包之后,估计老蒋就会觉得老美豢养的小弟中,他还是最能打的一个呢。
老蒋在军阀混战的时候表现还算凑合,等他把桂系、滇军、桂军、晋绥军、东北军、西北军都“纳入”自己的建制之后,疑心病发作,疑人不用,用人还疑,就连以“鹰犬将军”自认的宋希濂,也没有完全得到老蒋的信任,桂系二号人物小诸葛白崇禧,那就更不用说了。
老蒋要想在大西南负隅顽抗,是该指望宋希濂还是白崇禧,“功德林将军”们也曾展开过激烈讨论,最后给出的结论也很有趣——估计他们在谈论此事的时候,都有啼笑皆非的感觉,就像刚刚吃过二十斤猪苦胆泡过的黄连。
参与这场讨论的,就是叶立三(历史原型为七十三军中将军长韩浚)、第二绥靖区中将司令兼山东省主席王耀武、第十五绥靖区中将司令康泽、刘安国(历史原型为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中将副参谋长文强),这四个中将在功德林聚首的时候,自然是百感交集。
![]()
一向对战败被俘“不服气”,但对王耀武真心尊敬的叶立三率先开腔:“佐公(王耀武字佐民,当时称长官或长者为某公是礼仪,比如李宗仁字德邻而被称为德公、白崇禧字健生而被称为健公、老蒋名中正字介石,也有人称其为介公),西南方面,胡宗南手下还有一百多万人,不能再打一下?”
王耀武苦笑着摆手,正在写东西的康泽抬起头来:“胡宗南?你指望他?我告诉你,失败就是从他这儿开始的,他就是个绣花枕头,除了会哄骗老蒋开心,他还会干什么?从抗战开始,他就没打过一次像样的仗!让他在西北看着共产党,他都干了什么?他简直就是在给共产党当保姆。”
叶立三还心有不甘:“就算胡宗南是个草包,但他手上有一百多万人,守不住西南,守几个山头总可以的……”
不承认自己是特务而说自己是“军事参谋人员”的刘安国走了过来:“老蒋曾经说过,如果西南不守,那就退守滇缅边境,那个地方山高林密,易守难攻,抗战的时候国军曾反复进入熟悉地形,要是能守住一块地方就有机会。”
![]()
康泽几乎是个“争辩型人格”,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要提出反对意见以证明自己的高明:“派白崇禧去还差不多,胡宗南?哼……”
康泽背着手走开,叶立三也是“杠头”型选手:“老蒋现在恨不得扒了白崇禧的皮,徐蚌会战(蒋方对淮海战役的称呼),桂系有二十万人,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
刘安国不愧为特务出身,对事情看得比较深一点:“白崇禧有他自己的打算,他想退守广西,实在不行,就退入越南。”
王耀武一锤定音:“没有任何指望了!”
王耀武是蒋系高级将领中少有的“聪明人”,其政和军事素养都明显高于叶立三、文强、康泽,他说的“没希望”有两层含义:其一,老蒋是翻不过身了;其二,老蒋打不回来了,你们也别幻想他来“救命”了。
![]()
这四个中将的争论内容,在相关回忆录中都能找到记载,于是我们的问题也就出来了:胡宗南和白崇禧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老蒋指望谁能在大西南多坚持一段时间?
胡宗南肯定是不行的,宋希濂在回忆文章中对此人评价也不是很高,王陵基在《四川解放前夕我的罪恶活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五十五辑)中证实,胡宗南当时已经跟老蒋离心离德,而且在老蒋面前已经失宠——胡宗南为了保存实力,连老蒋的安全也不管了:“蒋介石非常恐慌,他每天在电话中和胡宗南吵架,坚决要从胡部抽调一两个军到重庆来。但是这时解放军正乘胜采取大包围,胡宗南已不肯听蒋的命令,一再拒绝调兵。吵去吵来,胡才勉强答应把他的基干部队第一军调往重庆去‘保驾’。蒋介石命令集中儿百辆卡车去接运,但结果只运来了一两个团,在街上摆摆样子。”
跟胡宗南过从甚密的文强在《口述自传》中回忆:“胡宗南对任何人也不发脾气,从来不骂人,这个人依我看是个好人,但是如果作为将官,让他搞个很大局面,他没有那个才干。”
胡宗南是老蒋绝对的嫡系,而且是黄埔生中最先晋升上将的,连他最后都不听老蒋的命令,您说一直跟老蒋对着干的白崇禧,老蒋还指望得上吗?
![]()
叶立三说老蒋想扒了白崇禧的皮,这还真不是没有史料依据的猜测,宋希濂在《淮海战役期间蒋介石和白崇禧的倾轧》(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一辑)中证实,在那次战役中,白崇禧确实没少坑老蒋:“白崇禧取得武汉地盘后,日益图谋倒蒋,使李宗仁得取而代之。经过两年多的战争,削弱蒋介石力量的目的是达到了,但蒋介石的主力尚未完全消灭,白崇禧是绝不肯放弃这个机会的。他知道蒋介石的本钱,只剩下以第一军为基干的胡宗南集团,以第五军为基干的邱清泉兵团,以第十八军为基干的黄维兵团,他希望看到这些部队的溃灭,更不愿将他已经掌握在手的部队调去解围,因为这是同他的企图相违背的。”
胡宗南指望不上,白崇禧老蒋更是半点都不敢指望——只要白崇禧手里有兵权,就无时不在图谋倒蒋,我们甚至有理由怀疑,老蒋不让白崇禧、胡宗南、宋希濂等人尽早南撤,就是想让他们都被歼灭,这样他一方面省了粮饷,另一方面也是怕白、胡等人到了台湾串通一气搞他下台。
白崇禧和胡宗南丢光了本钱,到了台湾几乎一文不值:胡宗南被弹劾差点下狱,白崇禧是咋死的,史料中也是众说纷纭,倒是宋希濂一直快乐充实地活到了八十六岁。
读者诸君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宋希濂没有被俘而是去了台湾,会不会跟胡宗南和白崇禧一样活得十分危险和艰难?“功德林四中将”说老蒋要想在大西南负隅顽抗,既不能指望胡宗南,也不能指望白崇禧,那么在您看来,当年老蒋能指望宋希濂或其他人吗?如果陈诚、顾祝同一直留在大西南,其结果又将如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