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重庆两江新区正式成为行政区,渝北区、江北区成为历史
一路向北。
今天,重庆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介绍了重庆“两江新区”。这个早在2010年就成立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今天起正式有了“名分”。
据发布会介绍,此次行政区划调整涉及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以及江北区、渝北区和北碚区,主要包含2个调整项。
第一项调整:设立两江新区
依托两江新区国家级新区,撤销江北区、渝北区,设立两江新区。管辖原江北区、原渝北区(不含大湾镇、统景镇、大盛镇、兴隆镇、茨竹镇)和北碚区的水土街道、复兴街道、蔡家岗街道、施家梁镇、童家溪镇的行政区域。
第二项调整:调整北碚区管辖范围
将与北碚区国土空间定位趋同的原渝北区北部大湾镇、统景镇、大盛镇、兴隆镇、茨竹镇5镇划归北碚区管辖。
经过本次调整后,重庆辖25个区、8个县、4个自治县。其中,两江新区辖31个街道、11个镇,面积约1360平方公里、人口约352万,新的“两江新区”基本囊括了重庆北所有的强势板块。
两江新区成立,至少有3个层面的利好。
第一,解决交叉管理的问题。
两江新区之前实行的是“1(管委会)+3(行政区)”的联合开发模式,交叉管理难免会产生很多分工和协调问题。如今正式成立行政区,可以直接减少与原有行政区之间的协调成本。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央公园,之前中央公园分属渝北和两江管辖,南北发展极为不均衡,也限制了整个板块的发展,如今新两江新区成立后,这种分化就会得到彻底解决。
第二,有利于各板块合力发展,实现资源和产业的进一步升级。
重庆两江新区发展锚定上海浦东新区,但与浦东新区差距很大。去年浦东新区GDP高达约1.775万亿,位居全国新区的榜首,而两江新区去年刚突破5000亿,浦东新区是两江新区的3倍还多。如今正式成立行政区,能最大程度的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行政效率。
第三,为重庆城市发展划定主线。
这次新两江新区成立,相当于确定了重庆向北的主基调。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两江新区其实早在2010年就已经正式挂牌成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虽然此前各区有所分化,但实际上也是一盘棋统一发展的。此外,两江新区核心覆盖区域长期属于主城区(中心城区)范围,行政级别一直很高,如今行政区划的确认更像是一个“追认”。
整体而言,新区确认必然有助于两江新区更快的发展,但最快的发展阶段已经过去了,提升应该有限。
不过,对于重庆的市民而言,这仍然是一场关于重庆地理认知的剧变,柏树堡立交“江北区往左,渝北区往右”的路标,也将成为从前。
02
房地产下跌市场中,租金(收入)上涨或才是房价拐点
换个角度看问题。
在大多数人看来,房地产下行市场中,租金回报率对房价影响很大,即租金回报率越高,房价或可能越快企稳。
但最近,华创证券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探讨房价见底逻辑时,对租金(反映收入)拐点的判断比租金收益率更重要。
以下内容来自华创证券,供大家参考。
过去,国内住宅低租金收益率是因为居民住房偏好扭曲所致。但在市场下行周期下,房价单边上涨无望后居民的投资偏好开始纠偏,将终身收入的较大部分放在住宅上显然不再合理。
不过,当房价下行到一定程度,高能级城市部分买家可能会因为“按揭贷款月供=月度公积金+月租金”买房,从而带动一部分成交量。即当资产端收益率高于负债成本时,居民买房需求增加,反之,卖房需求增加。我们测算居民首套房负债端加权成本在2.58-2.85%,其中一二线城市约在2.79%(当前降至约2.6%)。
但在供给绝对过剩、预期不好的情况下,大部分卖家不会转售为租,供给依然大于需求,价格还会持续阴跌。
从买家的角度来看,我们测算一线城市在租金收益率约为1.9%时,基本可以达到“按揭贷款月供=月租金+月度公积金”(以京沪为例,参考2025年10月房贷利率测算)。此时刚需家庭购房后的现金流压力较小,在购房决策方面较为顺畅,这也是在房价下跌的过程中不断有需求释放的核心原因。但其实这里,居民忽视了首付的机会成本。
二手房交易的本质是居民间交换资产,并不是简单的供需关系,当居民收入好转,则买家出价能力改善,同时卖家持房能力增强,二手房挂牌量必然会下降,而成交价格逐步抬升;反之,若仍存在收入压力,即使成交量上升,价格仍然可能下跌。
当下香港房价止跌核心也是租金上涨,这也与地产后周期一致,其见底需经济回归潜在增速、居民收入好转。日美经验参考意义小,预测见底时间与跌幅意义不大,观测早周期政策、经济指标及挂牌量变化更重要,但目前暂未看到挂牌量显著下滑。
03
弱基本面下的转机:房地产复苏的4个“微弱”信号
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
在上个月的文章评论区,我们做了一个关于房价涨跌预期的调查。出乎意料的是,在这篇十几万人参与讨论的文章评论区,80%的人在骂高房价,但在房价涨跌的投票里,更多的人却选择了“支持房价上涨”。
![]()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跳转链接查看原文及评论区。
但如果你现在去问任何一个你身边的人:“房价还会涨吗?”
得到的答案肯定都一样:“不会”。
这就是当前房地产市场最真实的模样——长期高期待、短期低预判、现实弱基本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都迫切的想知道,市场何时会见底?实际上,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微弱”复苏的信号!今天的文章我们分享最近观测到的一些重要信息,你可以不相信这部分逻辑,但这些事实你必须要看到。
一、10月CPI同比转跌为涨
昨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0月CPI(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达到了0.2%,创下了8个月来最高(9月该数据为下降0.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连续第6个月扩大。
值得参考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上一轮通缩时长是5年,而本轮通缩已经超过4年,现在大概率处于通缩的末期。(观点参考:刘晓博说财经)
二、房价止跌内生基础存在
国际比较来看,10个样本国家的典型房地产调整期在2年到18年不等,其中多数为5-6年,平均调整幅度为30%,对比来看我国的周期调整当前已经比较充分(北上广深下跌幅度都已经超过30%,调整时长近5年)。
典型城市房价走势图
![]()
此外,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一二手交易总面积和去年同期只有小幅下降,这说明置业需求仍在持续释放,但竣工和开工已经回落到了高点的六成和三成,新房供给已经明显收窄。
我们预计,2026年将是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的关键一年,部分企业可能来到周期底部,利润开始回升。因为2026年反映的基本是房企2023年的投资利润,而2023年开发企业普遍拿地还行。(资料参考:中信证券)
三、沪深300和中证500均已实现营收增速由负转正
根据沪深300和中证500连续5年都在榜企业的三季报业绩数据,今年三季度沪深300营收无论是相比去年三季度,还是相比今年一二季度,终于从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同比从-0.96%转正为3.64%,显然,从营收看,沪深300已触底反转,利润更是大幅增长了12.58%。
从中证500来看,三季度营收增幅今年来首次由负转正,对比去年从-3.93%转正为1.1%,利润增幅更是由去年的-12.83%大幅提升至20.65%。
这也再次证明了股市作为经济风向标的作用,最近2个月的股市热度,已经跑在业绩数据之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营收转正尚未传导到居民侧的收入,居民对经济的感受依然处于寒冬。接下来,仍需要继续观察企业营收转正的趋势是否能延续,如果趋势得以确立,企业收入增长会逐步传导到居民侧。(资料参考:重远投资观)
四、不良资产再次火热
“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最近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不良资产的赛道。包括远洋、融创、贝壳贝好家等房企,都在积极杀入不良资产。我们身边,也有朋友卖掉了一线城市的房子转而投入法拍房。
不良资产赛道上一次火热还是2022年,当时行业危机初现,一些危险企业试图通过资产转让自救或留足现金流,但当市场持续下行,企业开始躺平之后便不再愿意低价出售手中资产,另一边买方也属于“抄底抄在半山腰”。但如今,市场貌似进入了一个“谈价的好时机”,即虽然还没到价格底,但由于悲观预期,很多不良资产“还能再打10%”。
整体看,我们判断当前房地产市场虽然还没到底,但底应该不远了。
“还会有3年吗?”
“用不了那么久!”
04
广州顶豪百亿开盘背后的富人买房逻辑
天时地利人和。
2025年全国第一个“百亿开盘”的项目终于在这个月诞生。
11月7日,保利发展旗下广州保利·玥玺湾项目正式开盘,首开成交236套,单日实现认购金额106亿元,不仅刷新广州楼市销售纪录,还成为了2025年全国唯一单日销售破百亿元的项目。
根据开盘情况看,该项目建面均价17万元/㎡,最高单价突破30万元/㎡,总价段2500万起步,最高总价2个亿以上。据悉,项目开盘首日,多套过亿房源被抢购,据传有家族豪客一次性认购6套,单笔金额高达5亿元。买家包括实业老钱、琶洲互联网游戏科技公司老板、中国富豪榜500强榜上的大佬、香港富豪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从项目操盘角度,据测算该项目目前净利润约为18%~22%,内部收益率(IRR) 则达到35%以上。
从上海多个区越卖越贵的改善型豪宅(据我们了解,上海一些豪宅项目,今年来价格涨幅近万元/㎡),到杭州一圈层持续热销的高端改善项目,再到广州过亿豪宅的热卖,有钱人买起房来毫不手软的吗?
其实不然。
单就保利·玥玺湾来看,项目入市火爆的第一个原因在于供应稀缺。
项目地块为原南方面粉厂旧址,位于广州"珠金琶"三大CBD交汇处,是珠江最繁华江景段,地块在去年出让的时候就是广州当年总价地王。这样的土地,是当前市场重塑楼市价格拿出来的“压箱底”好地,是珠江新城十数年来罕见的供应,稀缺性不言而喻。对于富豪们而言,能买到这样的项目不仅靠有钱,也靠时代。
第二个原因则在于产品的升级。
项目是保利在“好房子”概念下的全新设计,突破性的设计、近130%的高得房率,都击中了豪宅客户的购买欲。而且从项目单价来看,保利·玥玺湾与周边顶级豪宅二手房价差不大(17-20万/㎡左右),但相较于10年以前的豪宅,同样价钱自然是买新不买旧的消费逻辑。
除此之外,“百亿首开”的成绩也与广州当前顶豪产品的供应量密切相关。
实际上,相比上海、杭州等热门城市,广州顶豪市场的供应规模明显偏小,且从供应区位来看,广州的核心顶豪区域相对集中,以珠江新城为主。而如果在杭州,从望江到奥体乃至拱墅,都有高端豪宅供应,整体呈现多点分布的格局,也就难以像广州这样首开“炸场”,上海也是如此,外滩、巨富长、新天地、陆家嘴、北外滩、徐汇滨江,甚至前滩、后滩,都是豪宅供应地。
整体而言,豪宅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最高购买力,是城市富裕阶层支付意愿的体现,价格体系自成一套逻辑(相较于刚需)。但这并不意味着越贵就会越受欢迎,绝大部分财富阶级对资产的估值都有更为清晰的逻辑,投资行为也更理性,他们愿意为足够稀缺的好产品买单,但当价格跳脱常规,有钱人更不是傻子。
『 产品介绍 』
《晨光地产行研》
房地产行业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刘晨光』先生主持出品
每2月一期
从国际视野、金融趋势、城市运营、财政运营、企业运营等多维度
全盘监测地产行业运行态势
前瞻分析影响地产走势的中宏观要素
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高质参考
帮助企业管理者洞察趋势,制胜未来!
数年打磨成型,获江浙沪派系房企高管盛赞
是房地产投资者必读的战略内参
市场瞬息万变,抓住关键信息,就能抓住发展机会
更多讨论,请联系我们
了解更多,请戳小程序 FOCUS地产战略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企业观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