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实实上班,踏踏实实过日子。”
这话听着挺正能量,可现实是:你再努力打工,也很难跳出“穷忙”的怪圈。不是说打工可耻,而是——靠一份工资,想实现自由、财富、人生掌控权,基本是做梦。
我认识一个中年人,45岁,在一家工厂干了快二十年。每天早七晚八,加班加点,工资从最初的两千涨到现在的八千。听起来不错?可他儿子上大学、老婆没工作、父母要吃药,八千块刚够糊口。前阵子工厂裁员,他被“优化”了。简历投了一圈,没人要。45岁,成了“高龄劳动力”,企业嫌你成本高、体力差、没潜力。他蹲在路边抽烟,说了一句话:“我一辈子没偷懒,为啥老了反而没饭吃?”
这不是个例。打工的本质,是出卖时间换钱。你的时间是有限的,一天24小时,睡8小时,通勤2小时,真正工作10小时,换一份死工资。你干得再多,老板赚得更多。你加班到凌晨,公司股价涨了,可你工资没变。你生病请假,考勤扣钱,可公司不会因为你少干一天就垮。
再看另一个例子:两个同学,一个毕业进大厂,月薪一万二,稳稳当当干了十年,现在月薪两万五,还是基层员工。另一个折腾几年,开了个小吃摊,最开始月入三四千,被人笑话“不如去打工”,可三年后开了三家店,月入五六万。你说谁更“稳定”?打工的稳定,是虚假的稳定。你永远在别人制定的规则里打转,升职靠领导心情,加薪靠公司效益,裁员名单上,永远有你的名字。
更扎心的是:打工磨人,不光是身体累,更是心死。每天重复同样的事,开不完的会,写不完的PPT,应付领导的情绪,忍受同事的甩锅。你渐渐没了激情,没了想法,连周末都懒得动。你开始安慰自己:“就这样吧,至少有份工作。”可你心里清楚:这不是生活,是熬日子。
还有人说:“我没本事创业,只能打工。”可问题是,不是非要创业才不算打工。你可以做副业、搞技能、拍视频、接私活,哪怕只是多一条收入渠道,也比把所有希望押在一份工资上强。可太多人,宁愿抱怨工资低,也不愿花一小时学点新东西;宁愿吐槽老板抠门,也不愿晚上搞点小生意。
我老家有个表姐,白天在超市上班,月薪三千五,晚上直播卖货,半年后粉丝破十万,现在月入三四万,直接辞职单干。她说:“我不是不想打工,是知道打工永远翻不了身。”她不是天才,只是比别人多走了一步。
更可怕的是,科技正在淘汰大量打工人。AI写报告、机器人做客服、自动化流水线……你以为的“铁饭碗”,可能下一秒就被系统取代。可你还在为五险一金、年终奖那点事纠结。醒醒吧,公司不养闲人,更不养“可替代”的人。
还有人迷信“大厂光环”,觉得进大公司就安全了。可看看这些年,大厂裁员多狠?35岁危机不是段子,是血淋淋的现实。你熬到中年,体力拼不过年轻人,薪资又高,企业第一个砍的就是你。你辛辛苦苦二十年,可能一朝回到解放前。
对此,怎么看?跟往常一样,谈谈我个人的两点看法:
第一,打工可以是起点,但绝不能是终点。年轻时打工学技能、攒经验,没问题。可如果你一辈子指望工资涨到“财务自由”,那基本没戏。真正的安全,是拥有“不上班也能活”的能力。无论是副业、投资、技能变现,还是轻创业,你得有一条“逃生通道”。不然,一旦失业、生病、中年危机,你连反抗的资本都没有。
第二,别把“稳定”当信仰,它可能是最大的陷阱。很多人宁愿拿四千五的死工资,也不愿冒一点风险去尝试。可真正的风险,不是失败,而是一辈子原地踏步,到老了才发现,自己什么都没留下。世界在变,你不变,就被淘汰。与其等被裁,不如主动突围。
说到底,打工不是错,错的是把打工当成唯一选择。你可以打工,但别让打工定义你的人生。
你可以朝九晚五,但别让朝九晚五锁死你的未来。
这个社会,从不奖励“老实人”,
它只奖励——敢想、敢做、敢为自己负责的人。
别等到45岁被裁的那天,才后悔:
“早知道,就不该把一辈子,押在一份工资上。”
共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