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11月13日电 (袁曼倪)今日,记者从“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会议上获悉,“十四五”时期,四川省生态环境质量创近20年来最好水平,经济总量也连续跨过2个万亿级大关,突破6万亿元,升至全国第5位,实现了“环保账”与“发展账”的双赢。
为实现治污攻坚和经济增长兼得,四川生态环境部门坚持系统观念,既“踩刹车”、又“轰油门”,在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坚持环评审批与监管执法两个方面的工作。
在环评审批方面,既严格说“不”,又注重怎么才“行”。“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部门4次优化调整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将“两高”行业、煤炭开采等存在重大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项目环评上收为省级审批,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对不符合条件的项目“坚决说不”,初步统计2023年以来全省不予审批项目环评87个,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
同时,尽力说清“不行”的制约因素和“怎么才行”的解决方案。生态环境部门以环评改革为切入点,通过分区管控、规划环评、排污许可等制度衔接,实现部分项目环评落地周期缩短30%—50%;对于重点项目,动态建立服务保障台账,与13家省直部门、21个市(州)、5家重点企业建立对接机制,实施提前介入指导服务、环评重点关注事项清单、审批服务提示函督办,审批用时较法定时限普遍压缩60%以上。截至10月底,累计完成项目环评审批2.5万多个,有力保障了地方经济发展。
在监管执法方面,四川坚持刚柔并济,既严厉打击恶意排污、严重影响环境质量和群众健康的环境违法和生态破坏行为,又主动帮扶企业规范发展,出台12条审慎包容的监管措施,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未来,四川将更加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继续统筹好保护与发展关系,确保生态颜值与经济价值同频共振、同步提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