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12日8时开始,地球出现磁暴过程。磁暴的发生,会伴随着极光的出现。
从12日开始的三天,我国北方一些地区都有机会看到极光。
磁暴发生的同时
随着太阳物质高度的进一步下降
其与地球南北极区附近上空的大气
发生接触,最终形成极光↓
![]()
在我国北方不少地区
网友们昨晚也拍到了极光
![]()
摄影师戴建峰拍下呼伦贝尔的绝美极光
![]()
摄影师戴建峰拍下呼伦贝尔的绝美极光
![]()
摄影师戴建峰拍下呼伦贝尔的绝美极光
![]()
网友韩路昨夜在北京北部拍下的极光
![]()
网友le-1_李昨夜在北京拍到的极光
11月12日,有多位网友发视频称,他们在黑龙江鹤岗、内蒙古额尔古纳湿地和新疆乌鲁木齐等多地,拍摄到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美丽极光,璀璨的红绿色极光和夜空的银河交相辉映、如梦似幻。
![]()
新疆乌鲁木齐拍摄到的极光(图片来源:黄山的猫)
视频画面显示,在黑龙江省鹤岗市鹤立湖、大庆市郊区、哈尔滨市泥河水库和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等多地夜空中出现了绚丽的红色极光;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天空中的极光在靠近地面的区域显示为绿色,远离地面的区域却是橘红色,从远处看仿佛一条红绿渐变的丝带飘浮在夜空中;
新疆乌鲁木齐郊区的极光颜色则是更为纯粹的红色,极光倒映在水中将天地都染成了红色。
![]()
内蒙古额尔古纳出现的红绿复合极光(图片来源:内蒙古大草原芝芝)
![]()
黑龙江哈尔滨出现的红色极光(图片来源:耕石)
记者联系到多位视频拍摄者。一名哈尔滨极光爱好者表示,11月12日晚8时不到,她就驾车到泥河水库架设机位,其间使用延时摄影拍摄了大约2个小时,捕捉到了这次极光。
另一名极光爱好者在鹤岗市鹤立湖也追拍到了极光,11月12日傍晚他和朋友驾车到鹤立湖岸边北山坡,顶着零下十多度的严寒,从天黑一直守到凌晨,终于拍摄到了难得一见的美丽极光。
11月10日,黑龙江漠河北极村也出现了罕见绝美的“寒夜光柱”现象。
![]()
视频截图,截自追光者咨询-小宇
视频拍摄者介绍,“寒夜光柱”形成是一种罕见的大气光学现象,由冰晶反射地面灯光行程直冲天地的彩色光柱,拍摄者称当晚9点20分左右,“寒夜光柱”景象现场持续了大概10分钟左右,“我在现场看,说实话,特别壮观,很多南方游客特别激动。”
极光和地磁暴有什么关系?
极光是一类发光的空间天气现象。大量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也称作太阳风)在进入地球磁场后,多数被磁力线集中偏转到磁极周边并沉降,当它们与高层大气(100 千米或以上)的分子或原子碰撞后,大气分子或原子获得能量而被激发或被电,当这些分子或原子回复到初始基态或复合为中性粒子时,部分释放的能量会以可见光形式发出。
由于当前磁极也均位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附近,因而这类发光现象集中在高纬度地区(尤其是环绕磁极的“磁纬度”较高地区,这里也被称作极光带),极光也因此得名。
![]()
太阳高能粒子流(太阳风)对地球周边区域/地磁场相互作用的示意图
而这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主要起源自太阳大气最外层——日冕层。
通常情况下,这些带电粒子被封闭的太阳磁场所束缚,难以成规模地逃离,但有两类情况下,它们会顺利喷薄而出:
一是日冕存在较稳定(持续数日)的特定结构,如冕洞这类温度较低、磁场线较为开放的结构,带电粒子流会在这里成功逃脱太阳磁场束缚,形成冕洞高速流;
![]()
当前太阳的远紫外线波段影像图。图中右下部分的暗色区域正是温度较低、磁力线较为开放的冕洞,它对高能带电粒子流的产生和最近的地磁暴与极光活动有一定贡献。图片来源:美国航天局(NASA)下属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
而比其更为剧烈的,则是强烈太阳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耀斑爆发)引发的异常磁场扰动,导致磁力线出现局部开放,此时这些“磁场缺口”处更容易出现带电粒子流的快速喷薄而出,并形成日冕物质抛射(CME)事件——后者往往会引发更显著地球磁场全球性剧烈扰动现象,一般称作为地磁暴。
![]()
地磁暴导致嗜睡是真的吗?
此前,太阳耀斑、地磁暴等话题曾不断冲上热搜,引发关注讨论。一些网友表示,地磁暴给自己身体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
![]()
![]()
![]()
专家回应,即使像2024年5月发生了X级大耀斑和超大地磁暴,对普通人来说也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更不需要进行专门防护。
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11月12日发布消息,北京时间11月12日08时开始,地球出现磁暴过程,实时地磁活动指数Kp值一度达到9。磁暴发生的同时,随着太阳物质高度的进一步下降,其与地球南北极区附近上空的大气发生接触,最终形成极光。
预计未来两天,我国有出现极光的可能。
没拍到?别着急~
北方的朋友,
如果你身处北纬40度线以北
(如果所在区域海拔较高
地处35度左右也可一试)
不妨在今晚面向北方天空
使用相机或手机进行拍摄
要注意避开明亮的城市照明哦!
来源:齐鲁晚报综合中国气象局、科普中国、极目新闻、人民日报、冰城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