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25年,俄乌冲突还在持续,西方制裁也没断,但俄罗斯经济不能停。
在经济持续承压、军工全面动员的背景下,克里姆林宫急于寻找“新鲜劳力”,填补国内不断扩大的用工缺口。
可俄罗斯没优先考虑邻近的中国,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印度和朝鲜。
一个是南亚科技劳工大国,一个是纪律高度集中的“特殊输出国”,两者看起来都远不如中国“顺手”,但中国人为何没被列入选项?
![]()
俄罗斯“招工难”背后的战争逻辑
俄罗斯现在的确缺人,自从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俄罗斯社会的正常用工秩序就被打乱了。
大量青壮年被征召入伍,不是在军队服役,就是被调去支持国防工业。
而军工体系的全面开动,不但没缓解民用产业的压力,反而让制造、交通、建筑等行业用人变得更紧张。
![]()
特别是2023年以后,俄罗斯政府为保住经济基本盘,开始依赖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刺激内需,修铁路、建工厂、扩产能,样样都得靠人力。
但原有的劳动力来源已经撑不住了,过去靠中亚国家大量输出劳工支撑的低端市场,如今也开始出现裂痕。
一方面是这些国家自己也面临经济转型,劳工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则是社会治安、语言沟通、文化摩擦等问题越来越多,引发了俄罗斯本地居民的不满。
![]()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的企业并不只是要“有人”,而是要“能干活”的人。
尤其是在机械制造、工程施工这些对技能要求较高的领域,企业更希望找到上手快、服从性高、稳定性强的人力资源。
这一需求让俄罗斯不得不重新评估“谁才是最好用的外来劳工”,于是,印度和朝鲜被搬上了桌面。
一个是熟悉国际劳务输出规则的市场型国家,一个是通过国家安排、成批派遣的“计划式输出者”,看起来比传统中亚移民更有“性价比”。
![]()
印度人和朝鲜人为啥被优先考虑?
先说印度,在全球范围内,印度的劳工输出已经不是新鲜事,到处都有印度技术工人、医护人员、建筑工地上的蓝领。
俄罗斯盯上印度不是因为便宜,而是因为有用。
尤其在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被西方技术封锁,那些原来靠从欧洲进口的设备、软件和技术服务,一夜之间断了线。
![]()
这时候,印度庞大的IT技术人才成了一个“挺合用”的替代方案。
据消息,12月,普京将访问印度,并且将要签署劳务合作协议,促进印度人去俄罗斯务工。而且和中亚移民相比,印度人在宗教、语言、法律意识方面更容易管理,不太容易引发社会紧张。
虽然也有“抱团”“不融入”这些问题,但从企业角度看,只要能干活,其他都好说。
![]()
再说朝鲜,这就不属于“市场劳工”了,而是“国家派遣”。
其实早几年的时候,俄罗斯就已经接纳了第一批朝鲜工人,主要集中在东部边境地区,参与铁路、矿产、建筑等工程。
更特别的是朝鲜工人被广泛用于一些特殊项目,比如扫雷、军工配套、无人机拼装等,这些岗位对纪律性、安全保密要求极高,恰恰是朝鲜劳工的“强项”。
![]()
从俄罗斯的角度看,朝鲜工人不用担心罢工,不会乱跳槽,也不会提出一堆条件,只要安排到位,就能安安稳稳干完任务。
而且通过国家合作渠道引进,流程统一、风险低,虽然朝鲜能提供的劳动力规模有限,但在特定领域,却非常合适。
对俄罗斯来说,现在要的是“够用、好用、稳定”的人,印度人和朝鲜人刚好卡在这几个关键词上。
![]()
中国人“没兴趣”
很多人可能会直觉地认为,俄罗斯不选中国人是因为“不想要”,但事实恰恰相反,中国劳动力没能进入俄罗斯移民名单,主要问题在“吸引力”不够。
先从经济说起,过去中国人出国务工图的是“挣得多”,但现在情况变了。
中国的城市工资水平,尤其是东北和内陆二线城市,已经普遍高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再加上卢布在近几年连续贬值,以人民币计算的工资缩水严重。
![]()
也就是说中国劳工如果去俄罗斯打工,有可能挣得还不如在家门口的工厂。
再来看用工环境,俄罗斯的生活成本、语言障碍、社会安全、文化差异这些现实问题,都是横在中国劳工面前的“门槛”,很多人去了就想回。
而最关键的是俄罗斯本身没有形成成熟的华人社区生态,没有归属感、没有基础支持,去一次俄罗斯,几乎等于“重新开始”。
![]()
还有一点也很现实,中国现在自己也缺人。
人口老龄化加速、制造业转型、服务业扩张,都让本国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上升,尤其是中小企业主,天天喊着“招不到人”,更别说还得跟国外抢人了。
一些研究显示,东北地区的年轻人对去俄罗斯打工毫无兴趣,甚至把俄罗斯列为“最不愿意去的目的地之一”。
![]()
从这些角度看,俄罗斯不是“不选中国人”,而是“选不到”,过去那种劳务互补关系,已经被现实的经济落差和社会吸引力彻底“冲散”了。
结语
俄罗斯当前的移民方向,并不是忽视中国,更不是政治上的疏远,而是一次典型的“现实主义”调整。
当下的俄罗斯,需要的是立刻上岗、能吃苦、技术够格的劳动力,而中国人在这条标准线上,既缺推力,也缺拉力。
![]()
中国的劳动力结构已经发生深层变化,不再是那个等待出国打工的“世界工厂”,而俄罗斯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条件,也不足以吸引中国年轻人“跨境打工”。
这就注定了,两国在劳务层面的“分道扬镳”。
参考资料
普京12月访问印度,双方将签协议推动印度劳动力在俄就业 澎湃新闻 2025-11-1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