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越穷、越干越没钱,打工人内卷导致工资被压,百姓如何翻身
我们明明比父辈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什么口袋反而更空了?这不仅仅是感觉,更是一种冰冷的现实。
问题到底出在哪?或许并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努力”这两个字,正在一套我们看不见的规则里,被快速稀释,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努力真的有用吗?怎么才算是真正的努力?
一个经济学上讲不通的怪象正在上演:在一个行业里,干活的单价越降越低,涌进来的人反而越来越多。
![]()
想想十多年前,送一趟外卖能有十块十五块的收入,而现在呢?可能就剩下一两块,甚至几毛钱。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穿梭在城市里的骑手大军,预计将从2016年的两百万,膨胀到今年的一千万以上。
这背后,是一种无声的“压力测试”。资本就像一个精明的买家,它不问你的劳动值多少钱,而是不断试探你的底线:为了活下去,你最低能接受多少钱?
只要你因为房租、房贷的压力接下了这个低价单,那么,这个价格就成了新的“市场价”。你的承受力,成了他们给你劳动的定价标准。
![]()
这股风气,从街头巷尾的配送路线,早已悄悄吹进了工厂车间和写字楼。
过去工厂里天经地义的八小时工作制,不知不觉变成了十小时,甚至十二小时。曾经让你期待的“加班费”,现在换了个名字,叫“绩效奖金”,你得先完成苛刻的目标才能拿到,本质上是把本该属于你的东西,变成了对你的“赏赐”。
与此同时生活成本却在猛涨。在某个南方大城市,一套两居室的月租金,五年时间里就能从四千块跳到六千块。你的工资涨了吗?那些行政、客服岗位的基础薪酬,纹丝不动好几年了。就算是技术岗,那点涨幅也早被菜价甩在了身后。
![]()
结果就是你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才能勉强维持过去的生活水平。你工作的时间被拉长,但单位时间的价值却被严重压缩了。我们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在经历着一场严重的“通货膨胀”。
当蛋糕不再变大,抢蛋糕的人却越来越多,会发生什么?资方很聪明,他们不会亲自下场激化矛盾,而是巧妙地把压力转嫁,让劳动者自己和自己人“卷”起来。
劳动力市场人满为患,让“有份工作就不错了”成了许多人的卑微心态。这种心态,恰恰成了资方可以随意拿捏的软肋,让他们拥有了巨大的选择权和议价权。
于是各种不合理的规则开始大行其道。“七天无薪试岗”这种把人当免费劳动力的条款,从一开始的奇闻怪谈,慢慢变成了不少公司默认的“潜规则”。
![]()
一个人的妥协,就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有人为了得到一个职位,主动表示可以接受更低的薪水,那整个行业的薪酬标准就会被拉低一截。
所有人都被卷入了一场无法退出的“囚徒困境”。每个人都清楚加班内耗没有意义,但又害怕自己不“卷”,就会被那些“更能卷”的人替代。大家心里都盼着有人能站出来,去争取应有的权益,但又生怕那个出头的椽子是自己,万一丢了工作怎么办?
所以大家只好选择一种更安全的方式:比赛谁更能熬,更能忍。
![]()
这种竞争最终催生了大量的“无效努力”。竞争的焦点,不再是谁能给公司创造更多实实在在的价值,而是谁看起来更忠诚、更能吃苦。
于是“表演式加班”开始盛行。明明手头的活早就干完了,也要在办公室枯坐到深夜,然后在工作群里发一张灯火通明的照片,以示“积极”。
大量的时间被耗费在复印文件、录入数据这种低技术含量、随时可以被替代的工作上。这种内耗,换来的不是成长,而是颈椎病、胃病和无尽的身心俱疲。
![]()
难道就这么认命了吗?当一个骑手发现,他跑一单挣的钱,还抵不上给电瓶车充电的电费时,这场无效的游戏,就进行到了一个理论上的临界点。他会停下来,因为再继续就是纯粹的亏损。
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意识到,自己陷入困境,不是因为自己懒惰或愚笨,而是背后有一套系统性的压榨逻辑在运转。这个认知的转变,就是破局的开始。
真正的破局,不是比谁更能忍耐,而是要从这场低水平的消耗战中抽身出来,重新夺回对自己劳动价值的定义权。这是一场从“被动求生”到“主动谋发展”的战略转型。
第一步就是停止在原地打转的“无效努力”,去构建自己的“核心价值”。
![]()
与其在办公室里表演给谁看,不如把时间花在投资自己身上。一个做客服的,可以去学学数据分析。一个超市收银员,可以下班后去考个会计证。这些案例告诉我们,当你掌握了难以被替代的技能,你的议价能力自然会天翻地覆,工资翻倍也不是天方夜谭。
其次要学会拒绝“情绪内耗”,给自己划出一条清晰的“个人边界”。
看到别人在朋友圈晒加班,别慌,专注于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这才是正道。同时开始理性地规划自己的财务,学着记账,砍掉不必要的消费,努力攒下一笔应急资金。这笔钱,不仅仅是钱,更是你在面对不公时,敢于“用脚投票”的底气。
![]()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调整我们内心的那把“尺子”,重新想一想,到底什么才是成功。
如果成功仅仅意味着账户上的数字,那我们很容易被资本的逻辑牵着鼻子走,陷入无休止的比较和焦虑中。但如果我们把健康的身体、和家人相处的时间、个人的心智成长,都纳入成功的评价体系,我们就会发现,为了那点被稀释的工资而牺牲这一切,是多么不划算。
“越努力越穷”这个魔咒,本质是我们的劳动价值被严重低估和扭曲的结果。
![]()
破除它的道路,始于每一个普通人的觉醒。当我们不再默默忍受,不再参与那场“向下的竞赛”,而是开始专注于打造自己真正的价值,守护自己生活的边界时,我们不仅是在为自己“翻身”,也是在为整个环境注入一股清流。
当越来越多的人这样做,那股集体的力量,终将推动整个天平,向着尊重劳动、尊重价值的方向,慢慢回归。这才是让奋斗重获尊严的唯一路径。
![]()
信息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