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清晨6点的雁江区中和镇,61岁的苏德君正骑着清运车穿梭在中和镇明月村的村道上。蓝色可回收物桶、黑色其他垃圾桶在收集点整齐列队,他熟练地将村民分类投放的垃圾归集整理,每一个动作都透着老道。“以前清扫完垃圾得到处找地方堆,现在收集点就在家门口,分类投放、规范清运,咱们干活省心又高效!”擦了擦额头的薄汗,苏德君脸上的笑容藏不住满足。
同一时间,57岁的环卫工人吴明秀也准时“上线”。她手握扫帚在振兴大道上来回清扫,不多时,路面上的落叶、杂物便被一扫而空。随后,她骑上满载垃圾的清运车,朝着就近的垃圾收集点轻快驶去,晨光中留下一道忙碌又坚定的身影。
![]()
环卫工人清理垃圾桶。
上午7点,垃圾清运车准时“打卡”中和镇垃圾分类收集点。驾驶员唐俊辉下车后,先仔细检查每一组垃圾桶的分类情况,确认无误后,操作设备将垃圾精准转运至车内。“场镇共22个收集点,我们每天雷打不动清运一次,节假日直接‘加码’到两次,确保‘日产日清’不隔夜!”唐俊辉拍了拍清运车,语气里满是底气。
这高效运转的一幕,是雁江垃圾治理的硬核支撑。雁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全区14个镇都配齐了专用清运车,9311个分类收集点像“毛细血管”般遍布乡村角落,22000个垃圾桶实现村民小组全覆盖,从源头掐灭了垃圾乱堆乱放的可能,让“随手扔”变成“精准投”。
![]()
垃圾中转站。
半小时后,密闭式垃圾转运车稳稳驶入中和镇垃圾中转站。经过提质改造的站内,液压装置精准吊装垃圾桶,全程无渗漏、无异味,彻底告别了过去“脏乱差”的旧模样。该负责人介绍,全区19座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后,216名作业人员分工协作,构建起“无缝衔接”的中转网络,让垃圾从村收集到镇转运一路畅通。
垃圾的“旅程”并未就此结束。经过压缩处理后,它们被转运至垃圾发电站,开启“变废为宝”的奇妙升级。据悉,雁江区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47868吨,全部通过焚烧发电实现资源化利用,年发电量可达1900.3596万千瓦时。
![]()
垃圾转运。
这环环相扣的治理链条,正是雁江区“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生动实践。每几十米至百米一处的收集点,打通了垃圾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全链条闭环运作,让曾经的“垃圾围村”变成如今的“清爽宜居”。
“以前村里臭味四处飘,现在垃圾清运及时又干净,饭后散步别提多惬意!”明月村村民林波的感慨道。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庭院、清新宜人的空气,垃圾治理做的“减法”,换来了人居环境的“加法”,更给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发展铺就了“绿色跑道”。
垃圾治理的“小切口”,撬动了乡村振兴的“大民生”!如今的雁江乡村,颜值与内涵双提升,“村美、人和、业兴”的宜居画卷正徐徐展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治理模式,扩大可回收物回收利用覆盖面,让“变废为宝”的链条更长、效益更优,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全媒体记者 何莉 冯柏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