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2
人们常说“养儿防老”,可现实有时却残酷得令人窒息——有人非但没有尽孝,反而将生养自己的母亲推入深渊。
3
近日,江苏常州一起儿子殴打92岁高龄母亲的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已引发广泛关注。事件发生至今已有三天,涉事男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正等待司法机关的进一步处理。
![]()
4
尽管目前的结果看似正义得以伸张,但深入挖掘这起悲剧背后的真相,却让人愈发坐立难安。一个年过半百、外表体面的男人,为何会对亲生母亲痛下重手?其行为背后隐藏的家庭矛盾与人性扭曲,远比表面更加复杂。
5
更令人担忧的是,从周边居民透露的信息来看,想要让这名施暴者受到应有的严惩,或许并非易事……
![]()
6
监控下的暴行,男子被刑拘
7
事情发生在11月10日傍晚6点15分左右,正是城市逐渐亮起灯火、家人围坐共进晚餐的温馨时刻。然而在常州嘉泽镇的一栋两层民房内,上演的却是触目惊心的一幕。
8
据当地官方通报,受害老人名为陈某琴,现年92岁,一生历经动荡岁月,熬过了战乱、饥荒和时代的变迁,本应安享天伦之乐,却在家中的水泥地上遭受了来自亲生儿子的暴力对待。

9
原本以为年近百岁的她早已远离纷争,可在最该被庇护的地方,却遭遇了最为残忍的伤害。
10
网络流传的监控视频清晰记录下了全过程:起初是母子间言语争执,话音未落,其子便突然动手,一把将年迈的母亲像物品般拎起,随即狠狠摔向地面。
![]()
11
而这仅仅是一场噩梦的开端。接下来的画面更是令人不忍直视——他用脚猛踹老人躯干,拳如雨下地击打她的头部与身体,动作凶狠且毫无停歇之意。
12
据悉,这名施暴者名叫杨某中,今年55岁,平日里穿着整齐,西装革履,外人看来颇有几分“成功人士”的模样,谁曾想这般表象之下竟藏着如此冷血的内心。
![]()
13
在连续扇打母亲脸颊后,他又接连挥出数记重拳,落在老人瘦骨嶙峋的身体上。整个过程中,老人只能发出微弱的呻吟与哀求,声音颤抖而凄厉,却未能唤回一丝良知。
14
更令人心寒的是,施暴结束后,杨某中竟神情自若地整理衣领和袖口,仿佛刚才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拂去尘埃,随后若无其事地回到餐桌继续吃饭。

15
这种极致的冷漠与平静,比暴力本身更令人胆寒。而这段完整的影像资料,最终由老人的女儿对外公开,才使得这场家庭内部的罪恶暴露于阳光之下。
16
事发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多部门联动处置:警方第一时间控制嫌疑人,医疗团队紧急将陈某琴送往医院救治,民政部门也介入提供后续照护支持。
![]()
17
经过一天内的两次官方通报,事件逐步明朗化,央视等主流媒体相继跟进报道,社会舆论一片哗然。目前,杨某中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式进入司法程序。
18
这意味着,原本可能被归为“家务事”的纠纷,如今已上升为严重的刑事案件。无论最终判决如何,等待他的都将是法律的制裁。

19
依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可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若造成重伤或死亡后果,则刑期可延长至七年以上。
20
多位法律专家分析指出,杨某中的行为不仅手段恶劣、主观恶意明显,且发生在监控可视范围内,证据确凿,极有可能被认定为“情节严重”,面临从重处罚。
![]()
21
这一进展对关注此事的公众而言,无疑是一种情绪上的慰藉。然而随着更多细节浮出水面,尤其是邻居们的叙述,却为整起事件蒙上了新的阴影。
22
一些长期困扰网友的问题也随之浮现:既然女儿掌握视频证据,为何此前不将母亲接走?又是什么给了杨某中如此嚣张的底气,敢于屡次施暴?
![]()
23
邻居发声,想重判很难
24
11月12日晚十时许,红星新闻记者实地探访事发地点,并发布专题报道。据现场观察,事发房屋如今空无一人:杨某中已被羁押,其妻子不知去向,而老人则被女儿暂时接到家中照料。
![]()
25
表面上看,事件似乎告一段落,正义正在路上。但随着知情者的陆续披露,这起至亲相残的惨剧背后,折射出的家庭结构失衡与人性异化,远超大众想象。
26
有当地村民透露,陈某琴共育有五个子女,原居住于邻村,两年前因村庄整体拆迁,全家搬迁至现在的观后村安置区。
![]()
27
这一信息看似普通,实则可能是解开谜团的关键线索。“拆迁”二字,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既是机遇也是试金石,常常成为亲情崩塌的导火索。
28
过去几十年间,不少农村家庭因征地补偿一夜暴富,原本拮据的生活瞬间改观。但随之而来的巨额资金分配问题,往往引发兄弟姐妹间的激烈争夺。
![]()
29
我在查阅类似案例时发现,因拆迁款分配不均导致子女反目、甚至对父母施暴的情况屡见不鲜。金钱面前,血缘亲情有时不堪一击。
30
而杨某中正是这类典型人物之一。他手中握有拆迁所得的房产与款项,经济条件优越,加之其日常使用电脑熟练,推测其早年可能从事个体经营,具备一定社会资源。
![]()
31
更为关键的是,据邻居反映,陈某琴五名子女中,四人为女儿,杨某中是37岁时才得的唯一儿子。
32
在那个重男轻女观念根深蒂固的年代,这个“老来子”自然成了全家的掌上明珠,从小备受溺爱,凡事优先满足,缺乏规则约束。
![]()
33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处于过度宠溺环境中的孩子,成年后极易形成自我中心型人格,缺乏共情能力,习惯索取而不愿付出。
34
当父母年迈失去劳动能力,无法再为其提供物质或情感支撑时,这种角色反转会触发强烈的挫败感与怨恨情绪,进而演变为语言乃至肢体暴力。
![]()
35
更令人唏嘘的是,据老人女儿透露,此次并非母亲首次遭受殴打。长期以来,陈某琴一直选择沉默忍受,从未主动报警或求助外界。
36
这种“逆来顺受”的态度,无形中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使其愈发肆无忌惮,最终酿成监控中那般骇人听闻的场面。
![]()
37
此外,四个女儿均已外嫁多年,虽偶尔回家探望并送来食物,但由于各自家庭牵绊,难以长期陪伴照顾。
38
邻居还提到,陈某琴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健康状况尚可,能够独立做饭,拄拐散步,常坐在门前晒太阳。
![]()
39
只是近年来,人们时常听见她在门口用方言喃喃自语,甚至大声咒骂,母子之间争吵频繁,声音传遍整条巷子。
40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拼凑起来,勾勒出一幅令人窒息的家庭图景:一位孤独的老妇,在唯一的儿子掌控下苟延残喘;一个被宠坏的“宝贝儿子”,在金钱与权力双重加持下彻底失控。
![]()
41
更有网友猜测,拆迁补偿极可能全部或大部分流向了杨某中,其余四位姐妹或因不满分配结果产生隔阂,间接导致老人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42
最关键的是,即便杨某中已被刑拘,但从现有情况来看,要推动法院对其重判仍面临巨大阻力。
![]()
43
原因在于,陈某琴仅有这一名儿子,其他子女皆为女性。在传统宗族观念影响下,老人很可能出于“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在未来审理过程中选择原谅,请求从轻处理。
44
一旦被害人出具谅解书,将直接影响量刑幅度,极大削弱司法惩戒力度。这也正是许多类似案件难以实现真正正义的根本症结所在。
![]()
45
更重要的是,当前社会对于家庭内部暴力的认知仍存在盲区,部分人仍将此类事件视为“私事”,忽视其公共危害性。
46
如果我们不能打破“清官难断家务事”的陈旧思维,建立更完善的老年人保护机制,类似的悲剧恐怕还会再次上演。
![]()
47
![]()
48
49
50
51
总而言之,杨某中虽已被刑拘,但这并不意味着事件终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我们能否通过此案推动对老年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制度完善?又能否唤醒更多人对家庭暴力本质的认知?
52
面对亲情沦丧的深渊,唯有法律的刚性介入与社会监督的持续关注,才能守住人性最后的底线。
53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54
参考信源:
55
探访常州“男子殴打92岁母亲”事发地:邻居称老人四女一子 打人者为小儿子,曾听到母子吵架----2025-11-12---红星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