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老武这篇评论主要讲的是近期欧洲抵制中国制造、拆除华为设备的事情,让我们看看现在的欧盟究竟是多么害怕中国的崛起。
![]()
中美刚刚达成共识、贸易摩擦暂歇的档口,欧盟突然抛出了一记重磅炸弹。
27个成员国联手推进一项强制性法规,目标直指华为和中兴,要把这两家中国企业的设备彻底赶出欧洲电信网络。
更狠的是,欧盟还放出狠话,哪个成员国敢不遵守,就要面临诉讼和经济惩罚,就连非欧盟国家也被警告,用华为设备就别想拿欧盟的融资支持。
![]()
这场号称“保卫技术主权”的行动,说白了就是冲着中国制造来的,华为首当其冲遭遇当头一棒。
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欧盟这波操作,看似来势汹汹,实则藏着太多无奈和矛盾。
![]()
欧盟委员会负责技术主权的副主席汉娜·维尔库宁,最近提交了一份让外界震惊的提案。
![]()
这份提案要把之前的“5G安全工具箱”从建议升级成法律,不仅覆盖5G网络,还要延伸到固定宽带领域。
这意味着,欧盟成员国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阳奉阴违,必须无条件移除华为和中兴的设备,没有商量余地。
欧盟给出的理由还是老一套的“国家安全”,但从头到尾都拿不出任何能证明华为设备有安全隐患的实际证据。
更霸道的是,欧盟还打算搞“全球连坐”,那些接受欧盟“全球门户”计划援助的国家,要是敢用华为设备,直接就断了他们的资金支持。
![]()
这招跟当年美国胁迫盟友的手段如出一辙,只不过这次欧盟从追随者变成了主导者。
据估算,光是替换现有华为设备,欧盟各国就要掏出超过百亿欧元的成本,这对于经济复苏乏力的欧洲来说,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而且华为设备早已深度融入欧洲的通信基础设施,突然强制拆除,不仅可能导致网络不稳定,还会延缓欧洲的数字化进程。
![]()
欧盟的禁令虽然喊得响亮,但内部早就吵成了一锅粥。
德国作为欧洲经济巨头,59%的5G基站都在用华为设备,要是真要全面替换,数百亿欧元的投入让德国电信运营商苦不堪言。
![]()
西班牙更是直接用行动表达了不满,就在欧盟酝酿禁令的关键时刻,西班牙国王亲自访华,显然是想保住与中国的合作。
毕竟华为设备在西班牙运行多年,不仅性价比高,还保持着“零事故”的记录,突然换掉实在得不偿失。
其实不止西班牙,希腊、匈牙利等国也一直对限制中国企业持保留态度,这些国家心里都清楚,跟中国“脱钩”没有好处。
更有意思的是,欧盟一边喊着要抵制中国制造,一边又忍不住大量采购。
![]()
奥地利最近就引进了中国中车生产的双层列车,专门跑维也纳到萨尔茨堡的干线,还起了个可爱的名字叫“熊猫列车”。
有人质疑奥地利为啥不买欧洲本土列车,答案其实很简单,欧洲厂家交货太慢,瑞士供应商的订单要等八年才能交付,而中国企业不仅交货快,性价比还高。
这款“熊猫列车”虽然是中国制造,但内部装着奥地利的座椅和制动系统,还有瑞士的咖啡机,本质上是中欧合作的产物。
除了奥地利,匈牙利、塞尔维亚、捷克等国也早就用上了中国列车,对他们来说,好用、划算才是硬道理,没必要跟着欧盟的政治正确走。
![]()
欧盟之所以这么急于对中国制造下手,核心原因还是自身产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
欧盟委员斯特凡纳·塞茹尔内直言不讳,说中美竞争已经对欧盟形成了威胁,这话背后其实是欧洲产业的集体焦虑。
就拿汽车行业来说,这可是欧洲的支柱产业,创造了1380万个就业岗位,占欧盟经济总量的7%。
但今年前九个月,中国汽车在意大利的销量同比增长了近150%,反观欧洲本土汽车,产量预计要从1300万降到900万左右。
![]()
按照这个趋势,欧洲汽车的市场份额可能会从70%跌到55%,核心组件的自给率更是会跌破50%。
就连曾经的豪车“印钞机”保时捷,今年前三季度的营业利润也暴跌了99%,从去年的40多亿欧元变成了4000万欧元,惨不忍睹。
除了汽车,通信领域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
欧洲本土的爱立信、诺基亚,在技术和性价比上都拼不过华为,要是没有政策保护,市场份额只会越来越小。
欧盟心里清楚,论公平竞争,欧洲企业已经落了下风,所以才想出用立法制裁的办法,试图用行政手段阻挡中国制造的脚步。
说白了,这就是典型的竞争不过就“掀桌子”,把经贸问题政治化、泛安全化,完全违背了他们自己标榜的自由贸易原则。
![]()
欧盟可能忘了,中国制造能走进欧洲,靠的不是施舍,而是实打实的实力。
![]()
华为在欧洲深耕多年,不仅设备稳定可靠,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和税收,欧洲31个已部署5G的国家中,有15个超过三分之一的基站都依赖华为技术。
德国电信、沃达丰这些欧洲主流运营商,之所以不愿放弃华为,就是因为替换成本太高,而且短期内找不到能替代的产品。
特朗普之前都坦言,中国控制着全球磁铁的生产,要是中国不提供,全世界的汽车、互联网、家电都得停摆。
![]()
这背后其实是全球产业分工的结果,欧美国家不愿意干脏活累活,把需要辛勤劳动、环保要求高的产业转移到了中国,现在又反过来抱怨中国占了便宜。
就像奥地利采购中国列车,不是欧洲列车不好,而是中国产品既满足欧洲的严格标准,又能按时交货,还能节省成本。
这种性价比和效率,不是靠欧盟一道禁令就能抹掉的。
![]()
而且中国手里还有稀土这张王牌,稀土是新能源汽车、电子设备的核心材料,欧盟要想发展相关产业,根本绕不开中国。
欧盟的制裁,短期内可能会给华为等中国企业带来一些麻烦,但长远来看,只会倒逼中国科技企业加速自主创新,巩固技术优势。
![]()
欧盟这波全面制裁,看似是在“保卫技术主权”,实则是在给自己挖坑。
百亿欧元的替换成本、网络建设的延迟、产业竞争力的下滑,这些都是欧盟要付出的代价。
![]()
更重要的是,欧盟内部的分歧已经越来越明显,有的国家坚决执行禁令,有的国家却在偷偷抢购中国制造,这种撕裂只会让欧盟的政策难以落地。
其实欧洲的问题,根源不在中国制造太强,而在自身产业政策滞后、效率低下。
与其花大力气搞制裁、筑壁垒,不如静下心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用公平竞争赢得市场。
![]()
中国制造从来不是靠谁的施舍发展起来的,也不会因为谁的制裁就停下脚步。
欧盟要是真的想解决问题,应该回到合作共赢的轨道上,而不是搞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操作。
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关起门来发展,互相拆台只会两败俱伤。
欧洲的制裁能拦住中国制造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