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11月13日报道,臭名昭著的美国众议院反华机构“中国委员会”,发布一份长达50页的两党报告,指责中国长期以来通过“控制关键矿产市场、操纵价格”,将此作为“经济武器”,用以扩大本国制造业优势与地缘政治影响力。
关键矿产领域
美方报告聚焦的 “关键矿产”,并非仅指稀土,而是涵盖锂、石墨、钴、铜等一系列支撑全球清洁能源与高科技产业的核心材料。国际能源署(IEA)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并非单一资源优势,而是形成了从开采到精炼、从技术到产能的全链条掌控。
![]()
在稀土领域,中国掌握着全球约 60% 的开采量和超过 80% 的精炼能力,其中对磁稀土的精炼占比更是超过 80%。
而在其他关键矿产领域,优势同样显著:全球 99% 的电池级石墨、超过 60% 的锂化学品、70% 的精炼钴以及 40% 的精炼铜,均由中国生产。尤其是石墨阳极的端到端生产环节,几乎被中国完全垄断,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风力发电机等产品的核心材料供应来源。
![]()
这种产业优势的形成,并非偶然所得,而是数十年产业政策引导与持续投资的结果。中国在 “十四五” 规划中为绿色投资预留了约 6 万亿美元资金,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构建起完整的关键矿产产业链。以锂资源为例,澳大利亚虽开采了全球近 50% 的锂矿,但其中 98% 需运往中国进行精炼加工,中国目前已掌握全球 65% 的锂精炼产能和 77% 的锂电池制造能力。
在钴资源领域,中国企业的布局更为深入。刚果(金)贡献了全球 73% 的钴产量,而当地 19 座钴矿中有 15 座由中资企业运营或投资。洛阳钼业、华友钴业等企业通过在非洲与印尼的项目布局,形成了 “从矿到电池” 的闭环产业链,即便资源产地不在中国,全球钴供应的经济命脉仍高度依赖中国的资本、设备与技术。
![]()
美方焦虑的本质
美方在报告中渲染的 “安全危机”,本质上是对全球供应链格局变化的不适应。长期以来,西方主导全球贸易规则,中国在国际市场中曾陷入 “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 的被动境地。在关键矿产领域,中国过去仅作为资源出口国,缺乏产业链话语权,而如今掌握全链条主导权后,自然让习惯了 “优势地位” 的美方感到不适。
这种不适背后,是美方自身产业链的短板。从资源禀赋来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并非缺乏稀土、锂、镍等矿产,但这些国家长期忽视精炼加工环节的布局,缺乏完善的工业体系与政策激励。精炼环节涉及复杂的化学工艺、高污染处理及高额投资,西方国家在环保压力与成本考量下,多年来逐步放弃了相关产能。
![]()
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学者指出,中国在关键矿产加工环节的成本优势显著,能够将产品价格控制在潜在竞争对手难以承受的水平,形成稳定的供应优势。伍德麦肯兹公司的研究显示,欧美若要重建完整的关键矿产供应链,至少需要 5 至 10 年时间,且期间成本上升将大幅削弱其相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口中的 “中国威胁”,恰恰是自身常用的贸易手段。为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美国禁止荷兰向中国出售先进光刻机,这种直接阻断技术与产品流通的做法,才是真正违背 “自由贸易” 承诺的行为。而中方实施的仅是出口管制,并非禁止出口,只要美国及其盟友的采购订单符合相关条件,均可获得正常批准。
![]()
调局数据显示,2020 至 2023 年美国石墨进口中 43% 来自中国。此前美国曾宣布对中国电池用石墨征收 160% 的高额关税,引发特斯拉、松下等厂商强烈反对。咨询机构 CRU 估算,这一关税将使电动车电芯每千瓦时成本增加 7 美元,每辆车电池成本上升逾千美元,最终仍需由美国消费者与相关企业承担损失。
供应链博弈
中方在关键矿产领域的地位,是全球产业分工与市场选择的结果。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在维护自身产业链安全的同时,也为全球新能源转型提供了稳定的材料供应。国际能源署的报告也承认,中国在关键矿产领域的布局,为全球清洁能源技术的普及降低了成本,推动了全球绿色转型进程。
![]()
美方发布的这份报告,虽打着 “维护国家安全” 的旗号,实则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其提出的价格管制、加强监管等建议,本质上是试图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市场规律,扭转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劣势地位。但全球供应链的形成是长期市场选择的结果,绝非单一国家的政策能够轻易改变。
西方一直强调 “从实力和地位出发” 与中国打交道,如今中国在关键矿产领域拿出了相应的产业实力,却引发美方的焦虑与指责,这种双重标准显然站不住脚。随着中国产业升级的持续推进,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将进一步提升,西方需要学会适应这种新的国际格局,而非通过恶意炒作、政策打压等方式试图逆转趋势。
![]()
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的再平衡,注定是一个长期过程。中国的领先地位短期内难以动摇,但欧美国家也已开始加快相关产业布局。未来的竞争与合作中,唯有坚持公平公正的贸易规则,尊重各国产业发展路径,才能实现全球产业链的稳定与共赢。
中方不再甘当 “卑微甲方”,而是以自身实力争取合理权益,这正是国际秩序向更加公平均衡方向发展的体现。并非要争夺霸权,而是要在国际规则框架内,捍卫自身合法权益,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共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