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
小编发现又有网友
向我们“提问”了
![]()
小编马上找到口腔科专家
专家表示
嘴巴里长包
是非常常见的情况
有很多原因
比如
口腔溃疡、粘液腺囊肿、口腔炎症、创伤等
一旦发生
大家也不要太担心
可以先
保持良好口腔卫生、清淡饮食、注意观察
不过
如果这个包长期没有褪去
就要引起重视
及时就诊了
我也忘了何时有这个包
今年60岁的老刘(化名)怎么也没想到,“跟了”自己20多年的包,竟然是癌。
仔细回想,其实老刘也不记得自己嘴巴里右侧上腭(俗称天花板)上的的这个包,是何时长出来的了,只记得好像从自己30多岁起,似乎就“带着它”了。
这个包不痛不痒,不影响生活,摸上去不硬不软,大概像一颗小纽扣,老刘也就没在意。
这几年,老刘发现这个包“慢慢长大”,越来越“突出”,虽然还是不痛不痒,但是已经影响了他正常吃饭,于是来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魏栋主任医师的专家门诊。
完善相关检查后,魏栋主任医师发现老刘嘴里的这个包直径有5厘米,就像一个砂糖橘那么大,虽然并没有影响老刘的外貌,但其实已经严重侵犯了他的右侧上腭骨,而且会越长越大,需要尽快手术切除。
这个包“不简单”
魏栋主任医师为老刘进行了手术,顺利切除了肿瘤,由于这个肿瘤侵犯了他部分上腭骨,专家团队为他修复了缺失的组织、血管等,使得他术后的口腔功能不会受影响。病理检测结果显示,老刘嘴里的这个包是黏液表皮样癌!虽然属于低度恶性,但也可能会复发。
嘴里这个包存在了这么长时间,不痛不痒,怎么会是癌?老刘很纳闷。
魏栋主任医师表示,黏液表皮样癌是涎腺上皮源性肿瘤的一种。涎腺上皮源性肿瘤是起源于唾液腺上皮组织的肿瘤,分为良性与恶性两大类。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最常见,恶性肿瘤包括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等。黏液表皮样癌以低度恶性多见,预后较好;腺样囊性癌则侵袭性强,易沿神经扩散,术后易复发或转移。
“这种癌是低度恶性,生长较为缓慢,但任由它发展下去,不仅会越长越大,破坏骨骼、影响外貌,而且也可能发生转移,影响预后。”魏栋主任医师表示。
涎腺上皮源性肿瘤的形成与基因突变、慢性炎症、激素水平变化及环境因素等多种机制相关,辐射暴露、吸烟等也可能增加风险。根据病情,老刘不需要进行后续放化疗治疗,但要定期复查随访。
嘴里长包,什么情况要重视?
嘴里长包,其实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遇到的情况,那么如何判断情况严不严重呢?
浙大一院口腔科专家表示:一般情况下,嘴里长包很可能是口腔溃疡、粘液腺囊肿、口腔炎症、创伤等原因造成的,但如果发生以下情况,尤其是有龋齿、口腔卫生习惯糟糕、爱吃烫食物、抽烟、喝酒、嚼槟榔等人群,更加需要重视:
01包上有溃疡且超过2周
正常情况下,溃疡的病程不会超过2周即可痊愈,如果发现口腔内的溃疡超过2周还不愈合,一定要引起重视。特别要强调,病变早期疼痛可能不明显,仅有轻微的摩擦感,随着病情的发展、破溃,疼痛会越来越明显。
02口腔黏膜颜色异常
当口腔黏膜出现异常白色、红色、褐色以及黑色等,很可能是在提示上皮细胞发生变化,这些都可能是癌前病变,要及时进行处理。
03异常肿块长期不消
口腔内出现异常的肿块,质地较为坚硬,长期没有消退,就像上文中的老刘那样,那也要引起重视癌。
04引起口腔功能障碍
肿瘤侵犯到张闭口肌肉以及颞下颌关节时,会导致正常的开闭口活动受限,舌头变得不灵活,又或者有半边麻木的感觉。所以如果发生这些情况,也要尽快就医。
家人们,如遇这些情况,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检查治疗。自己在网络上查到的信息,或许可以作为参考,但最终的治疗方案,还是要听专业医生的哦!
本文专家
本文审核专家
本文为浙大一院宣传中心原创
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