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最新进展 附:4个重点企业介绍
2025 年成为全球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产业从技术验证迈向商业化落地的加速期,政策端的适航体系优化与技术端形成双重驱动,推动行业进入综合实力比拼的新阶段。以下聚焦沃飞长空、Joby、Archer、Wisk、中国商飞五大企业的核心进展,解析 eVTOL 产业的发展脉络。
1、沃飞长空
代表机型
AE200是沃飞长空全自研战略产品,是专为城市立体交通设计的6座级纯电动有人驾驶载客eVTOL,客舱支持灵活布局,具备安全、经济、舒适、环保等多方面优势。AE200机长 9.9 米、翼展 15 米、机高4.4米,巡航速度 230km/h,航程 200 公里。
![]()
工作原理
作为采用倾转旋翼技术的eVTOL,AE200核心的 “八轴内四倾转” 构型具备优异的动力系统故障处置能力,兼顾垂直起降灵活性与固定翼高速巡航效率,有效保障了机动性、安全性的平衡;采用八套双余度分布式电驱动系统,搭载四组电池包,具备先进的电池管理及热失控管理系统;地面状态下,所有螺旋桨包络均位于安全高度以上,保证运营和维护安全;全机旋翼分布在三个高度层,且采用侧倾安装设计,有效规避人员和机载设备受击风险;机身 80% 以上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兼具轻量化与高强度;同时搭载了SVO1级辅助驾驶技术,有效提升运营本质安全性1-2个数量级。
技术优势
沃飞长空旗下自研eVTOL产品AE200具备安全、经济、舒适、环保的优势及特点:
在安全性方面,AE200具备高性能倾转旋翼构型设计,采用“八轴内四倾转”构型,具备优异的动力系统故障处置能力,有效保障机动性、安全性的平衡;同时,AE200具备业内领先的eVTOL航空三电系统,在电池管理系统BMS以及SVO1辅助驾驶技术等关键层面提升安全性,保障产品的快速推广应用。
在经济性方面,AE200采用纯电动设计,高效节能,并且其垂直起降技术与现有地面起降环境兼容。
在舒适性方面,AE200采用公务舱等级的座椅宽度与间距,结合NVH技术,全程低振动,营造舒适的座舱氛围和宽敞的舱内空间。动态飞行时,舱内接收到的声音分贝数仅为60dBA,巡航舱内噪音达到高铁水平。
在环保性方面,AE200的纯电驱动、零碳排放,对环境友好。采用多种降噪设计,飞行时低于城市背景音,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最新进展
适航层面,当前AE200-100率先进入型号合格证取证的第四阶段(共五阶段),适航审定进度在国内同类产品中保持领先。生产许可证方面,2025年5月,生产许可证(PC)申请获得局方受理,8月,沃飞长空“生产质量系统”文件正式获得PC审查组批准,标志着公司PC取证完成阶段性的实质性里程碑。
技术研发层面:2025年9月,AE200-100首架机在成都正式下线。这不仅标志着AE200-100首架机的机体大部段对接和核心机载系统安装工作正式完成;更标志着国内大型载客eVTOL研发进入新的里程碑,沃飞长空正式迈入适航取证全面冲刺与量产机型预生产阶段。
商业化层面:AE200已储备千架商业订单,显示了市场信心,为未来商业运营打下基础。
同时,沃飞长空以直升机为主体,获得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西南地区管理局颁发的CCAR-135部运行合格证,这是瞄准未来低空应用场景能够落地实现的第一步,意味着企业具备了可通过直升机“先行先试”,验证低空场景航线运营的全流程能力。一方面,目前的运营经验可为后续运营eVTOL产品储备技术能力,识别在运行中的风险,建立风险源库,反馈优化设计,并在未来交付中提醒客户做防范。另一方面,也可为现有135部的运营商们后续使用eVTOL提供能快速复制、“拿来即用”的低空经济解决方案,加快解锁低空应用场景,助力国内低空经济完成“新道超车”。2025年10月,沃飞长空助力“川渝低空文旅走廊”正式启航,范围涵盖四川、重庆区域内的各大代表性景区,计划前期先使用传统直升机验证测试景区间转场和观光飞行航路,后期更换为沃飞长空旗下AE200,从线到网,构建低空文旅新格局。
产能布局:位于成都的全球总部基地一期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预计2026年正式投产使用,首年产能正有序释放并已获市场踊跃认购。
2、Joby
代表机型
Joby S4,为 4 座级有人驾驶 eVTOL,搭载 6 台倾转旋翼,最高时速达 322 千米 / 小时,航程延伸至 240 公里,噪音仅为传统直升机的 1/100,适配城际通勤与高端出行场景。
工作原理
基于倾转旋翼技术与分布式电力推进系统,通过多电机协同工作实现垂直起降与高速巡航的模式转换。配备丰田定制高能量密度电池,动力系统采用多重冗余设计,任一电机故障时可通过剩余动力单元维持飞行安全,符合民航级安全标准。
技术优势
作为全球首家通过 SPAC 上市的电动航空企业,拥有先发优势与 FAA 135 部航空承运人证书加持。丰田集团超 8.94 亿美元的战略投资为技术迭代提供资金保障,倾转旋翼技术的成熟度与安全性经多年验证,在国际市场认可度极高。
3、Archer
代表机型
Midnight,4 座级短途通勤专用 eVTOL,机身仅重 1.2 吨,最大航程 160 公里,巡航速度 241 公里,可在普通停车场大小的场地完成起降。座舱采用可调节透光舷窗与可回收织物内饰,兼顾实用与环保理念。
工作原理
采用复合翼设计与 12 电机分布式推进系统,能源转换效率达 92%,较行业平均水平高 8 个百分点。垂直起降依赖多旋翼协同提供升力,巡航阶段通过固定翼与推进电机组合降低能耗,纯电驱动实现零排放,契合可持续航空发展趋势。
技术优势
2024 年 6 月获得 FAA 135 部双认证,精准定位短途旅行市场形成差异化优势。极简主义机身设计减少 30% 空气阻力,环保材料的应用与高效电推进系统结合,使运营成本大幅降低,单公里成本预计可降至 1.5 美元。
4、Wisk
代表机型
Cora,2 座级全无人驾驶 eVTOL,机身宽仅 6.4 米,最大航程 140 公里,巡航速度 160km/h,无需飞行员即可完成飞行,乘客通过手机 APP 即可预约行程。其紧凑的尺寸设计适配城市密集区域的起降需求。
工作原理
采用 “无尾翼分布式推进” 设计,通过 12 个电动螺旋桨构建无单一故障点的动力系统,安全冗余达民航客机标准。搭配自主研发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可实现 100 架以上 eVTOL 的同时调度、动态航线优化与自动避障,支撑全无人驾驶模式下的高密度运营。
技术优势
全球首个实现全无人驾驶 eVTOL 载人试飞的企业,在自动驾驶算法与空中交通调度领域积累深厚技术壁垒。与新西兰、美国等多地政府建立合作,率先探索 “公共交通 + eVTOL” 的商业化模式,准点率可达 98%。
总结
2025年,全球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产业正从技术验证迈向商业化落地。行业在适航认证与商业应用上取得显著进展,例如2025年9月,沃飞长空AE200-100首架机在成都正式下线。这不仅标志着AE200-100首架机的机体大部段对接和核心机载系统安装工作正式完成;更标志着国内大型载客eVTOL研发进入新的里程碑,沃飞长空正式迈入适航取证全面冲刺与量产机型预生产阶段。,Joby Aviation加州工厂投产并计划年内启动商业运营。企业竞争聚焦适航取证进度、产能建设与商业化订单,共同推动城市空中交通从概念走向现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