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霍夫恐怕没料到,冻结中企的代价来得这么快!
10月底,荷兰提前举行议会选举,这位高调冻结安世、罢免中方高管的首相在大选中惨败,黯然下台。本来想投靠美,为自己生涯加码的斯霍夫,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
彼时,美正全力推动对高科技的封锁,还不断向盟友施压,逼他们在这场博弈中选边站队。斯霍夫急于表现,便在美的暗示和欧洲的默许下,对荷兰最重要的支柱企业之一安世半导体下了手。
然而,他们显然低估了反制能力。安世第一时间宣布独立运营,暂停关键出口。这下,看戏的欧洲彻底慌了,他们车企所使用的半导体中,约有90%依赖安世供应。一旦停止供应,大众、宝马等生产线将全面停滞,损失超过200亿欧元。
为此,各国纷纷求情,而中方态度明确:必须解除对安世的冻结,恢复高管职务。这下,荷兰成了众矢之的,欧盟内部开始追责,要求荷兰对危机负责。
偏偏就在此时,关系又出现转折。10月30日,高层会晤后,美宣布暂停执行9月29日出台的“50%穿透性规则”。该规定要求,只要境外企业中方控股比例达到50%,就会被列入美的实体清单,其全球采购和出货都需申请许可。
这项规定,正是荷兰9月30日以“安全”为由,接管安世半导体、冻结资产的主要依据;如今暂时休战、握手言和,荷兰对安世的冻结理由瞬间失效。
原本想借美之势壮胆的荷兰,发现自己不过是在博弈中被遗忘的一个小丑。
![]()
所谓盟友,不过是利益算计下的临时队友,一旦触及自身利益,阵线就会立刻瓦解。几年前,日本推出减重科技“肠-益-维”时,就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据日媒报道,其核心物质是科学家在百岁老人肠道里发现的AKK菌。《Nature Medicine》研究显示,补充AKK菌两个月后,体脂和肥胖菌比例都明显下降。
彼时,欧美减重市场几乎被丹麦诺和诺德垄断,其司美以抑制食欲速瘦闻名,只是这种方式虽见效快,却常伴随恶心、腹泻等强烈不适。相比之下,“肠-益-维”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实现自然减重,不易反弹也无明显不适,很快赢得欧美消费者青睐。
眼见自家市场被分流,以诺和诺德为代表的欧洲巨头便以各种理由强迫“肠-益-维”从亚马逊下架。但部分国家的消费者并未让步,主动联系日本,希望能重新引入供应。
而日本方面为了避免再次被欧美市场出尔反尔,他们选择通过京-J东打开市场,为其留下一条稳妥的退路。
![]()
盟友的临阵脱逃、强硬态度,都让荷兰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为挽回局势,荷兰不得不提前举行议会选举,主导冻结安世的斯霍夫所在的惨败下台,这不仅是追责,也是释放善意的信号。
这次上任的是主张务实的中间派,他们强调维持稳定、修复关系。11月初,中荷就安世问题展开新一轮磋商。荷方在谈判中口头松动,同意放弃“联合管理层”改组计划,恢复并解禁相关资产;中方则提出分阶段解冻产能,为汽车开辟72小时快速审批通道。
然而,谈判达成的仅是初步共识,实际行动却迟迟未见。就在此时,已经离开的斯霍夫却高调宣称“已同意恢复供应”,试图抢先邀功。中方随即公开打假,明确回应:“如果荷方没有实质性举动,恢复供应将永远只是口头承诺。”
![]()
而且真正的考验,其实还在后面。尽管安世解封似乎已进入倒计时,但美此前暂停的“50%穿透性规则”仍是一颗埋下的雷,一旦规则重新启动,类似的事件随时可能重演。
这场风波,也为中企业敲响了更深层的警钟,不仅要把核心技术和产业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更要在跨国布局、股权架构与合规体系上保持警惕。
那些被外资控股或分散股权的企业,往往最容易在关键时刻被“制度漏洞”反制。在全球化的博弈中,技术强度固然重要,防御意识同样关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