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娱乐原创
文|小福 编辑|朴芳
“这是AI诞生以来,我看到的最牛逼的一个AI视频。”相信看过这档“AI综艺”的很多人,都会发出和这条万赞评论相同的感叹。
最近,一档名为《把远古沧龙做成六道菜》的AI综艺在B站爆红。该作品设定为“全世界6位厨师如何把灭绝了6500万年的远古沧龙做成6道菜”,目前已更新三期,单期长度在6分多至9分不等,累计观看已逼近千万,其中第一期就突破了740万。
![]()
更让大家意外的是,这一系列作品并非出自专业团队,而是一位普通UP主在下班后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
AI 并没有取代人,但它正在放大一个人。
当AI遇到综艺叙事
一个人=一支制作团队
你没眼花,这就是比“正版还正”的《地狱厨房:白垩纪挑战》。在霸王龙主厨的开场下,来自6个国家的厨师开启了这场以远古沧龙为食材的美食争霸赛。

《把远古沧龙做成六道菜》的“好看”,并不仅仅依靠题材猎奇或噱头,而是来自成熟的综艺叙事逻辑与AI执行力的结合。如果只看成片,许多人甚至难以分辨其AI属性。
它既复刻了美食综艺的严谨结构,又充满网络化幽默与无厘头桥段:
例如印度选手Kumar在印度神曲bgm中端出一盘“致敬”九转大肠的原味沧龙咖喱大肠,惨遭霸王龙主厨请出赛场。

而在镜头给到上海主理人辛西娅时,她还手动掏出音响,在《舌尖上的中国》的经典配乐中完成高端食材的简单烹煮。

韩国厨师敏智还没开始做菜就来了出悲情韩剧场景,气得主厨怒砸音响。日本厨师“静默之刃”直接略过做菜过程,谎称自己用了时间暂停,在闪回中切换到真人版《进击的巨人》《银魂》式中二戏码。

而当曾经在“中国旧东方国际烹饪学校”进修过的美国厨师亚兰顶着一脸黑灰说出“黑哥们的语言是不通的”,伦敦厨师汉尼拔轻描淡写地说出“做人”,镜头却给到他案板上的鱼头人——那种荒诞感、幽默感与熟悉的真人综艺节奏几乎重叠。

《把远古沧龙做成六道菜》不只是AI特效的堆砌,而是一次完整的综艺模仿秀。它拥有上集回顾、赛程节奏、彩蛋设计,甚至为不同国籍的厨师配上了口音、性格与叙事线。信息密度高、镜头组织自然、节奏流畅,堪称“一个人拍出了AI版《地狱厨房》”。
UP主黄浦江三文鱼在采访中介绍,光是6分23秒的第一期视频,就花费两周时间写了近20万条提示词,轮番调用5个AI模型,生成了1000多条废片。
而由于AI视频生成存在天然限制——单次最多10秒,且5秒以内才可控。这意味着6分钟成片至少需要拼接75个片段,且每个镜头都像开盲盒。整部作品,他共计使用了十余个AI模型。
在整个过程中,他还需手动校准不同AI模型生成的人物形象与素材一致性。这种近乎执念式的人工微调,正是AI视频连贯性的根本。
网友的反应从震撼到狂热。大多数人惊叹“这不像AI做的”,也有人因此重新审视AI视频的潜力。这样高的完成度甚至让一部分曾经质疑AI视频的用户对此有了很大改观——实话说,犀牛君也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当然,也有质疑声。一些评论认为“20万个分镜词,看似很难,其实没有任何门槛。中文网络产出量最大的就是各种网络小说和写手。这种所谓AI视频赛道一出现,2,3个月内就会被冲烂。不说专业写手,半兼职写手的产量和质量感觉要比这个作者好些。”
但无论如何,《把远古沧龙做成六道菜》已经证明了:AI创作的门槛虽低,完成度的上限却极高。
《把远古沧龙做成六道菜》是人类叙事逻辑与AI制作执行能力深度协同的产物。它既不是纯技术实验,也不是传统意义的娱乐节目,而是综艺逻辑在AI时代的第一次成功迁移。
内容行业变化再响前奏
在我们看来,这部AI综艺的价值远不仅在于它火了,还意味着AI不只是“辅助工具”,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内容结构逻辑。它让一个人可以承担整个节目组的工作:编剧、导演、剪辑、后期统筹、特效执行——AI在“让创意落地”这件事上第一次真正实现了普惠。
过去几个月,我们在B站、小红书上看到越来越多AI视频登场。
例如让一只小狗化身“超人小狗”去完成各类不可能任务的治愈系视频、用AI脑补五十年后乙游玩家老去的模样,亦或是把AI当做造梗机器、创造荒诞搞笑的AI街采视频,甚至,你可以将AI生成视频作为ASMR助眠视频。
![]()
这些内容虽然形式各异,却都获得了数以万计的点赞与播放量,显示出观众对AI内容的接受度正迅速提升。
而《把远古沧龙做成六道菜》的出现,进一步证明了AI与长内容之间存在深度兼容性。
对于那些有创意却缺乏专业设备与团队的个人创作者而言,AI是最直接的“能力放大器”。它极大程度降低了内容的试错门槛,无论是AI综艺亦或是AI影视、动画,只要创作者愿意投入时间,创意完全可以自己“茁壮成长”。
这或许会利好更多缺乏剪辑、拍摄经验的个人创作者找到方式重新加入内容创作战场,甚至成为内容创新前锋。
而对于内容行业,这部AI综艺则解答了AI模型该怎么用更合理。
譬如在以往,验证一个新节目模式的成本极高,而AI可以先行建模、快速生成样片,为节目企划提供“视觉化验证”。这意味着未来综艺、动画乃至电影的开发,都有可能先用AI跑一个“预演版本”,以此替代更加低效、抽象的PPT提案。
当然,如果公司试图直接用AI“降本增效”量产内容,仍难逃失败。AI能让创意放大,却放不大“心血与时间”。《把远古沧龙做成六道菜》的精致感,正源于作者对细节的执着与持续调校。对大多数内容生产公司来说,AI更像是“研发工具”而非“流水线工人”。
AI正在成为内容行业的第二生产力,但真正决定作品质量的,依然是人。《把远古沧龙做成六道菜》不是AI取代人的例证,而是人借助AI释放潜能的范本。
AI不是终点,而是一种新的起点。
AI内容创作,依旧充满想象空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