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员成长说 >>>
从打破对专业知识的“刻板印象”到坚定专业方向,从面对陌生人的“戒备拘谨”到主动跨文化交流,高中生朱同学的G5游学之旅,更像一场“打破固有认知、解锁自我可能”的成长冒险。
在这场跨越国界的旅程中,名校的学术氛围、课程的思想对话、文化的温暖碰撞,共同拼凑出他对未来的清晰蓝图。
一段飞往英伦的G5名校游学,会在一位高中生的成长道路上留下怎样的印记?本期“营员成长说”,带你走近高中生朱同学在英国的一段探索之旅。让我们一起倾听故事,见证蜕变。
![]()
朱同学
2025暑假新东方英国游学营员
17岁 高三学生
来自江苏省镇江市
参加项目:【暑假丨英国】名校1线-G5金砖大学巡礼+专业学术课程模拟+未来职场力培养游学项目
![]()

1
初遇英伦
打破名校的“距离感”
(朱同学与其他夏令营同学合影)
提到世界名校,在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中,总带着“高不可攀”的滤镜,或是源于对学术圣殿的敬畏,又或是被其辉煌的历史与严苛的录取标准所震慑。
然而,朱同学在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经历,却让他感受到了“名校的温度”。圣安德鲁斯大学始建于1413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该校坚持不进行本科扩招,保持着黄金师生比例,被称为欧洲高等教育的“教学典范”。
朱同学回忆道:“这里的教授和老师们虽然与我素不相识,却总是报以友善的微笑,主动点头问候。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常常会伸出援手,主动帮人解决遇到的种种问题,这让我感受到了这所学校的人文关怀。”
在UCL的居住体验,则像一种更缓慢而深刻的沉浸,当生活的轨迹与校园的脉搏同步,他不再是一个观望者,而是真切地在这里生活。
每天和当地大学生同吃同住,在住宿楼下的小场地,和当地的学生一起打球、一起讨论问题。这些细碎又真实的互动,让他不再是“隔着校园围栏看名校”,在异国他乡的陌生感也在慢慢化开,这种沉浸的体验,比任何“打卡”都更难忘。
![]()
朱同学
17岁
我会把它当成我的一个目标,然后去追寻他,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更加的往那个目标去努力,虽然它可能会很遥远,但我觉得它会是一个很好的激励,一个很好的动力。
在参访过程中,朱同学被英国名校浓郁的学术气息深深吸引:“我们走访了好几所学校,在图书馆和公共休息区,总能看到很多学生利用午休或课余时间,静静地看书,或者专注地在电脑前完成作业。”
他不禁想象着自己未来也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沉浸在思想的碰撞与学术的探索中。
一言一行里满是对知识的赤诚热爱,这份感染力,也让一颗渴望深耕学术、奔赴名校的种子,在朱同学心中悄然扎根、萌芽。
2
课程与职业体验
在探索中锚定未来
如果说访校之旅让朱同学真切感受到了名校独有的氛围,那么沉浸式的课堂体验,则是让他得以近距离触摸知识的最前沿,也让他对“专业”二字的理解与认知,在潜移默化中愈发深刻。
在格拉斯哥大学关于AI的辩论赛中,朱同学最初心里还有些不以为意:毕竟这是个被反复提及的话题,他总觉得辩论可能难出新意,甚至会有些枯燥。
但当现场围绕AI的影响、边界展开激烈讨论时,他的想法彻底改变了——也是在这时,他第一次跳出课本框架,清晰地认识到:AI不只是一行行“算法”代码,更是与伦理考量、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深刻命题。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探讨的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人工智能所给我们带来的算法上的利与弊,更包含算法背后的伦理问题。”
在由浅及深的不断挖掘和探讨当中,这场从“技术”到“人文”的辩论,让朱同学对AI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朱同学对于AI的焦点也从单纯的算法层面,逐渐深入到背后的人文关怀之中,对以后的思考和认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皇家法庭模拟活动,对真实刑事案件的审判中,最后由于缺少有效证据对于“无罪”的判断和反转,彻底扭转了朱同学以往对法律专业“枯燥”的刻板印象。
此次经历不仅让他感受到法学背后的思辨魅力与现实张力,更让他将法律职业纳入自己未来发展的潜在选择之中。
在聆听剑桥学长分享的“留学申请干货”后,再经由与领队老师的深度交流,朱同学不仅对留学申请书的撰写有了更透彻的理解,也让自己未来的前行方向变得愈发坚定。
![]()
这些课堂与实践如同一块块拼图,不仅一次次打破他对不同领域的固有偏见,更在持续的探索与感悟中,将模糊的未来轮廓逐渐勾勒清晰、填满细节。
最终,他不仅找到了兴趣与方向的可能,更在认知的迭代与视野的拓展中,为未来的前行积攒了足够的底气与明确的目标,让每一步成长都有了清晰的印记。
3
邂逅异国温暖
遇见更勇敢开放的自己
![]()
朱同学
17岁
游学过程中,我发现可能很多地方并没有在行程单上标出来——可能是一次与外国朋友的自然交谈,又或是在某个不起眼的小景点,偶然瞥见一幅美好的画面。这些细微之处,往往能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
在游学途中的文化体验,几次与外国友人相遇的善意交流,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朱同学对“文化差异”的新认知,更在潜移默化中,让他变得更加主动与开放。
在开始游学之前,朱同学对于爱丁堡的认识更多停留在“浪漫”,而当他在爱丁堡与戏剧周相遇时,便深深地被座城市独特的艺术氛围所包裹。
街头艺人吹着苏格兰风笛,有人表演喷火,还有人穿着夸张服饰分发喜剧传单。所有人都在享受当下,那种热烈的氛围,成为了朱同学留学之旅中最独特的回忆。
![]()
环境的开放与热烈,悄然改变着朱同学。他开始放下拘谨,尝试着像当地人一样拥抱当下。而当他主动迈出第一步时,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回应,让他收获了此行中最珍贵的体验——跨文化的温暖。
在伦敦地铁上,他尝试问邻座大叔“新帽子好不好看”时,本以为会得到敷衍的回答,没想到大叔认真地拿起帽子端详。
“他说喜欢帽子的图案和背后的花纹,还问我们从哪里来、要去哪里,那种被认真对待的感觉,特别暖心。”
从伦敦地铁的车厢,到圣安德鲁斯拂晓的海滩,场景在变,但那份主动而真诚的善意却如此相同。
朱同学回忆道:“我们在圣安德鲁斯等待日出时,遇到了一位正在赶飞机的外国人。尽管行程匆忙,他依旧格外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简单交流之后,他还主动与我们分享了他的饮料和零食。”
正是这一次次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回应,潜移默化地消融了朱同学的拘谨。
4
汲取游学力量
逐梦向广阔未来
回望这场游学之旅,对朱同学而言,旅途的意义更在于他在探索与体验中,遇见了那个眼界更开阔、内心更丰盈的自己。
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圣安德鲁斯大学洗衣房里的那一课。面对陌生的洗衣机,他和游学的伙伴们一度束手无策。他笑说:“这要是在国内,可能早就换一家了。但在异国,我们只能靠自己。”
于是,一群人围在机器旁,逐字翻译说明书,你一言我一语地拼凑操作步骤。那些专注而热烈的讨论、面对难题时不回避、不退让的坚持,都成为这段旅程中最深刻的印记。
那一刻,他们磨出的不仅是使用机器的技巧,更是一份沉得下心、耐得住性子的韧劲。这段小插曲,悄然化作他人生路上的一块坚实基石——原来所谓成长,就藏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通关时刻”里。
![]()
小朱同学
17岁
我回来之后,觉得自己以前的眼界太窄,目标也设得太低。出去之前,我对自己的规划可能只是普普通通、甚至有些平庸的生活。但这一趟旅程让我真切地看到——世界真的很大,而我,真的应该多出去看看。
这次的游学,也让朱同学对于未来的人生规划也变得清晰坚定,对学习的态度也开始发生改变。在游学后他发现,只有不断保持学习,才能接触更多未知,遇见更多乐趣。
朱同学也开始不断探索更多未知,也给自己定下了冲刺名校的目标,圣安德鲁斯的人文关怀、帝国理工的深度课堂、剑桥学长的认真建议,都成为了他奔向未来,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动力。
![]()
![]()
这场英伦之旅,对他而言,不是终点,而是通往更广阔未来的“起点”。如今的他,不再局限于过去那个“普通”的想象,而是坚定地望向更远的天空。
世界曾经很大,但现在,他正走在让自己也变得辽阔的路上。愿这段旅程所带来的勇气,伴他越过一个个山丘,直至抵达理想的彼岸。
世界已不仅是地图上的坐标,
而是可供驰骋的舞台。
成长没有终点,
每一次出发都是为了更好地回归。
少年,一起奔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吧!
![]()
![]()
![]()
![]()
向世界
再出发
![]()
![]()
![]()
![]()
报名分享你的游学故事
更多好看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