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含山县陶厂镇铜庙村将补充耕地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用找到补充耕地80亩的实干成绩单,牢牢守住村里的“饭碗田”,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精准摸排,让芦苇荒滩“现形”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 一垄一亩承载民生。我们必须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弄清楚每一块荒地‘在哪里’‘有多少’‘怎么开’。”驻村第一书记刘家新在村两委会上坚定地说。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迅速组建工作专班,依据卫星图斑,对全村范围内的荒滩进行“地毯式”排查,精准建立了“一地一档”台账,彻底摸清底数,为精准开垦打下了坚实基础。
真情实干,让困难阻力“消融”
面对部分村民的观望和疑虑,工作队与村委干部坚持“一户一策”,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耐心细致地做通思想工作。回忆起当时的工作,村干部感慨道:“一开始不少乡亲不理解,我们就反复上门,掰着指头跟他们算政策账、经济账。荒滩是个宝,种好了就是咱自己的‘绿色银行’!”工作队的真诚与执着,村干部的带头与示范,像春风化雨般逐渐消除了村民的顾虑,从“要我找地”到“我要找地”,群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成效显现,让丰收希望“落地”
经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多方协调,共筹集33万元资金全部用在找地刀刃上,切实解决了村民“无力找地”的实际困难。截至目前,铜庙村成功找到补充耕地80亩、找回耕地30亩。汗水浇灌出硕果,这批土地已效益凸显,第一茬再生稻已喜获丰收,眼下,第二茬稻浪翻滚,昔日的荒地真正变成了“丰收田”“希望田”。两季作物见证铜庙村荒地新生,铜庙村用行动守住了耕地红线,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兴业。
如今,走进铜庙村,一片片曾经的芦苇荒地、灌木丛已被平整为良田,初冬的田野水稻成熟机收忙。“看着荒地变良田,再苦再累都值了。”村书记黄智田抓起一把肥沃的泥土说道。(郑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